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为何胖人和癌症患者易感染新冠病毒?北大医学部:跟体内这种酶有关

为何胖人和癌症患者易感染新冠病毒?北大医学部:跟体内这种酶有关

admin5天前皮肤科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公布人群普遍易感以来,很多人都担心,疫情之下自己是否会率先中招。

新冠病毒更易感染哪些人?最近,北京大学医学部陆荫英团队发布新研究称:肥胖和癌症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更高。

在人人都易感的前提下,为什么这两类人需要重点关注?《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专家,解析新冠病毒的感染路径。

受访专家

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研究所教授  杨占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本文记者 |任琳贤

本文编辑 |王璐 徐梦莲

肥胖和癌症人群更易感染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陆荫英团队在预印本网站Preprint上发表研究称:

脂肪组织及某些癌症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量比肺部更高,提示肥胖和癌症人群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他们将是防疫工作中的重点保护对象。

ACE2是新冠病毒结合受体,两者间具有非常高的亲和力,而这种酶的存在,也是新型冠状病毒高传染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冠病毒传染性为何这么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刊登的一项针对早期病例的调查显示,新冠病毒可能不如SARS病毒感染症状严重,但其传染性明显更强

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揭示了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三聚体的高清结构。

相比冠状病毒中的其他基因,刺突基因进化速度更快,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S蛋白)是感染机体的关键组分,能与宿主细胞受体相互作用。

通俗来讲,如果把人类的细胞比作一座防御坚固的城池,那么S蛋白就是新冠病毒入侵城池的攻城锤。

病毒怎样入侵人体细胞?

S蛋白看起来像一枚长长的钉子,会在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后变形,将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在一起,从而将病毒内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胞,感染细胞。

研究称,对该蛋白的3D结构分析发现,这个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区域会上下移动——向上时,S蛋白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向下时,该部位就被隐藏起来。

与非典病毒相比,新型冠状病毒与ACE2的亲和力强10~20倍这一特点不仅使新型冠状病毒传染力更强,也令其更易人际传播。

新冠病毒为什么盯上这两类人?

尤长宣解释说,新冠病毒最先侵入的是人体正常细胞,如肺部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然后利用正常细胞的物质完成自我复制。

新冠病毒主要与正常细胞膜上ACE2结合,所以它是病毒侵入正常细胞的关键受体,可比喻为病毒进入正常细胞的门户。因此,细胞膜上表达的ACE2受体越多,新冠病毒就越容易侵入。

01

肥胖者的脂肪组织更丰富

肥胖者和非肥胖者脂肪细胞中ACE2表达量近似

研究发现,虽然肥胖者脂肪细胞上的ACE2含量和非肥胖者无明显差异,但由于肥胖者的脂肪组织更丰富,因此ACE2总量更大,肥胖者就更易感染

02

五种癌症ACE2表达量高

研究还发现几种癌症,包括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内膜腺癌、胰腺癌、腺癌、肾乳头状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ACE2表达量高于肺部,提示这几种癌症患者,尤其是前三者新冠病毒的易感性更高。

其中胰腺癌组织ACE2表达量显著高于肺部,宫颈癌组织ACE2表达量与肺部相近,因此这几种癌症患者被SARS-CoV-2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尤长宣表示,这一研究结果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提醒我们要对肥胖者和肿瘤患者特殊关注

目前,临床数据已经显示,癌症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预后更差,死亡率更高,但是否与ACE2表达量高有关尚不明确。因为癌症患者的体质、脏器功能、免疫状态在长期的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损伤,导致预后不佳。

总之,这两类人群,特别是癌症患者,更需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科普

(上下滑动查看)

时评 | 坏情绪也是防疫的敌人

一首原创漫画MV,用160秒定格了战疫中的催泪瞬间

从黑暗,到曙光……听治愈患者讲述抗疫经历

美意日韩多国现本土传播病例!新冠病源究竟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食品专家推荐一份「囤肉指南」提高疫情期间的吃肉品质也能

【疫问医答】口罩戴久了,闷出皮肤问题怎么办?

一线抗疫护士口述:重症病房的20多天,我们是这样度过的

高速摄像机还原咳嗽瞬间,7个止咳法拯救不安的你

好好吃饭也能抗病毒,专家开出7个「中医汤方」

心理学专家:疫情让人更加宽恕善良,国人这10项品格悄然提升

新冠疫苗还要等多久?世卫组织:全球20多种疫苗正在研发

专访国博方舱护士长:我从不害怕患者抱我

防疫期,老人的一天怎么度过?这张漫画安排的明明白白

遗体解剖揭开病毒真面目,专家:可能颠覆现有诊疗方案

美国致1.4万人死亡的流感中有新冠肺炎?最新回应和专家分析来了

宅在家也要勤洗手吗?医生提醒:8个时刻必须要洗

时评丨停课不停学别走形式

【疫问医答】新冠病毒会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吗?

