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胖人和癌症患者易感染新冠病毒?北大医学部:跟体内这种酶有关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公布人群普遍易感以来,很多人都担心,疫情之下自己是否会率先中招。
新冠病毒更易感染哪些人?最近,北京大学医学部陆荫英团队发布新研究称:肥胖和癌症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更高。
在人人都易感的前提下,为什么这两类人需要重点关注?《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专家,解析新冠病毒的感染路径。
受访专家
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研究所教授 杨占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本文记者 |任琳贤
本文编辑 |王璐 徐梦莲
肥胖和癌症人群更易感染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陆荫英团队在预印本网站Preprint上发表研究称:
脂肪组织及某些癌症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量比肺部更高,提示肥胖和癌症人群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他们将是防疫工作中的重点保护对象。
ACE2是新冠病毒结合受体,两者间具有非常高的亲和力,而这种酶的存在,也是新型冠状病毒高传染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冠病毒传染性为何这么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刊登的一项针对早期病例的调查显示,新冠病毒可能不如SARS病毒感染症状严重,但其传染性明显更强。
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揭示了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三聚体的高清结构。
相比冠状病毒中的其他基因,刺突基因进化速度更快,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S蛋白)是感染机体的关键组分,能与宿主细胞受体相互作用。
通俗来讲,如果把人类的细胞比作一座防御坚固的城池,那么S蛋白就是新冠病毒入侵城池的攻城锤。
病毒怎样入侵人体细胞?
S蛋白看起来像一枚长长的钉子,会在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后变形,将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在一起,从而将病毒内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胞,感染细胞。
研究称,对该蛋白的3D结构分析发现,这个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区域会上下移动——向上时,S蛋白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向下时,该部位就被隐藏起来。
与非典病毒相比,新型冠状病毒与ACE2的亲和力强10~20倍。这一特点不仅使新型冠状病毒传染力更强,也令其更易人际传播。
新冠病毒为什么盯上这两类人?
尤长宣解释说,新冠病毒最先侵入的是人体正常细胞,如肺部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然后利用正常细胞的物质完成自我复制。
新冠病毒主要与正常细胞膜上ACE2结合,所以它是病毒侵入正常细胞的关键受体,可比喻为病毒进入正常细胞的门户。因此,细胞膜上表达的ACE2受体越多,新冠病毒就越容易侵入。
01
肥胖者的脂肪组织更丰富
肥胖者和非肥胖者脂肪细胞中ACE2表达量近似
研究发现,虽然肥胖者脂肪细胞上的ACE2含量和非肥胖者无明显差异,但由于肥胖者的脂肪组织更丰富,因此ACE2总量更大,肥胖者就更易感染。
02
五种癌症ACE2表达量高
研究还发现几种癌症,包括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内膜腺癌、胰腺癌、腺癌、肾乳头状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ACE2表达量高于肺部,提示这几种癌症患者,尤其是前三者新冠病毒的易感性更高。
其中胰腺癌组织ACE2表达量显著高于肺部,宫颈癌组织ACE2表达量与肺部相近,因此这几种癌症患者被SARS-CoV-2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尤长宣表示,这一研究结果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提醒我们要对肥胖者和肿瘤患者特殊关注。
目前,临床数据已经显示,癌症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预后更差,死亡率更高,但是否与ACE2表达量高有关尚不明确。因为癌症患者的体质、脏器功能、免疫状态在长期的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损伤,导致预后不佳。
总之,这两类人群,特别是癌症患者,更需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科普
(上下滑动查看)
美意日韩多国现本土传播病例!新冠病源究竟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防疫期,老人的一天怎么度过?这张漫画安排的明明白白
遗体解剖揭开病毒真面目,专家:可能颠覆现有诊疗方案
美国致1.4万人死亡的流感中有新冠肺炎?最新回应和专家分析来了
宅在家也要勤洗手吗?医生提醒:8个时刻必须要洗
时评丨停课不停学别走形式
研究发现: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病毒发源地,专家解析下一步如何找到源头?
二月二龙抬头,这套「零失误理发攻略」送给在家剪发的你
记者实拍医生穿防护服流程:9个步骤花30分钟,泡汗水里6小时
疫情期间每个被迫下厨的人,都需要一份「零厨艺」指南
中医专家:新冠肺炎5个病期各有最佳治疗方
@天天戴口罩的人:一组训练操让每次「呼吸」都顺畅
为什么呼吁康复者捐血浆?一文为你揭开「血浆疗法」的面纱
婚礼延了他却走了……我们用独家镜头记录同事眼中的彭银华医生
封城30天|15239位武汉读者,你们还好吗?
独家曝光朋友圈,护士深情撰文悼念:小彭医生,很荣幸护理你!
时评 | 科学素养是最有效的抗体
把7件事顺序搞错了,感染病毒的风险也就高了
古人怎么战胜瘟疫的?从古至今5个朝代各有经验
时评 | 阻断谣言也是全民战
生命熄灭那一刻寂静又凄美:四分钟「人体内旅行」,向死而生
时评 | 抗疫情,容不得一丝侥幸
疫情期间的囤菜指南,这样做帮食材延长保鲜期
时评丨感恩医者,不能只在当下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专访北京第一例非典收治专家刘又宁:病毒传染力何时能减弱?
病毒是如何悄悄传播的?病毒学家详解8种途径
生产一个口罩仅需0.5秒,为何口罩还不够用?
句句有用!老人防疫的7条专属提醒,转给爸妈
比病毒更有传染性的,是这些在朋友圈热传的9个谣言
首度曝光!新冠病毒「高清彩照」,一组图看清显微镜下的真面目
推荐!一位84岁院士的纪录片:敢医敢言钟南山
漫画战疫 | 这场战疫,你从来都不孤独
这8个真实的故事,致敬战疫中的爱情
两千多年历史告诉你:面对传染病,人类为什么选择「隔离」?
H5 | 听,野生动物的悲歌
【疫问医答】我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家里口罩荒了,这3种省法帮你再坚持一下
找到新冠病毒克星为何这么难?专家告诉你背后真相
这份居家消毒指南,把你的消毒困惑一次说清了
《成语解疫》:9组词帮你给肺炎防护划重点
免疫系统如何帮你抵抗病毒的?一定要做好这4件事
【疫问医答】为什么病毒易对心脑血管差的人下手?
漫画战疫|谢谢你,为我们拼了命
为什么要建「方舱医院」?一文读懂它在抗疫救治中的重要性
张文宏教授讲传染病:一节18分钟的硬核公开课
求求你,我不会传染病毒,请别抛弃我
【疫问医答】中央空调会不会导致疫情扩散?
BBC纪录片揭秘:对人类来说,最致命的病毒存在于哪里?
19名院士学者联名呼吁:立法禁食野生动物!敬畏自然才是珍爱生命
【疫问医答】我家小区/附近有确诊或疑似病例,该怎样保护自己?
洗热水澡能不能抗病毒?感染科专家告诉你真相
营养专家10个「居家饮食处方」,教你科学吃出抵抗力
【疫问医答】手机、超市物品、扶手……可能间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吗?
【疫问医答】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怕冷or怕热?
致敬!疫情一线拍下的这12组图,每张都让人泪目
卫健委:病毒传播力似乎有所增强,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疫问医答】宅在家的我们,怎样做好居家消毒?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