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从发现癌症到去世仅2周,为啥有的癌症患者去世得这么快?
当提到癌症患者,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浮现在你脑海中的形象,大概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烟民,与肿瘤缠斗数年之久。
前不久,一篇名为《我妻之死》的公众号文章,在网络上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图源:《我妻之死》文章截图)
在文章中,作者记录了自己年仅37岁的妻子从确诊癌症到去世仅2周的经历,令人无比惋惜。
很多网友因此心生疑问:癌症不是一个发展缓慢的疾病吗?怎么会进展这么快?
确实,在我们普遍的认知中,癌症是一种慢性恶性疾病,常常需要数年的时间才会进展到晚期。
但也不能否认,有些情况下,从癌症确诊到无计可施,确实进展迅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常见的情况。
Part 1
早期诊断困难,发现就是晚期
所有的癌症都有一个发展过程。
但遗憾的是,许多癌症早期症状非常隐蔽,甚至没有症状,因而不能及时地被发现。等到觉察到异常时,已经为时已晚。
比如《我妻之死》文章中提到的肺腺癌,大多数青年患者发病时已处于晚期或存在远处转移。
这种肺癌在早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比如咳嗽、咳痰、低热等,很多人可能会不重视,误认为是感冒了[1]。
等到疾病进展到足以引起人们重视时,症状已经比较严重。疼痛、声音嘶哑、面部水肿、气促、胸腔积液等接连发生,可以采取的治疗措施已经相对局限[2]。
(图源:pixabay)
再比如胰腺癌,胰腺的位置特殊,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所掩盖,因此早期诊断困难[3]。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即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没被发现的这段时间里,癌细胞在体内快速地复制、增殖。在原发地形成病灶的同时,它还积极对外扩张,侵袭或转移到其他器官。
等到症状引起人们注意时,癌细胞的殖民帝国已经建立,即使切除了全部的原发病灶,也不能完全清除转移的癌细胞。
因此,发现不久就离世的悲剧,便很难避免。
Part 2
癌症恶性程度高
恶性程度高主要是指癌症本身侵袭性强、转移速度快,治疗效果不佳等。
侵袭性是指癌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和扩散的能力。癌细胞并不会安分守己地待在自己的地盘上,而是强势地开疆拓土,扩散到周围的组织上,破坏正常的组织和功能。
转移则是癌细胞搭上了淋巴、血液等的便车,向远处转移。就像孙悟空拔下一把猴毛,吹一口仙气变成一群小猴子一样。
癌细胞乘风破浪地前进,发现新大陆后定居下来,形成转移灶,使得病情难以控制。
而且,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些癌细胞受到不同基因的驱动和调控,有些人即使是体积很小的病灶,也有很高的转移潜能。
再加上目前的医学手段对一些癌症整体治疗效果不佳,比如据统计,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接近8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且大多数复发发生在手术后2年内[3],可谓防不胜防。
Part 3
基因发生突变,产生耐药性
如果癌症发现的早,癌细胞没有转移,可以简单粗暴地切除病灶。但对于复杂的、已经转移的恶性肿瘤,有时化疗和靶向药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但是,由于基因组不稳定性和致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的高激活突变率,癌细胞群体也会上演一出进化论,产生耐药性。
(图源:pixabay)
先来简单了解一下靶向药。
跟它的名字表示的含义类似,靶向药是通过定位癌细胞上的靶点,完成精准打击的利器。但如果癌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药物可以识别的靶点失效,所谓的精准打击也就变成无稽之谈。
比如,癌细胞常见的凋亡相关基因有p53、Bcl-2 及 c-Myc等,就是常见的药物作用靶点。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杀死肿瘤细胞。
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就会导致药物失效并引起耐药,p53基因突变还可激活转运蛋白的表达,更加提升了耐药能力。
没有产生突变的癌细胞被杀死,已经突变的癌细胞逃过一劫。久而久之,具有较强耐药能力的细胞更易在化疗中存活,并通过增殖实现肿瘤复发[4][5]。
(图源:pixabay)
最后,虽然我们都希望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
但人吃五谷杂粮,就难免有病痛发生。
癌症的发生无法完全杜绝,但为了让这样的悲剧少一些,再少一些,我们能做的就是健康生活,勤筛查、早发现。
每年定期体检,如果有任何不适,都要及时就医。
尤其警惕没有明显原因的发热和体重减轻,这两种症状是很多癌症共有的表现,如果不明原因或久治不愈,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查明病因。
健康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关注身体的信号,警惕疾病的偷袭,守卫我们最珍贵的堡垒。
本文由百度健康专家团审核背书
参考文献
[1]孙卓琛,田丰,魏俊. 青年型肺腺癌临床特征及驱动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2024,32(7):1340-1343.
[2]黄波,何勇. 血清EGFR ROS1基因突变率与ⅢA期肺腺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9):35-37.
[3]徐近.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J].中国肿瘤临床,2023,50(10):487-496.
[4]王韬,沈亦钰. PARP抑制剂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及耐药性研究进展[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23,35(5):316-320.
[5]郑钰. 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23,30(9):82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