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推荐让我说明书读了三遍,发际线往后移了一厘米的《拉便便的熊》解读来了!
桌游の艺术
在看这篇推文前,恳请大家先下拉右侧阅读进度条至底部,帮我点个赞或者在看,无论我写的咋样,单凭这是我薅着头发写出来的这一点,难道还不能给个赞吗?生哥俩当年秃的发际线,到现在还在那里,这次写个推文感觉直接发际线又后退1cm,瞬间天庭又饱满了不少。
没用的废话说完,说点有用的废话。这篇推文的题目原名我敲定的是《善良的儿子们,老娘教完你们如何不动声色,再来教你们如何使坏》,但我家队友和我玩了一局说我这题目写的太low了,容易让很多人误会。
我问他:这款桌游我说它的一个策略点就是要控制住别人,让别人尽量走得慢,对不对?
他说:可以这么理解。
那不就结了!把好牌都留给自己,坏牌都给别人;领先的玩家还会成为众矢之的;还像我们玩英雄杀,会对异己使用各种技能牌,什么画地为牢、探囊取物、釜底抽薪的,这不就是使坏吗!堂堂正正的运用策略取胜就是使坏了也不可耻啊,怎么就不能承认!
虽然我觉得他说的屁道理没有,不过,看在他也是我公号元老级粉丝的面子上,这篇文章就还是改了一个题目的。毕竟他后半句还是说的可以说服我的。所有废话吐槽完,学术报告模式开启。
1、今天推荐的是Zoch新品《拉便便的熊》,官标年龄5+,推荐年龄6—脑力耗尽前。你没看错,这次不是德国桌游推荐年龄保守,而是换我保守了。这款游戏有三种判定模式:摸牌、掷骰子、转转盘;三种角色:老鼠、山羊、熊,不同角色+不同局势场景(领先?落后?所处地图位置特点?)。我个人觉得5+小朋友也不一定能玩的明白里面换牌的优势策略,但如果不考虑策略,那这个入门也就是3+吧,秒变具有各种飞行棋气息的普通桌游。
2、能力方向: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博弈
3、玩法视频:
4、大娃推荐入,和队友脑力PK推荐入,小娃可绕行(按飞行棋玩太浪费了!还体会不到乐趣)
5、家里陪玩≥3人的推荐入,算上娃就2人的请绕行。这款桌游2-5人玩,人越多脑力活动越好展开,而且遇到的人的思路不同,整体思路和难度就完全不同,毕竟这是一场真真正正的博弈。但2个人玩这款桌游,就只能是一场运气>策略的比赛了,一切交给天意?那好玩的感受就差太多了。
【论文正文版】
1、游戏配件展示
2、文字版游戏规则
规则要求每位玩家从起始位置以老鼠角色出发。起始玩家开始依次摸1张行动牌(注意:暗牌)。
第一步:摸牌-换牌
起始玩家A首先判定这张手牌你要自留还是给其他任一玩家,然后轮到左手边玩家B判定自留还是给其他任一玩家,如果刚才A已经把手牌给了B,B只能将自己的行动牌交给其他人(不可以自留),依次顺时针进行,最终保证每位玩家都有且只有一张行动牌。
第二步:行动
起始玩家开始依次按自己的行动牌行动。行动牌分为几类:
·角色牌。
转动角色棋子使得行动牌对应的动物朝上,并掷该动物对应颜色的骰子。例如:
·转盘牌
拿到转盘牌的玩家转动转盘,按照转盘指示行动。
·图示牌
拿到图示牌的玩家保持现有的角色不变,如果刚才是老鼠,那现在老鼠掷对应颜色骰子,按照骰子行动,然后继续按照自己角色对应的图示行动。但有一张牌很特殊。
(特殊牌)
第三步:该轮行动结束,行动指示牌扔到弃牌堆。A玩家将起始玩家卡牌传递给左侧B玩家,由B玩家重新开始新一轮行动(第一步至第三步)。
最后直到有人先到达终点即获得胜利。
我感觉自己太666了,7页的中文说明书被我居然这么有条理的写出来了,这超强的【信息整合能力】,我都飘了。
当然,对于不识字的孩子来说这是需要我们先行整合再转化成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模式再输出的,但对于已经认字的大孩子就需要他们自己【提取有用信息】,【归纳总结】甚至要给别人讲解明白。所以,我相信经常玩桌游对孩子的综合能力是有益的:每一种情况都对应哪种行动的【有序性】;理解规则并讲解规则的【理解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我在玩这款桌游的时候其实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这是啥?说明书这么长?这都说的什么啊?这能记住吗?
第二个阶段——1/3自己与2/3自己PK:规则挺好懂的,但这熊也走的太快了,这有什么意思啊?
第三个阶段——我和队友PK后,我去,这也太好玩了吧。
现在我就用我的学术精神从三个维度扒一扒我的转变从何而来:
第一个维度——换牌战略
规则要求每轮从起始玩家都要依次摸牌,并判定该牌是给别人还是留给自己?
从这个信息中我们需要建立【两个思考点】?
1、给不给别人?2、给谁?
第一个问题给不给?看起来很简单,好牌就不给,不好的牌肯定给出去啊!理论完全没有问题,但又绝不是这么简单。什么是好牌?有没有绝对的好牌?如果遇到中规中矩的牌,要不要放手一搏?
第二个问题就更难了,给谁?
