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纪实:肿瘤院长王磊患胰腺癌,抗癌一年离世,临终前反思引人深思

纪实:肿瘤院长王磊患胰腺癌,抗癌一年离世,临终前反思引人深思

admin2周前 (01-24)皮肤科1

资料内容来源:

[1]汪洋,欧阳倩,吕浩,等. 锌转运蛋白家族在胰腺癌中的作用 [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 44 (10): 1455-1459.

[2]肖毅,党军强. 慢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进展 [J]. 甘肃医药, 2024, 43 (09): 780-784.

[3]阮万百,李俊峰,尹艳梅,等. 胰腺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J/OL]. 中国全科医学, 1-12.

王磊教授是中国著名的结直肠癌治疗专家,他的一生是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典范。他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小就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家庭的熏陶下,王磊教授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这一梦想驱使他努力学习,最终考入了国内著名的医学院校。

在医学院期间,王磊教授表现出色,他对医学知识的渴望和对患者的同情心使他在同学和老师中脱颖而出。毕业后,他选择了消化道肿瘤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并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王磊教授在消化道肿瘤领域工作超过20年,特别是在放射性肠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独创了一种名为天河术的手术方式,这是一种用于治疗直肠癌的新术式,在直肠癌治疗中,放射性肠炎与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密切相关。王磊教授通过实施近侧扩大切除手术,有效减少了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给广大直肠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但是这位救助了万千病人的中国好医生,却在2018年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胰腺癌。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直至2019年6月23日离世,享年50岁,他的敬业精神和对医学的贡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工作者。

2017年的深秋,王磊教授开始感到腰部的隐痛,频繁的感冒让他的声音时常带着沙哑。他的生活,如同他的时间,被工作和研究填得满满的。他以为这只是疲惫的身体在发出抗议,毕竟他一直以来都是那个不知疲倦的医生和研究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腰痛和感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好转

2018年3月,一次例行的体检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肿瘤标志物CEA的异常升高。作为一名消化道肿瘤的资深专家,王磊教授对这一指标的含义再清楚不过,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检查结果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胰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肝部。这一年,他才49岁,正是一个医生的黄金年龄。

胰腺癌,这个被称作癌中之王的疾病,以其隐蔽性和致命性著称,王磊教授比任何人都清楚,他面临的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在得知诊断后的一周里,王磊教授经历了一段极其煎熬的日子。他不得不面对自己的疾病,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对生死的理解,他想过放弃,但很快,他那坚强的意志和对医学的热爱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2018年4月的第一天王磊教授在手术台上接受了长达10多个小时的手术。他甚至参与了手术方案的设计,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切除肿瘤。手术灯下的他,既是患者,也是那位曾经无数次指引他人走向康复的医生。

在与癌症的抗争中,王磊教授展现了无比的勇气和坚定。他尝试了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以及中医药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尽管这些治疗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精神压力,王磊教授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

手术后,王磊教授的消化系统受到了严重影响,无法正常进食,大部分的营养不得不依靠注射营养液来维持。他的身体日渐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由于病情的影响,他不得不调整睡姿,长时间的斜坡卧位使他难以安睡,疼痛时常让他彻夜难眠,有时甚至呼吸困难。尽管如此,王磊教授并没有放慢工作的步伐。他在手术后不久就回到了诊室。

2018年7月,他重新回到了诊室,尽管医院限定他每次出诊1小时,但他经常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11点多。他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医院的走廊和诊室里,坚定而从容。每周三下午,他坚持参加团队的课题组会,分享最新的文献和指南,对研究进行指导。

王磊教授在病后9个月,还牵头制定了中国首部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王磊教授的这一工作为临床诊疗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2019年5月8日,王磊教授将输液架搬到了会议室,边输液边听团队成员的汇报,即使身患重病,他依然心系工作,关心着团队的进展和方向。他说:我的团队越来越庞大,不能因为我的健康,让整个团队都迷失了方向。他的生命可能被疾病缩短,但他将科研工作提速,对自己的团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王磊教授的病情持续恶化,他开始出现呼吸困难,时常需要吸氧。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参与会诊,指导学生,甚至在病情稍微稳定时,还会亲自上手术台,他对待工作的热情和对待病人的关怀丝毫未减。

