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惊现新疗法;国内肿瘤早筛技术有了好消息肿瘤情报
每天1分钟,给你肿瘤圈内的专业谈资!(如需文献原文,可加小编微信yxj-oncology获取)
界哥说
身为肿瘤领域专业人士,晚上睡前会不会习惯刷一刷肿瘤圈精彩大事?
开会时遇到学术界大佬,想凑上去搭个讪,却不知从何谈起?
周围的肿瘤医生都在谈论快上市的神药和刚发的神文,而你却一脸懵逼?
没关系,肿瘤情报就是为您量身打造的新闻专栏。从7月13日开始,我们将在每个工作日更新,为您推送最新鲜、最专业、最重磅的肿瘤圈新鲜事儿!
不想错过每日专栏的朋友,请星标本公众号哦!
Ps:本专栏长期招募兼职情报员,有意者请加小编微信yxj-oncology详聊~
要点提示
Nature Communications:ctDNA甲基化筛查技术可实现血液中的肿瘤信号的早发现
JAMA Network Open:减量卡培他滨+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安全且有效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胰腺癌惊现新疗法,Wnt抑制剂+化疗有效率达34.6%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抗LY6E的ADC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达20%
新药:CLR 131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达到II期研究主要研究终点
新药:又一PD-1单抗的国内上市申请受理,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有效率达36.3%
新药:新型ROS1/NTRK抑制剂的中国II期研究入组首例患者,前景可期
1
Nature Communications:ctDNA甲基化筛查技术可实现血液中的肿瘤信号的早发现
2020年7月21日,由我国复旦大学陈兴栋教授团队主导进行的通过血液标本非侵入性检查实现肿瘤早期诊断研究,在Nature子刊发表。
论文封面截图
对肿瘤进行早期筛查,可以有效的降低癌症的死亡率。但是,要对早期肿瘤检测和筛查进行验证和研究,不仅仅需要高效、灵敏的技术,更关键的是需要对肿瘤患者在确诊前即进行血液和样本采集。
此次发表的研究纳入了复旦自2007年起牵头建设的泰州队列中191个在采样时间点1-4年后确诊肿瘤的病人血液样本和223个在当地医院确诊后采集的肿瘤病人血样,并遵循严格的1:1匹配原则,选取414个随访超过10年且未被诊断为肿瘤的病人样本作为对照人群。
研究开展过程中,科研团队基于ctDNA甲基化特质设计了一套机器学习方法。在一个独立的测试样本集中,该研究团队在207个健康对照样本重现96%的特异性的前提下,在113个确诊后采集的病人样本上达到了88%的敏感性。接下来,在98名未确诊之前1-4年采集的样本中PanSeer技术达到了95%的检测敏感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达到现有临床确诊金标准之前,甚至在病人出现自觉症状前,早期的癌症信号——微量肿瘤甲基化就存在于血液循环之中,并可以被无创检测,证实了通过提高检测技术的灵敏度能够更早的发现肿瘤标志物,从而实现有效的对癌症早期筛查。
PanSeer的准确性
2
JAMA Network Open:减量卡培他滨+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安全且有效
论文封面截图
卡培他滨加西妥昔单抗用于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维持治疗的不良反应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袁响林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国内5个中心进行了II期前瞻性临床试验,招募患有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接受以氟尿嘧啶化疗为基础结合西妥昔单抗的联合治疗,佐以卡培他滨+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并在病情稳定或缓解后,给予降低剂量的卡培他滨+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
一共有47例患者接受了维持治疗,中位年龄为52岁(范围:25-81岁),32人(68%)为男性。维持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2个月,全程治疗的中位PFS为12.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27.4个月。
诱导治疗期间3-4级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9%)、腹泻(9%)、恶心或呕吐(6%)、痤疮样皮疹(21%)和手足综合征(17%)。维持治疗期间3-4级不良反应包括腹泻(4%)、痤疮样皮疹(17%)和手足综合征(11%)。
维持治疗、全程治疗的PFS级OS结果
研究者最终认为,初始化疗后降低剂量的卡培他滨加西妥昔单抗是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种新型维持疗法,该疗法具有良好的预后和可耐受的安全性。
3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胰腺癌惊现新疗法,Wnt抑制剂+化疗有效率达34.6%
2020年7月21日,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Wnt抑制剂(Ipafricept ,IPA)+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Ⅰb期研究结果。该研究发现IPA与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一起使用的安全性可耐受,有望使胰腺癌从治疗中获益。
论文封面截图
该研究共纳入了26例患者未经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结果发现,与IPA相关的任何级别不良反应(AE)包括疲劳、恶心、呕吐、厌食和发热。与IPA相关的≥3级AE包括AST升高2例,恶心、皮疹、呕吐和白细胞减少症各1例。共有9例(34.6%)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12例(46.2%)患者达到疾病稳定(SD),临床获益率为81%。中位PFS为5.9个月,中位OS为9.7个月。
研究者表示:IPA可以与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一起合理的耐受性给药,并有望使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治疗从中获益。
4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抗LY6E的ADC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达20%
2020年7月21日,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抗LY6E的ADC(抗体偶联药物)药物(DLYE5953A)治疗难治性实体瘤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该ADC药物是在抗LY6E的抗体上偶联抗肿瘤药物monomethyl auristatin E(MMAE),从而达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并且减轻毒副作用。
论文封面截图
该试验为开放、3+3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研究。结果发现,在DLYE5953A剂量递增期间(0.2-2.4 mg/kg;n=20)未发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因此,推荐Ⅱ期剂量(RP2D)为2.4 mg/kg Q3W。
在RP2D剂量扩展队列中入组了23例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MBC)和2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接受2.4 mg/kg(n = 55)的患者中,最常见的相关AE有脱发、疲劳、恶心和周围神经病变;其中14例(26%)发生了≥3级的相关AE,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最常见(13%);在接受RP2D剂量治疗的68例患者中37例达到SD;8例患者PD,包括3例MBC(3/29,10%)和5例NSCLC(5/25,20%)。