这里还有个非常因素:判定资格是从起始玩家开始顺时针轮的,也就是说先轮到的玩家是有先手优势主动权的,而后手玩家是有可能没有主动选择权的。例如玩家B的牌是熊,这是一张优势牌(熊走的快),但玩家A有优先换牌权,她决定将手牌给B,那B即使拿到好牌也不可以自留,因为他相对于A就是后手,所以他必须给出去,也就是说他不仅要面对接受一个次牌的选择(起码一定比熊牌差),还要决定在这种不情愿的条件下,把这种优势牌交给谁对自己最有利(或者威胁最小)。
一句话总结:这个世界充满了选择题,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已经有了条条框框的选项,例如:卡里的存款,下班后的时间,或者无法改变的环境。
第二个维度——角色战略
这款游戏一共有三个角色:老鼠、山羊、熊。【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优势,当然也有自己的劣势】(这个世界某种意义上说永远都是公平的)。
老鼠:行动骰子显示有1/3概率掷到蓝莓,2/3概率掷到白菜。纵观整个棋盘可以看到老鼠行动最慢,该角色基本等于无竞争力,但优势也正是这种无害性使它不容易被成为攻击目标,并且还有专属技能(钻山洞)做补偿。
熊:行动骰子显示1/3几率掷到便便(不可以行动),其余最少可以前行两个玉米距离,要么不行动,要么行动最快。但也因为熊的优势太明显,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山羊:行动骰子显示1/3几率掷到2颗白菜,1/3概率掷到玉米,中规中矩的角色。但也因此有一定的沉没成本。
总体看来大部分的玩家都会愿意去做那只跑得快的熊,虽然他会成为众矢之的,虽然成为熊会有1/3概率会掷到便便,会有最高1/12的概率被人限制行动(换给他便便牌),但我们还是愿意当熊,这是因为人都是有超理性思维的,大概率的优势足以可以让我们聚焦在积极的信号上,而自动忽略那些不好的小概率事件。
但我们一定会选择熊吗?前2/3路程一定是!这不仅是熊的角色决定的,还有本身的地理结构决定。但我们可以仔细看下后半程。我们一定要做熊吗?也不尽然,
起码当我们站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就不一定还愿意去做熊,或者做一只具有无害性的耗子或者做一只中规中矩的羊更为明智?
图中这个策略可以看到熊并不是优势策略,反而山羊角色才是优势策略。因为山羊骰子4个面是玉米,2个面是2棵白菜,它无论怎么掷骰子都一定可以到达终点,而熊骰子有两个面是便便,那就有1/3机会不可以动,所以此时它变成了次优选择。
一句话总结:人的一生有很多种角色身份,我们是不是能在每个阶段转换好身份,做那个阶段最适合的自己,别拧巴。
第三个维度——技术战略
涉及到技术总是感觉比较高深。说实话,根本就一点不高深,明明就只是烧脑。
1、博弈。
这款桌游透着浓浓的博弈味道。博弈是什么?复制粘贴一组权威词语解释:博弈即局戏、围棋、赌博。现代数学中有博弈论,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表示在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一种行为理论。
划重点,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一种行为理论。在这组桌游中,中心思想肯定是要别人慢,我们快,谁第一个到达谁赢。正常情况下,落后的弱势群体会义无反顾的抱团,领先的第一名一定是众矢之地,我们会将七十二般武艺全使用在他身上就为了阻止他赢。例如第二名,第二名如果想赢,必须要让第一名走的不快甚至不动,而自己才有可能超越。然鹅,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就是这个游戏里的老鼠,就已经是最后一名了,我们此时拿到了一张指示卡牌,那我们是给第一名的熊让他这轮不许动?还是让自己能走多远尽可能走多远呢?
第一名不动和我们成为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到底哪个是我们的目标呢?
一句话总结:人是环境产物,人也是感性动物。有的时候我们就是走着走着就忘了,我们曾经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2、对赌
这款桌游随机机制看似有3种:摸牌、掷骰子、转转盘。但其实最不可控、沉没成本最大的在我看就是转转盘。转转盘最大的bonus是可以掷三个骰子,最坏的结果就是熊变老鼠。如果拿到这张命运转盘,你是留给自己还是会交出去?
3、记忆
一共49张行动卡牌,其中角色牌各8张,也就是说相对优势牌(熊牌)有八张,那我们就要尽量记每轮出局了多少熊牌,这样在换牌阶段如果我们拿到的是一张次优势牌,我们就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例如前面5局过后熊牌已经出现了7次,那优势牌只剩下一张,而我手里这个次优势牌就已经成为现在的优势牌了,所以。。。死也不能换啊!
这是一款非常非常非常锻炼脑力,遇强则强,遇弱无聊,弹性十足的儿童桌游。好了,这篇论文就写到这了,队友说你要给大家留点自己思考的空间。我队友终于说了句有道理的话,所以,大家好好玩吧。千万别被厚厚的规则吓住,因为,这才5+,7页才是一个开始。哈哈哈哈哈,祝大小朋友相爱相杀愉快~~~团购渠道供出,自行抉择吧~。
团购通道:
儿童桌游的大世界里,
我们有自己的一亩三分(群)地。
我们寻找好玩的桌游,
但也涉足所有陪玩领域,只要它好玩。
这里,
是个感觉有点不一样的社群。
期待你为它再加点意思 。
声明:所有文字+视频均原创,如果有任何槽点,欢迎和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