在生命最后的这段时间,全身无比疼痛的王磊每天只能靠镇痛剂挨着,他的得意门生来看他时,他的脑袋因为镇痛剂晕晕乎乎的,尽管如此,王磊教授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曾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生命期限了,我就倒着生长,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2019年6月23日,王磊教授因胰腺癌病情恶化不幸去世,享年50岁,在与癌症斗争的最后时刻,他感慨道:要是能再慢一点,或许就不是这样的结局了!王磊说,正是因为自己之前做了3件错事,才将自己的身体立于危墙之下。希望学生们能够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患者,帮助他们避免重蹈覆辙。

王磊教授的一生,是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典范,但同时也是过度劳累与压力的牺牲品。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夜以继日的工作成为了常态,深夜的办公室里,常常只有他的灯光还亮着。他的时间,被一份份病历、一台台手术填满,而休息与放松成为了奢侈品。这样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身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是导致他免疫力下降,身体防线被削弱的重要因素。

在疾病降临之前,王磊教授的身体已经发出了警告。腰痛和频繁的感冒,这些本应被重视的症状,却被他视为工作的附属品,以为只是暂时的劳累所致。他忽视了这些健康信号,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调整,直到病情恶化,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除了过度劳累和忽视健康信号,王磊教授还反思了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日积月累,可能对他的健康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他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疏忽,可能是导致疾病侵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王磊教授的反思,是对所有人的警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健康是宝贵的,它不应该被牺牲在工作和事业的祭坛上。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身体信号,及时调整不健康的习惯,重视身体的每一个小警示。无论是忙碌的职场人,还是奋斗在学术一线的学者,都应该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给自己的身心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王磊教授的经历,是对健康重要性的深刻提醒。他希望人们能够从他的经历中学习,不要等到健康受损时才追悔莫及。他的故事激励我们,要珍惜健康,珍惜生命,因为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支撑我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去实现更伟大的梦想。

(注:《纪实:肿瘤院长王磊患胰腺癌,抗癌一年离世,临终前反思引人深思》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42662

“纪实:肿瘤院长王磊患胰腺癌,抗癌一年离世,临终前反思引人深思” 的相关文章

如何判断雄激素性脱发?教你几个方法初步判断

如何判断雄激素性脱发?教你几个方法初步判断

最近关于雄激素性脱发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关于脱发的新闻报道也层出不穷,例如: 10月22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世界上第一家头发银行在英国曼彻斯特正式开业, 头发银行宣称:只要在银行存下...

维生素B6可以防脱发?#医学健康

维生素B6可以防脱发?#医学健康

维生素b6可以防脱发? 陈周皮肤科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维生素b6是血液代谢中间的一个重要成分,缺乏维生素b6会导致掉发,所以很多人认为补充维生素b6就可以防脱达到生发的...

雄脱是什么#雄性激素脱发

雄脱是什么#雄性激素脱发

你敢相信吗?十个男人九个秃。为什么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秃顶?如果你不想变成地中海,请一定要看完这期视频。 其实绝大部分秃顶都属于雄激素脱发。雄激素经过还原酶作用会形成双氢睾酮,体内双氢睾...

“10后”也开始脱发了?医生:最小脱发患者只有7岁

“10后”也开始脱发了?医生:最小脱发患者只有7岁

8月18日是全国护发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获悉,该科室近日接诊了多位10后脱发小患者。 很多人觉得15岁以下的青少年不会受到脱发的困扰。但其实不少小朋友也开始面...

年纪轻轻就脱发?张仲景送你一个千年奇方,祛湿、防脱又生发。

年纪轻轻就脱发?张仲景送你一个千年奇方,祛湿、防脱又生发。

现代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两个字,唯独「脱发」真的很容易。在我国,脱发人群数量已超过2.5亿,即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而且脱发情况日益年轻化。其实脱发不但能治,还很好治。因为大多数脱发问题与体...

导致脱发的原因有哪些下面七种最常见

导致脱发的原因有哪些下面七种最常见

脱发是指头皮上的头发逐渐减少或稀疏的情况。脱发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以及环境因素。 常见的脱发原因 遗传因素:遗传是导致脱发最常见的原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