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放疗常见的5大副作用及护理方法,建议收藏!
先点个关注吧以防下次找不到哦
放疗是胰腺癌治疗中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了正常细胞,还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谈化色变是由于患者和家属对化疗副反应感到恐慌和害怕,放疗也是如此。甚至有些患者对放疗避之唯恐不及,归根结底都是对未知的恐惧。
了解放疗的副作用管理,患者心中的恐惧自然会消散。
哪些胰腺癌患者适合放疗
对于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如果具有以下高危因素,应当进行新辅助放化疗:
CA19-9数值异常升高;
胰腺原发肿瘤较大;
广泛淋巴结转移。
可手术切除和交界可切除胰腺癌,具备以下高危因素的,应当进行新辅助放化疗:
肿瘤累及胰腺被膜外;
肿瘤侵犯肠系膜血管;
CA19-9数值大于1000。
手术切除后的胰腺癌患者,具备以下高危因素的,应当进行术后辅助放化疗:
淋巴结转移;
切缘阳性;
局部有病灶残留[1]。
若患者有严重的症状,比如腹痛、呕吐等,减症放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老年患者或由于合并症不适宜根治性放疗的患者,也可考虑采用减症放疗。
胰腺癌放疗的常见副作用及护理
01
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放疗的常见副作用之一,一般是由于放疗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该症状后,食欲也会随之下降,患者需要多休息,饮食宜清淡,少吃多餐,呕吐严重时可服用止呕药(如灭吐灵),食欲减退可服用维生素B6、开胃药或开胃食品(如山楂),必要时适当补液或静脉营养。
02
皮肤损伤
放射区域的皮肤损害是放疗中患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薄嫩的区域。放疗引起的皮肤损害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皮肤的解剖结构、照射总剂量、分割剂量、放疗时间、射线种类、气候、患者的护理等等。常见的皮肤损害主要有以下两种:
1
●
皮肤瘙痒
当放射区域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烧灼感时,可以先用手掌轻拍局部皮肤,涂抹0.2%的冰片淀粉或者消毒干燥的滑石粉,涂抹完后应当保持干燥、透气,不可食用凡士林软膏或者湿敷,避免接触肥皂,切勿用手抓挠,防止皮肤损伤加重。
2
●
溃疡、糜烂、渗出
放疗期间,患者或家属应注意检查放射区域的皮肤变化,若出现红肿、脱皮等轻微现象,可与医生沟通停止放疗2~3日,待皮肤好转后再进一步治疗,避免脱皮加重。
如果患者皮肤已经出现充血、糜烂、渗出等现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暂停放疗;
保持皮损区域清洁,避免感染;
采用含有抗生素和地塞米松软膏涂抹患部(如庆大霉素、康复新等);
禁用酒精擦拭;
严重时应立即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03
脱发
化疗、放疗都会引起患者脱发,放疗引起的脱发是因为高能射线穿透能力强,可以完全穿透人的头颅,照射区域内(或射线通过的路径上)有头发,都会影响头发毛囊的生长,剂量越高,影响的程度越大。
脱发虽然会影响患者的外貌,但是患者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放疗引起的脱发是可逆的,停止放疗后头发会再长出来。如果介意的话,可以佩戴假发或帽子。
04
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人体内的造血系统对放射线高度敏感,放疗时会抑制骨髓内的造血细胞分裂繁殖,降低体内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当白细胞小于 3×10^9/L,血小板小于 70 ×10^9/L 时应暂停放疗,否则会造成患者乏力、感染,严重时有出血现象(内脏、颅内等)。
当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到一定数值时,需要暂停放疗,选择升白药物(物鲨肝醇、利血生、维生素B4等)或升白针缓解,轻微者可通过饮食改善,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放疗期间患者应每周检查一次血象,及时观察血象变化。
05
发热
部分患者放疗还会出现发热症状,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放疗造成的组织损伤、血象下降、免疫功能减退等。出现发热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缓解:
当患者体温低于38℃,可使用物理降温,多喝水,注意休息,促进身体排汗、排尿等,依靠自身免疫使体温恢复正常;
体温大于38℃,伴有头疼、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当使用退烧药(如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剂等),同时使用湿毛巾冷敷头部;
当体温超过38.5℃,应当暂停放疗,优先稳定病情,静脉输液给予支持,如未好转,必要时采用抗生素、维生素等。
放疗期间注意事项
1、保护好放射区域的皮肤;
2、内衣选择宽松、柔软的款式;
3、禁止在照射区域内贴胶布、涂抹碘酒等刺激性药物,禁止暴晒。
写在最后
放疗的副作用主要发生在治疗的位置,很少出现全身反应,多数副作用较轻,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改善,随着放疗结束,一些副作用也会随之消除,因此患者不必太过担心。
觉得有用的话,记得关注哦!
推荐阅读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参考资料:
[1]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 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34): 2109-2120
:胰腺癌关爱君
封面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一同携手抗癌👇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