胃疼查出胰腺癌,寿命最多剩一年,再次提醒:5个症状不能忽视
李先生今年52岁,平日里的饮食习惯很不健康,爱吃油腻多肉的食物,从不注意身体保健,这也导致李先生经常感到食欲不振、腹部不适。在妻子的催促下,李先生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慢性胃炎,医生开了点胃药,让李先生按时服用。
但是胃药都吃了几个月了,症状却没有好转。反而胃口越来越差,腹部有时候还伴随着剧烈疼痛,体重甚至从之前的90公斤掉到了68公斤,脸色发黄,整个人看上去十分憔悴。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8d5c170a989a4d7a974919a7d0f60661~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8247862&x-signature=jkLLZfLDRhal5amcXBS3ky%2BtZSg%3D)
最终,在确诊胃病六个月后,李先生再次回到医院检查。
而这一次,仔细了解李先生的病史后,医生进行了更深入的检查,最终发现李先生胰腺部位有个直径5cm大小的肿块,病理检查确诊为胰腺癌晚期,治疗难度很大,医生预估李先生生存期可能不到一年。
确诊胃病才半年,怎么就突然变成癌症晚期了?还没得救?天哪!我怎么这么倒霉!得知检查结果的李先生,几近崩溃。
一、胰腺癌被称作癌中之王
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器官虽小但作用非凡,在整个消化道内,兼有内外分泌的双重功能。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2年全球胰腺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第13名,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第7名。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胰腺癌年发病率约为0.00429%,胰腺癌患者在5年之内的生存率仅有5%左右。
虽然胰腺癌发病率较低,但由于早期不易诊断,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同时其恶性程度特别高,素有癌王之称。且胰腺癌肝脏、淋巴结转移率高,对放化疗又不敏感,未治疗的生存时间仅为4~6个月,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故早诊早治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cc97bd2b3444247a636f0a58c4c9172~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8247862&x-signature=oOrDnTTRDGq8oC4IGPJbFPqEhjc%3D)
二、为什么胰腺癌容易误诊成胃病?
胰腺是人体第二大腺体,也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主要承担内分泌功能与外分泌功能,与胃部同属消化系统。因此,当两者遭到损伤出现病变时,都可能对患者的腹部以及消化产生影响,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等问题。
另外,由于胰腺藏在我们腹部深处,前头有肝、胆、胃等器官,一旦胰腺受损,胃部会比较早出现异常,胰腺的痛苦往往就被胃部覆盖,变得无人在意。发病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着重检查胃部,而不受重视的胰腺则在一次又一次检查中被忽视,默不作声地癌变至中晚期。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3c3ab71185474bd6aa88bd1001a17f30~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8247862&x-signature=Ewk5yexovbJlKjPK%2BUPLuSWB8eM%3D)
三、5个报警信号要注意辨别
胰腺癌早期症状与胃病相似,病情早期可能表现出食欲不振、恶心乏力等消化道症状。而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它不再像是得了胃病,而是会出现其它的典型症状:
1、食欲不佳、消瘦
因为消化系统紊乱的影响,胰腺癌患者往往会出现长期食欲不佳、消瘦的情况。
2、腹痛
60%胰腺癌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90%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腹痛。
胰腺癌早期腹痛常位于中上腹,其次为左侧季肋部;胰头癌的疼痛常向右侧腰背部放射;晚期胰腺癌有腰背部放射性疼痛的症状;胰体尾癌的放射疼痛是向左侧腰背部。
需要区分的是,尽管胃病也可能出现腹痛,但一般吃药后即能缓解。而胰腺癌导致的腹痛无法通过胃药缓解,且呈持续性。
另外,当患者在仰卧与脊柱伸展状态时,肿瘤导致的疼痛会更剧烈,需要采取蹲下、前倾坐位、蜷膝卧位等姿势才能使腹痛减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cfbd51f083e412e8275c2f358703905~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8247862&x-signature=4XsLyS3HHOE1CPMuIqpsSzcmzPY%3D)
3、体重明显减轻
胰腺癌造成的体重减轻最为突出,发病后体重会在短时间内减轻,减轻程度可达30斤以上,并伴有衰弱乏力等症状。另外,在黄疸之前,患者也常有短期内显著体重减轻的症状。
4、无痛性黄疸
因为胰腺癌的压迫,患者的胆囊受到影响,导致患者眼睛巩膜、皮肤表层异常发黄,即黄疸,而这种黄疸通常是无痛的。
5、血糖升高
胰腺癌侵袭,人体内血糖波动会比较明显。若原本身体健康的人,突然出现血糖升高,并伴随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应该留心胰腺健康。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b6e06e8416f485bb4347860ac2ed9c4~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8247862&x-signature=z5nX%2BBVBanUi9qrGVaqoVmhmFWk%3D)
总而言之,胰腺癌擅长伪装,患者要及时关注这些报警信号,尽早就医排查,做到早诊早治。
目前,可以利用影像学诊断技术进行针对检查,如腹部超声可以显示胰腺及周边图像,有利于直接观察胰腺的病变情况;CT则可以较清楚地了解病变累及范围,为肿瘤术前提供评估数据;内镜超声可以发现更小的肿瘤细胞,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对胰腺癌的分期进行判断,做出更适合的诊断方案。
多种技术混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胰腺癌的发展情况,越早发现越早治疗,越早治疗,越高生存率。
四、预防胰腺癌,高危人群尽早筛查
吸烟、酗酒、长期熬夜、高脂饮食等日常生活习惯都是罹患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罹患胰腺癌的概率。
除了尽量远离高危因素外,5类胰腺癌高危人群建议尽早进行一次癌症筛查:
①年龄大于40岁,且长期上腹部有明显不舒服的人。
②本无糖尿病史却忽然查出患糖尿病人群,此时需高度警惕胰腺癌风险。
③有胰腺癌家族史人群。这类人群患癌风险会显著上升,需要进行基因筛查,看看基因内是否有胰腺癌隐患,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④出现不明原因的黄疸。黄疸是胰头癌最明显的症状,如果发现自己身体出现莫名的发黄,就得注意了。
⑤有反复性胰腺炎的患者,要注意炎症是否发展病变成了胰腺癌。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而言,医生建议可以首选无创性检查手段进行筛查,例如B超、CT、MRI、MRCP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3aeac760cc84402d9c501925a4878cd6~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8247862&x-signature=0B%2FIlo2W1qFBCTyC%2FT07cTeX6SY%3D)
五、新生物标记可识别胰腺癌早期风险
近日,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一种生物标志物被发现可以用来帮助区分胰腺上的囊肿是可能进展成癌症还是保持良性。
![](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a072972172148b9ab3da69b024b312c~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8247862&x-signature=5v4MjY5GlWr2IaAh5J%2B2znJnUhE%3D)
胰腺癌早诊率低,在腹部扫描期间被发现之前悄无声息地生长,偶然才能发现,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另外,目前缺乏胰腺癌早期检测策略,无法在潜在可治愈的阶段识别患者,所以,开发更准确的高风险IPMN生物标志物十分重要。
这意味,若将该方法用于分类胰腺上癌变风险最高的病变,将有望在它们开始扩散之前将其去除,降低胰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参考资料:
[1]候泽健,胡明道,陈鹏.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的治疗进展与思考[J].中国临床研究,2020:110-112.
[2]《新发现生物标记物!有望识别癌中之王的早期风险》.转化医学网.2023年3月20日
[3]《癌症之王胰腺癌到底有多可怕?》.南方日报.2019年7月23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