时评 | 隔离病毒,不能疏离人心

援鄂日记丨独家探访辽、皖、川、湘四大医疗队的动人故事

研究发现: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病毒发源地,专家解析下一步如何找到源头?

实拍保洁员的舱内六小时:工作四班倒,每晚处理50桶垃圾

免疫系统如何战胜病毒?7件事护好抗疫防火墙

二月二龙抬头,这套「零失误理发攻略」送给在家剪发的你

记者实拍医生穿防护服流程:9个步骤花30分钟,泡汗水里6小时

疫情期间每个被迫下厨的人,都需要一份「零厨艺」指南

中医专家:新冠肺炎5个病期各有最佳治疗方

@天天戴口罩的人:一组训练操让每次「呼吸」都顺畅

为什么呼吁康复者捐血浆?一文为你揭开「血浆疗法」的面纱

婚礼延了他却走了……我们用独家镜头记录同事眼中的彭银华医生

封城30天|15239位武汉读者,你们还好吗?

独家曝光朋友圈,护士深情撰文悼念:小彭医生,很荣幸护理你!

时评 | 科学素养是最有效的抗体

把7件事顺序搞错了,感染病毒的风险也就高了

古人怎么战胜瘟疫的?从古至今5个朝代各有经验

时评 | 阻断谣言也是全民战

生命熄灭那一刻寂静又凄美:四分钟「人体内旅行」,向死而生

时评 | 抗疫情,容不得一丝侥幸

疫情期间的囤菜指南,这样做帮食材延长保鲜期

时评丨感恩医者,不能只在当下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专访北京第一例非典收治专家刘又宁:病毒传染力何时能减弱?

病毒是如何悄悄传播的?病毒学家详解8种途径

生产一个口罩仅需0.5秒,为何口罩还不够用?

闷在家胃口不好的你,跟营养专家学7招打开食欲

句句有用!老人防疫的7条专属提醒,转给爸妈

比病毒更有传染性的,是这些在朋友圈热传的9个谣言

首度曝光!新冠病毒「高清彩照」,一组图看清显微镜下的真面目

推荐!一位84岁院士的纪录片:敢医敢言钟南山

漫画战疫 | 这场战疫,你从来都不孤独

这8个真实的故事,致敬战疫中的爱情

拐点究竟何时来?一文梳理国内外专家的权威预测

两千多年历史告诉你:面对传染病,人类为什么选择「隔离」?

H5 | 听,野生动物的悲歌

【疫问医答】我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测体温没注意6个细节,别怪测出的结果不准……

【疫问医答】假阴性频现,核酸检测还可靠吗?

卫健委发布「心理调适指南」,帮10类人群走出疫情困境

【疫问医答】轻症患者为何病情会突然加重?

西汉至今抵御了300多次瘟疫的中医,为抗疫提供了什么思路?

著名呼吸科专家刘又宁:一文解答你关心的10大肺炎疑问

战时蔬菜也讲战术,营养专家推荐一份「囤菜指南」

【疫问医答】疫情期感冒了怎么办?

家里口罩荒了,这3种省法帮你再坚持一下

找到新冠病毒克星为何这么难?专家告诉你背后真相

【疫问医答】关于气溶胶传播,解读你最困惑的7个疑问

这份居家消毒指南,把你的消毒困惑一次说清了

《成语解疫》:9组词帮你给肺炎防护划重点

免疫系统如何帮你抵抗病毒的?一定要做好这4件事

【疫问医答】为什么病毒易对心脑血管差的人下手?

漫画战疫|谢谢你,为我们拼了命

为什么要建「方舱医院」?一文读懂它在抗疫救治中的重要性

张文宏教授讲传染病:一节18分钟的硬核公开课

求求你,我不会传染病毒,请别抛弃我

【疫问医答】中央空调会不会导致疫情扩散?

BBC纪录片揭秘:对人类来说,最致命的病毒存在于哪里?

最小确诊病例仅1个月!一套全方位防疫指南给儿童最科学保护

19名院士学者联名呼吁:立法禁食野生动物!敬畏自然才是珍爱生命

【疫问医答】我家小区/附近有确诊或疑似病例,该怎样保护自己?

