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人患癌:医生却选择最少治疗!惊呆了!建议你看看
点击上方蓝字合声优客,选择关注公众号,加入全国百万中老年人的大家庭,享受快乐中老年人的生活!
嗨,我是合声生活的小编。每日一篇文章,看人生百态,享受健康生活,尽在合声生活!
如果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公里,
你是愿意浑身插满管子、耗尽家财背负巨债的离去,还是有尊严的、体面的寿终正寝?
大多数中国人现状:
钱花没了,罪受尽了,痛苦的走了
老人躺在病床上,带着氧气面罩,喉部打了个洞,一根粗长的管子连向呼吸机,鼻孔插着胃管,……
他神情痛苦的离去,去世前反复说着我想死......
这是中国很多大病家庭的现状,在人生的最后时间里花掉几乎所有的积蓄,受尽了痛苦,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有时,医生们的选择,却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
1
医生患癌后的选择:
不化疗、不手术、不花钱
用最后的时间陪伴家人,享受世界!
查理是美国非常有名望的骨科医生,但不幸患上了胰腺癌。面对癌症,这位医生做出的选择却引起了巨大轰动......
胰腺癌的存活率较低,而且治疗的过程生不如死。
因此,查理关掉了自己的诊所,他放弃了化疗和放疗,也没有再做任何手术,他把剩下的时间都用在了陪伴家人。
几个月以后,在亲人的陪伴下查理在家里病逝。在生命的数量和质量之间,他选择了质量。
在美国,有些医生重病后专门在脖子上挂着不要抢救的小牌。
因为医生们在工作中目睹过太多无效治疗——病人气管将被切开,插上导管,连接到机器上,并被不停地灌药......
2
医生的父亲患癌后,他选择:
不积极抢救、不放疗、不不化疗
把父亲送回老家,安详离世!
陈作兵,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在得知父亲身患晚期肝癌后,他把父亲送回了浙江老家。
他选择不做治疗,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还特别向母亲交代,万一父亲出现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适当作镇静催眠让父亲安详地离开人世。
这是一个医生在面对至亲患癌后的选择。
很多人都疑问,为什么选择不治疗呢?
陈主任表示,主要有3个原因,很多癌症患者都可以拿去借鉴一下。
第一:患癌阶段
因为老父亲被查出的时候已经是处于癌症晚期阶段,加上父亲年岁已高,如果此时一味的化疗,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抑制肿瘤的作用,反而还会加速死亡,并且还会在痛苦中离去。
与其这样,不如让年迈的父亲回到老家,(中国人都有落叶归根的习惯),让他在那里过他自己喜欢的生活,做他喜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患癌类型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癌症,就算到了晚期同样也是可以治愈的,比如我们熟知的胃癌、淋巴癌、前列腺癌以及皮肤癌等。
但是老父亲被确诊出的是属于癌中之王的肝癌,一般对于很多晚期的肝癌患者来说,治疗意义已经不大了,因为晚期肝癌的复发和扩散率特别高。
第三:患者自身情况
陈主任最后指出,老父亲年迈已高,经不起折腾了。
身为肿瘤医生,我深知放化疗对身体的伤害,与其让老父亲经历最后那段没有希望的痛苦,不如让他开心的走完最后一段路。
最终陈作兵父亲度过了一个舒心的晚年,不再吃药,不再打针,一直到去世都很开心,也没有像晚期肿瘤病人那样变得很瘦。
3
中国人寿终正寝正越来越难
绝大多数是插管死在医院里
中国人有个词叫寿终正寝,意思是说人老死在自己家里,记住,是老死,不是病死。
比如热点君同小区的黄大爷,就活到了86岁,一口痰憋住了,往后一躺就断气了,没有病痛,走得很安静。
以前很多人就是这样,躺在床上,收拾好自己,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
可如今,寿终正寝正在成为奢侈,绝大多数人是插着呼吸机和各种各样的管子死在医院里的,而我们多数人还认为正常。
巴金
1999年,巴金先生重病入院治疗。鼻子里从此插上了胃管,进食通过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里。胃管至少两个月就得换一次,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换管子时他都被呛得满脸通红。
长期插管,嘴合不拢,巴金下巴脱了臼。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家属和领导都不同意。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
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6年,死前他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当人生走到最后一程,你是全力治疗痛苦的维持生命,还是不插管自然离去?如果是家人,又会如何选择?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观点和感受。
▼往期精彩文章▼(点击可查看)
1、老年痴呆很可怕,预防原来这么简单,可惜99%的人不知道!
3、人到中年,不纯洁的异性关系是从这些地方开始的,记住,别犯错!
觉得有用就帮小编分享给朋友们看看吧,相信他们会用得着的!
点击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