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患者离开前会有哪些表现?
/致力于帮助重疾患者寻找治愈之道/
胰腺癌是一种极为恶性的肿瘤,通常五年存活率低于6%。据统计显示,2020年,全球胰腺癌新发病例为42万,死亡病41万。预计到2030年,胰腺癌可能成为导致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胰腺癌的病例数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42%,患者数量达到1.89万人。
关于癌症成因,遗传和环境因素是两个主要方面,胰腺癌亦不例外。许多现代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吸烟、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以及肥胖等都是引发胰腺癌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吸烟和慢性胰腺炎等,显著提高了胰腺癌的发病率。
由于胰腺癌发展过程往往较为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病人在去世前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和体征。了解这些表现对于病人家属来说非常重要,可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者。
图源:摄图网
首先,胰腺癌晚期患者可能会经历剧烈的疼痛。胰腺位于腹部深处,癌细胞的扩散和肿瘤的增大常常压迫到周围的神经和器官,导致持续性的腹痛和背痛。
胰腺的痛觉神经由内脏神经(包括大、小和最小神经)的交感神经纤维和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这些纤维向下延伸形成腹腔神经丛。胰腺的伤害性信号通过内脏神经传递至脊髓,再上传至丘脑和大脑,从而引发疼痛。胰腺位于腹膜后,周围环绕着大量的神经丛,这使得肿瘤细胞容易对周围神经进行浸润和压迫,导致持续性疼痛。据现有资料,约90%的临床确诊胰腺癌患者处于疾病晚期,肿瘤体积较大或已转移;在这些晚期患者中,有75%的人伴有癌性疼痛。这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极大地干扰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起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除了进行肿瘤相关的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外,积极有效的镇痛治疗也显得极为重要。
另外,晚期胰腺癌患者可能会表现出黄疸症状。在胰腺癌中,胰头癌的比例超过2/3,肿瘤的生长可能导致胆管出口的阻塞,胆汁无法正常排出,患者临床上表现为黄疸、皮肤瘙痒、尿液颜色深如茶色以及大便呈陶土色。研究表明,胰头癌患者若伴有梗阻性黄疸,其生存时间较短,预后较差。
研究指出,梗阻性黄疸会使机体处于促炎状态,免疫和凝血功能受损,细菌侵入胆汁的风险增加。胆汁引流后,患者的肝功能和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内毒素血症减轻,细胞因子释放减少,从而缓解机体免疫应答,降低死亡率。因此,如何为这些患者选择合适的减黄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
此外,胰腺癌患者在临终前会出现体重急剧下降和营养不良。胰腺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分泌消化酶和调节血糖。晚期患者,由于胰腺功能的丧失会导致消化吸收困难,进而引起严重的体重下降和全身虚弱。
在患有胰腺癌人群中,大约90%的人会经历明显的体重减轻。而晚期患者常常会呈现出恶病质。超过1/3的患者在确诊之前,体重已经明显减轻了超过10%。体重减轻的原因多样,包括肿瘤消耗、食欲减退、焦虑、失眠、糖尿病或消化吸收问题。
胰腺癌早期体重下降主要是脂肪减少所致,到了疾病进展期,身体瘦组织的减少更为常见,这类患者更易出现恶病质。
恶病质的体征和症状涵盖了缺乏食欲、感到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肌肉和脂肪的减少、贫血以及对癌症治疗的药物反应差,最终可能导致疼痛、呼吸困难或器官衰竭。研究显示,胰腺癌患者恶病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新陈代谢加快和能量摄入减少所致。
随着病情恶化,胰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和情绪上的变化。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和对死亡的恐惧,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或情绪波动。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胰腺癌晚期患者常表现出器官功能衰竭的征兆。由于胰腺深藏于腹部,肿瘤在初期通常不会引起显著不适。然而,一旦出现腹痛、黄疸、体重减轻等症状,通常意味着病情已至中晚期阶段,这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胰腺周围环绕着众多血管和器官,使得手术风险极大。另外,胰腺癌对常规的放疗和化疗反应不佳,治疗效果受限。加之其高度的恶性,癌细胞迅速增长,并易侵袭邻近组织及发生远端转移,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器官功能的衰竭,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胰腺癌治疗需综合多种方式,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途径。在能够进行手术切除的病人中,提升完全切除率(R0)的治疗方案已普遍被接受,尽管术前的辅助治疗效果仍存在分歧。
目前,临床试验正在努力寻找更明确的证据。对于那些处于边缘可切除或局部晚期的患者,经过转化治疗后再进行手术有可能提高他们的生存率。放射治疗在辅助和新辅助治疗中被用来增加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或减少复发的几率,尽管其适应症仍有争议。新的放射治疗技术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可能提供额外的好处。
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文章总结了里程碑事件。吉西他滨最早用于辅助和系统治疗,新方案如FOLFIRINOX、Gem+nab-P等拓展了化疗选择。免疫治疗中,帕博利珠单抗对特定患者有效,但适用范围有限。
日本专家线上远程咨询/赴日就医/赴日体检
海外专家第二诊疗意见定制个人方案
▼
在靶向治疗领域,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的联合使用临床效果有所增强,而PARP抑制剂在携带特定突变的患者群体中展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其他针对特定靶点的药物也得到了FDA批准。
在胰腺癌治疗中,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取得进展,但单一免疫治疗效果有限,需结合多种方法增强免疫反应。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固有免疫激动剂可激活抗肿瘤免疫,靶向肿瘤促进髓系细胞或激活抗原呈递细胞功能可减轻免疫抑制,基质解构药物破坏肿瘤微环境,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CAR-T)为晚期胰腺癌提供新途径。
图源:摄图网
靶向治疗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帮助我们识别了关键基因突变和信号传导路径,并指导治疗。相关研究显示,19%的胰腺癌患者存在HRD基因突变,对某些药物敏感。而ATM/ATR抑制剂作为单一或联合疗法正在研发。针对KRAS突变,靶向策略是阻断激活或干扰信号传导。未来研究需解决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罕见突变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得益于NTRK、NRG1基因融合以及Claudin 18.2靶向药物。
生物标志物研究和个体化治疗的进步显示,MSI-H和高TMB在预测治疗效果上很关键,但应用有限。液体活检技术和多组学分析促进了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包括ctDNA、免疫细胞图谱以及蛋白质表达等,这些标志物有助于预测治疗反应和疾病进展。将这些标志物整合进临床治疗,有望提高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总之,胰腺癌病人在去世前可能会经历一系列复杂,且痛苦的症状。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提供适当的医疗和心理支持,以确保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得到尊严和安宁。
参考文献:
[1]2018年胰腺癌研究及诊疗新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 2019.
[2]胰腺癌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4.
[3]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管引流策略[J].中华胰腺病杂志,2021.
[4]《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白皮书2020-2021》
[5]Consensus, debate, and prospective on pancreatic cancer treatments
https://doi.org/10.1186/s13045-024-01613-x
·END·
<
PAST · 往期精彩
>
免责声明:公司所提供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上公开发表的文献或文章,仅供用户参考使用。本公司力求为用户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资料与数据,用户据信息作出的选择和判断,公司不承担任何经济与法律责任。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