病毒在飞机上的传播概率多大?一张示意图带你看清

钟南山院士:办公区这个地方最高危,3招教你躲开病毒

国家卫健委发布口罩使用指南,口罩问题有了权威答案

WHO推荐的见面姿势:戴口罩+一米线

收藏!最新版新冠肺炎公众防护指南,50个重点帮你划好了

洗热水澡能不能抗病毒?感染科专家告诉你真相

营养专家10个「居家饮食处方」,教你科学吃出抵抗力

@在家憋烦了的人,这6件事可以帮你再坚持一下

这件和「戴口罩」同样重要的小事,一直都被你忽视了

手机也可能是新冠病毒载体!疾控专家1分钟演示「手机消毒法」

疫情下的老年人如何避免感染?这18个建议转给爸妈看

【疫问医答】即将返岗工作的我,该如何预防感染?

疫情下的宅家锻炼指南,让你不出家门也能动起来

多家中医院实名推荐:7个方子有助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疫问医答】手机、超市物品、扶手……可能间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吗?

冠状病毒与人类纠缠史

【疫问医答】哪种特征的发热需要警惕?

一座一座城封了,别一颗一颗心崩了

【疫问医答】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怕冷or怕热?

致敬!疫情一线拍下的这12组图,每张都让人泪目

卫健委:病毒传播力似乎有所增强,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疫问医答】宅在家的我们,怎样做好居家消毒?

疫情笼罩下的春节怎么过?六大呼吸科专家权威提醒

【疫问医答】一份新型肺炎轻症患者的居家隔离指南

漫说疫事|这个春节,我们打一场特殊的战疫

【疫问医答】重大突发公卫事件一级响应意味着什么?

爸妈,听话!预防新型肺炎,请听儿女6句劝

请扩散!面对疫情,我们有9个呼吁

【疫问医答】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吗?

除了不去武汉、戴口罩,我们还能做什么?

【记者直击】疫情中的春运回家路

汽车、火车、飞机……这份防肺炎交通指南助你安全回家

社评:必须向顾全大局的所有武汉市民致敬

【疫问医答】怎样分清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的区别?

关于新型肺炎的13个疑问,卫健委专家给出了答案

权威解读: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从动物传染给人的?

划重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问钟南山院士

扩散周知!多科权威专家:春运如何严防新型冠状病毒

戴口罩能否防住新型冠状病毒?一篇文章全都说清楚了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在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43240

“为何胖人和癌症患者易感染新冠病毒?北大医学部:跟体内这种酶有关” 的相关文章

脱发危机近在咫尺如何应对核心国际超级肽SMPPT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脱发危机近在咫尺如何应对核心国际超级肽SMPPT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关键词:small molecule peptide、超级肽、SMPPT、唐鹤生博士、百事花旗、压力掉发、核心国际 2021年5月31日,中国知名钢琴演奏者郎朗的妻子吉娜·爱丽丝产后...

女生容易掉发,或有4个因素影响,及时改改,养发不妨多吃它们

女生容易掉发,或有4个因素影响,及时改改,养发不妨多吃它们

对于女生来讲,掉发的情况总是明显高于男生。虽然说头发每天都要更新换代,每天都有掉落的头发,当然每天也会长出新头发。但是如果平时掉发特别明显,每次洗头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掉落,那就要注意调养头皮...

脱发多久后毛囊会彻底“闭合”?

脱发多久后毛囊会彻底“闭合”?

脱发多久后毛囊会彻底闭合是很多脱发患者关注的问题,重庆时光整形美容医院植发科主任杨杰指出,在了解毛囊闭合之前,先要了解一下毛囊萎缩和毛囊闭合的区别,很多求美者会把二者混淆。 毛囊决定...

面对社会审美,脱发与脱毛成为困扰,健康美丰富多样化

面对社会审美,脱发与脱毛成为困扰,健康美丰富多样化

在社交媒体和娱乐圈的影响下,社会审美逐渐向着头发必须乌黑浓密、皮肤必须光滑白嫩的方向发展。这种标准化的审美观念形成了一种压力,让一些人开始在头发和身体毛发方面感到困扰。 根...

脱发该吃什么?皮肤科医生整理了十大食疗方,赶紧收藏!

脱发该吃什么?皮肤科医生整理了十大食疗方,赶紧收藏!

第一批90后开始脱发和植发的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发酵,不少读者来问,开始脱发了该吃点什么好呢?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闫玉红为我们整理了十大脱发食疗方,赶紧转发给需要的人。 掉发...

脱发最怕这3种食物,建议每天吃一种,改善脱发,头发越吃越多

脱发最怕这3种食物,建议每天吃一种,改善脱发,头发越吃越多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都在不断的增大,而且还经常熬夜,导致内分泌失调,时间长了就很容易引起脱发。 想要不掉头发拥有乌黑的头发,就要好好调整自己的作息,饮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