研究者表示,2.4 mg/kg是DLYE5953A的安全可接受剂量。基于该药的安全性,可能为治疗难治性实体瘤带来新希望。
5
新药:CLR 131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达到II期研究主要研究终点
2020年7月22日,Cellectar Biosciences宣布在CLOVER-1 Ⅱ期研究中CLR 131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在复发/难治性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100%。同时,I期剂量递增研究也已经完成。
官宣消息截图
CLR 131是放射性碘-131(标记)的PDC(磷脂药物偶联物)疗法,利用公司专有磷脂醚(PLE)和PLE类似物的肿瘤靶向特性将放射选择性递送到恶性肿瘤细胞,从而最小化对正常组织的辐射暴露。
CLOVER-1研究是一项开放、多中心试验,主要招募复发性/难治性B细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如:多发性骨髓瘤、LPL、WM、边缘区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CLR 131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PR和SD。次要终点包括ORR、PFS和中位OS等。
结果发现:在80位接受CLR 131治疗的患者中,骨髓瘤患者的ORR为34.5%,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ORR为42%,其中LPL和WM患者的ORR达到100%。在骨髓瘤中76.7%的患者观察到肿瘤减少。在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ORR为30%。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的患者中ORR为33%。而在2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最佳反应为SD。
研究者表示:CLR 131对LPL和WM患者的ORR达100%,将有望成为控制该疾病的有效药物。
6
新药:又一PD-1单抗的国内上市申请受理,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有效率达36.3%
官宣消息截图
7月21日,嘉和生物宣布,其PD-1抗体杰诺单抗注射液(Geptanolimab) 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用于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
目前,嘉和生物正在中国开展多项关于杰诺单抗的临床试验,涉及的适应症包括外周T细胞淋巴瘤、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宫颈癌、NSCLC、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多种适应证。
在今年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线上会议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石远凯教授公布了杰诺单抗治疗复发和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项多中心、开放、单臂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
该研究在中国招募了102例患者,结果显示,杰诺单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PTCL患者有显著的疗效: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IRC)评估的ORR为36.3%,外周T细胞淋巴瘤主要亚型均能获益,其中ALK阴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ORR可达58.3%;此外,既往接受西达本胺治疗失败的受试者仍有33.3%获得缓解。
7
新药:新型ROS1/NTRK抑制剂的中国II期研究入组首例患者,前景可期
7月21日,葆元医药宣布,其下一代ROS1/NTRK抑制剂Taletrectinib(AB-106)对于ROS1融合基因的局部进展或全身转移的晚期NSCLC的II期临床试验入组中国首例受试者。这项评估AB-106治疗局部进展或全身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有效性、安全性的单臂、开放临床研究,由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担任全国主要研究者。
Talectrectinib是一款新型、有效、高选择性的下一代ROS1和NTRK双靶点小分子抑制剂,可穿越血脑屏障。目前,Taletrectinib已经在日本和美国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含有ROS1或NTRK融合基因实体瘤患者。上个月,Taletrectinib的一项I期临床数据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该研究在美国实体瘤患者中开展,研究结果显示,taletrectinib在每日800mg的最大耐受剂量(MTD)下具有可控制的毒性,而且在对克唑替尼耐药的ROS1+NSCLC患者中观察到了初步疗效。
在中国,该药物于今年3月在中国获批两项临床研究,针对携带ROS1融合基因的NSCLC及携带NTRK融合基因的不分瘤种的实体瘤患者。
参考信息:
[1]Xingdong Chen, Jeffrey Gole, Athurva Gore, et al. Non-invasive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 four years before conventional diagnosis using a blood test.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2]LuWang, YingLiu, XianliYin,et al. Effect of Reduced-Dose Capecitabine Plus Cetuximab as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RAS Wild-Typ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 Phase 2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ork Open. 2020
[3]https://www.targetedonc.com/view/clr-131-induces-encouraging-responses-in-relapsed-refractory-lpl-and-wm
[4]https://www.genorbio.com/cn/media/corporate-news/genor-biopharma-a-pre-commercial-stage-biopharma-company-announced-the-appointment-of-mr-chen-wende-as-chief-operation-officer/
[5]https://mp.weixin.qq.com/s/yr5eoszWGYeuTqc3ooCTyg
[6]TOLANEY S M, DO K T, EDER J P, et al. A Phase I study of DLYE5953A, an anti-LY6E antibody covalently linked to monomethyl auristatin E,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solid tumors [J]. 2020, clincanres.1067.2020.
[7]DOTAN E, CARDIN D B, LENZ H-J, et al. Phase 1b study of Wnt inhibitor ipafricept (IPA) with gemcitabine and nab-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stage IV pancreatic cancer (mPDAC) [J]. 2020, clincanres.0489.2020.
▍都看到底了,投个票呗: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肿瘤情报组
:Sharon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更多医疗资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