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胰腺癌日丨“癌中之王”早期症状有哪些,是否要做基因检测?
11月的第3个周四是世界胰腺癌日,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并不高,但死亡率却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5年生存率仅为5%。又由于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转移,临床诊治具有挑战性,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
胰腺癌流行病学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2022年全球新发胰腺癌495773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2.6%,排第14位;全球胰腺癌相关死亡466003例,在所有癌症中排第7位。
2022年我国新发胰腺癌124994例,在所有癌症中排第8位,胰腺癌相关死亡121853例,在所有癌症中排第6位。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2016年,胰腺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及死亡病例(按癌种分)
胰腺癌的症状有哪些?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但发病较为隐匿,早期症状形式多样,不典型,很多症状与上消化道的疾病相似,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早期信号如下:
腹部不适或腹痛:是胰腺癌常见的首发症状。多数胰腺癌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如果肿瘤阻塞胰液出口,进食后可能出现疼痛或不适的加重。若中晚期胰腺癌侵犯腹腔神经丛则会导致持续、剧烈腹痛。
消瘦和乏力: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体重减轻,可能与缺乏食欲、焦虑和肿瘤消耗等有关。
消化道症状:如果胰腺癌导致外分泌功能损害,或者阻塞了胰液出口,常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晚期胰腺癌侵及十二指肠,还可导致消化道梗阻或出血。
黄疸:胰头肿块阻塞胆总管,引起高胆红素血症从而导致黄疸,常伴有瘙痒、尿色变深和陶土便。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持续或间歇低热,且一般无胆道感染。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糖异常。
哪些人群易得胰腺癌?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目前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长期吸烟,高龄,高脂饮食,体质量指数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是胰腺癌可能的非遗传性危险因素。
家族遗传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约10%胰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性。患有遗传性胰腺炎、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遗传性肿瘤疾病的患者,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图片来源: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
胰腺癌需要做基因检测吗?
基因检测的直接目的在于发现患者所携带的与胰腺癌相关的遗传信息,从而指导临床用药,遗传风险,及预测预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胰腺癌主要的基因改变涵盖了12条核心通路约60多个基因,其中,KRAS、CDKN2A、TP53和SMAD4这四个基因的突变最为常见。此外,一部分基因如BRCA1/2、hENT、SPARC、PDX1,BRAF、dMMR、Her-2也被证实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胰腺癌患者不仅可以通过基因分析获得靶向治疗指导,同时还可以分析特定的突变是否对某些化疗药物敏感。
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推荐内科药物治疗前对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进行基因检测,包括但不限于BRCA1/2、NTRK1/2/3、PALB2、ATM/ATR 和 RAS 等,有助于指导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并参与新药的临床研究。对晚期转移性胰腺癌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在有资质的基因检测机构行高通量测序来寻找适合参与的临床研究或药物治疗。
CSCO指南推荐内容:
CSCO指南将BRCA1/2、PALB2、NTRK、NRG1、KRAS和MSI/MMR检测纳入胰腺癌病理学诊断Ⅰ级推荐,样本类型为手术切除标本、穿刺活检标本或细胞学标本。
图片来源:2022 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
NCCN指南推荐内容
NCCN指南指出对于局部晚期/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可进行基因检测,包括但不限于ALK、NRG1、NTRK、ROS1、FGFR2、RET融合,BRAF、BRCA1/2、KRAS、PALB2基因突变以及HER2扩增、MSI/MMR、TMB等。
图片来源:2023 V2 NCCN胰腺癌诊疗指南
元码基因胰腺癌解决方案
胰腺癌患者通过全面、精准的基因检测,不仅可以明确自身的疾病是否会有遗传给后代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清楚知道有没有接受PARP抑制剂、NTRK融合抑制剂、RET融合抑制剂等精准靶向药治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