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复查随访需要做哪些检查,分别有什么意义?
* 本文由徐晓武教授首发于个人科普网页,普外时间授权发表。
随访是恶性肿瘤患者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经过第一阶段的外科手术或放化疗处理后,还需要继续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治疗和定期复查、随访,这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大特点。
许多患者在根治性手术结束后的短期时间内会积极遵照医嘱定期复查随访,但随着身体状况的好转、治疗的结束,病人对随访也放松了。
有些甚至对医生给出的随访建议不予理睬,会觉得医生是不是过度检查,过度医疗了。
其实恶性肿瘤的治疗是长期的,尽管在手术切除或其它方法综合治疗后病情缓解,但仍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对患者的宣传教育也是普外科医生必备的技能。
随访的意义
首先,恶性肿瘤的随访有两大意义:
① 及时发现尚可接受根治性治疗的转移和复发,或者第二原发癌,并及时干预处理,以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② 综合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肿瘤进展情况等,及时调整综合治疗方案。
胰腺癌为什么必须重视随访
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手术切除是根治胰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即使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两年内复发的比例也高达 60%。
导致复发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胰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我们可以通过手术把局限在胰腺的病灶完整切除。但是,一些肉眼看不到的肿瘤细胞,可能已经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身体某个「隐秘的角落」,蠢蠢欲动 !
所以不仅术后需要辅助治疗,将体内的肿瘤细胞尽可能的清除,同时,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随访,一旦出现蛛丝马迹,尽早治疗,将胰腺癌消灭于萌芽,避免死灰复燃 !
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检验科:
1、血常规
血常规是临床最基础的检查,主要检查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等等。
如果出现某一项指标超过或低于正常值范围,则须及时处理。例如白细胞计数过低,必要时需要打升白针治疗。
2、肝肾功能
部分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肝毒性、肾毒性,因此胰腺癌患者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以便尽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血清肿瘤标志物
目前胰腺癌研究较多、相对较为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主要是 CA19-9。CA19-9 在消化道系统疾病的检测上,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尤其是胰腺癌。
CA19-9 的正常值范围在 0~37 U/mL,当 CA19-9 数值略微高于 37 时,就需要引起对消化道系统的注意;若是远远超过正常值,达到几百、上千甚至破万时,就需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在综合治疗期间随访时,该指标也可辅助评估治疗效果。对于小部分 CA19-9 阴性的胰腺癌患者,则不能依赖该检查评估病情,而需要其他检查辅助评估。
其他标志物如 CA125、CEA,也有利于辅助确诊胰腺癌。
需要注意的是,单独检测一次的肿瘤标志物的轻微升高,并不能判断是否发生复发,只有动态监测持续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时才有临床意义。并且需辅以其他检查方式。
影像/核医学科:
1、CT、MRI:
可以发现所检查部位是否出现远处转移;胰腺是否有复发病灶;通过与之前的检查对比病灶大小,以评估疾病是否进展。
2、PET-CT / MR:
多用来全身检查,有助于鉴别病灶的良恶性,以及早期发现转移病灶。
以上罗列的都是较为常用的复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分期、治疗的不同,需要做的复查项目也不同,并不是每一项都要做。
如最近出现骨骼疼痛,则需要进行骨扫描;出现视力模糊,记忆力下降,手脚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则需要进行脑部核磁;在其他检测手段无法明确病情的情况下,可以放弃普通 CT,选用 PET-CT 检查,这样更为精准。
随访方案
中国胰腺癌诊疗规范建议:胰腺癌术后患者,术后第 1 年,建议每 3 个月随访 1 次;第 2~3 年,每 3~6 个月随访 1 次;之后每 6 个月随访 1 次。
随访项目包括血常规、生化、 CA19-9、CA125、CEA 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超声、X 线、胸部薄层 CT 扫描、上腹部增强 CT 等。
随访时间至少5 年。
怀疑肝转移或骨转移的患者,加行肝脏 MRI 和骨扫描。晚期或合并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应至少每 2~3 个月随访 1 次。
随访包括血常规、生化、 CA19-9、CA125、CEA 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胸部 CT、上腹部增强 CT 等检查,必要时复查 PET-CT。
需要注意的是,复查应该个体化,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症状选择相关的项目。
编辑 | 张洁
投稿 | zhangjie4@dxy.cn
题图 | 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