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王”胰腺癌该如何预防?三大危险信号出现时,需要警惕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并不高,仅排在第六、七位,我国发病率仅为6.5/10万。但胰腺癌死亡率却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5年生存率仅为5%。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
近年来,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上升,已成为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各大医院近年来收住院的胰腺癌患者比20世纪50年代增加了5~6倍。较10年前相比,年轻的胰腺癌患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胰腺癌因其发病隐匿,发现晚,手术切除率低,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常规放化疗效果不明显等特点,被称为癌中之王。
平均每分钟新增7例癌症患者
目前,全球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逐年攀升。
2018年全球约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
2018年,我国约有380.4万例癌症新发病例和229.6万癌症死亡病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全球每新增100例癌症患者中,就有21例中国患者;意味着我国每天有超过1万例癌症患者被确诊,平均每分钟7例。形势不容乐观!
2030年,胰腺癌死亡率将仅次于肺癌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系统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确诊后即使经积极治疗,生存情况也很令人失望。究竟胰腺癌的整体发病率及生存率如何?对2019年胰腺癌流行病学数据进行回顾后,相关专家学者表示:
目前全球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9%,预测2030年,胰腺癌死亡率将仅次于肺癌。
根据最新流调数据,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已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10位,每年胰腺癌病例数约占恶性肿瘤病例数的2.42%,发病例数近10万,发达城市发病率明显高于郊区农村。
胰腺癌导致的相关死亡在癌症相关死亡中占比过去10年中增加了9%,并且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这一比例急剧增长。因此,胰腺癌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胰腺癌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据统计,一个家族中如果有1人罹患胰腺癌,那么该家族中的其他人患胰腺癌的几率是一般人群的4倍;如果家族中有2个人罹患胰腺癌,则家族中的其他人患胰腺癌的几率是一般人群的12倍;若家族中有3个人罹患胰腺癌,则家族中其他人患胰腺癌的几率将比一般人群高出40 倍。
不良的饮食习惯
据调查,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高盐以及熏烤、煎炸、腌制类食品的人,不但容易患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也极易罹患胰腺癌。
长期接触化学物质
有研究者认为在与β-萘胺和苯有关的工厂中工作的男性有患胰腺癌的高危险性。
吸烟
有资料显示,吸烟者患胰腺癌的几率是非吸烟者的2~2.5倍。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影响胰腺的分泌,促使致癌物质进入胆管,然后再反流进入胰管,进而导致胰管上皮发生癌变。此外,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具有活跃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也可导致胰腺癌变。
内分泌紊乱
内分泌紊乱是一种常见现象,可以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也可以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也是常见的胰腺癌的病因。男性发病率较绝经期前的女性为高,女性在绝经期后则发病率增高,与男性相似。有自然流产史的妇女发病率也增高。
发现以下三个危险信号时需特别警惕
上腹不适和疼痛
60%的胰腺癌患者初期有些症状,临床诊断表现为上腹疼痛和说不清的不适感,闷堵感,时轻时重,时有时无,通常夜间更明显,疼痛可牵涉到上胸部、背部,坐位身体向前弯曲或双膝向前弯曲时,疼痛可减轻。
食欲不佳、消瘦
有研究表明,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大便习惯变化、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有10%的患者以食欲不佳为首发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以消瘦为首发症状。而实际上,这已非早期的征象。
黄疸
为后期临床表现,但也有14%的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大多数黄疸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随着胰腺癌发病率的增高,很多人生怕被胰腺癌所青睐。但只要我们有正确的心态,采取正确的措施,就能起到预防作用。
胰腺癌的预防生活规律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用各种娱乐方式来进行周末的消遣,有时还会通宵娱乐来宣泄一周的压力,因此,正常的作息规律被打乱,身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并加重了体质酸化,影响了机体器官的正常分泌及作息规律。这些都是诱发胰腺癌的重要因素,所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们都应该保持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来进行娱乐,使身体的器官功能保持正常,远离胰腺癌。
改掉不良嗜好
日常生活中,吸烟、饮酒对身体的危害本身就很大,对于胰腺癌来讲,烟草中的酸性物质更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所以尽早戒烟戒酒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
禁食刺激伤害性食物
过辣、过热、过凉、过期以及过咸的食物都在不知不觉中诱发了疾病,人们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膳食计划,饮食口味应该适中,切勿过于刺激。体质较为虚弱或年长的群体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摄入适量防癌含碱类的食物。
禁止食用被污染的食品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例如,路边摊上的食品常被马路上的尘埃所污染,应该尽量避免。此外,人们也应禁止摄入一些疑有农药或其他有毒物质残留的食物,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增加胰腺负担。应选择摄入一些有营养的清洁的绿色食品,如新鲜蔬菜、瓜果等,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心态良好,劳逸结合
随着生活脚步的快速迈进,很多人在工作以及学习中承受着过多的压力,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力的下降,胰腺分泌的失调,以及体内代谢水平的不协调,这些都是引起胰腺癌的因素。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调节情绪,加上适当的体育运动,是预防胰腺癌发生的良方。
如何诊断胰腺癌?
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中,主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做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该查什么?1.肝功能:关注肝酶和胆红素指标,如有异常升高,需注意排除胰腺占位,尤其是胰头部肿瘤。
2.肿瘤标记物:
CA19-9:一种粘蛋白型的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是迄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明显增高;
CA125、CEA :在肿瘤领域被广泛应用,是广谱抗肿瘤标志物。
若CA19-9不升高,可结合CEA和CA125进行鉴别。
3.血糖:新发糖尿病、既往长期罹患糖尿病、短期出现血糖波动且难以控制者,应警惕胰腺癌发生。
4.其他生物学靶点: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早期诊断技术、血清代谢物、蛋白标记物等,目前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胰腺癌的影像学检查该查什么?划重点:腹部薄层增强CT,是诊断胰腺癌最常用的检查!一定是薄层、增强,请大家注意这两个关键词!
超声:难以检出小肿瘤,对深藏于腹后壁的胰腺病变难以显示清楚;
MRI:可清晰显示淋巴结和肝脏转移灶,鉴别诊断有优势;
超声内镜:是目前胰腺癌定位、定性诊断的常用手段;
PET-CT:可显示肿瘤代谢活性和负荷,发现胰外转移。
除了手术,还有其他治疗方案吗?
手术是至今唯一有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根治性切除。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胰腺中段切除术、全胰切除术等。肿瘤小于2cm并通过手术根治切除的患者,五年存活率超过40%。
但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如果不能完全切除,该怎么办呢?虞先濬教授为大家科普了现有的相关治疗方案:
化疗:根据病情不同阶段,分为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晚期化疗等。
放疗:胰腺癌的放射抵抗性较高,同时相毗邻的空腔脏器不能耐受高剂量放射,不能对胰腺癌给予根治性高剂量放疗,所以对大多数胰腺癌而言,放疗是一种局部的姑息治疗,也用于疼痛缓解。
介入治疗:动脉内灌注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存在争议,建议参加临床研究。需注意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最佳支持治疗:提高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是最佳支持治疗的重要目的。
其他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去间质治疗、纳米刀、电场疗法、溶瘤病毒等。
(来源:医学界癌友会、pm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