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术后化疗后,至今仍生存两年!怎么做到的?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在谈癌色变的今天,癌症依旧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而胰腺癌,更是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被人们称为 癌中之王。通常情况下,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极为有限,5 年生存率仅在 4% - 8% ,大部分患者在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仅为 1 年左右。但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打破常规、堪称奇迹的故事。
有这样一位患者,在被确诊为胰腺癌后,接受了手术切除以及术后化疗。如今,距离他完成治疗已经过去了两年,他依然健康地生活着,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这两年间,他不仅成功地控制了病情,还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这在胰腺癌的治疗史上,无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个例。
相信很多读者看到这里,心中都充满了疑惑和好奇: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在这两年里,他又经历了怎样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抗癌历程,探寻他成功抗癌背后的秘密,希望能为正在与癌症抗争的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胰腺癌的可怕现状
在深入了解这位患者的抗癌经历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认识一下胰腺癌这种疾病的可怕之处。
(一)高死亡率揭秘
胰腺癌堪称是癌症中的 死神,其死亡率之高,在众多癌症中名列前茅。据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仅在 4% - 8%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对比一下其他常见癌症,你就能深刻感受到胰腺癌的恐怖。例如,肺癌的五年生存率约为 15% - 20% ,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更是高达 80% 以上 。也就是说,100 个乳腺癌患者中,经过积极治疗,大约有 80 个能存活 5 年以上;而 100 个胰腺癌患者里,可能只有 4 - 8 个能熬过 5 年。如此悬殊的差距,足以证明胰腺癌的凶险程度。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仅为 1 年左右,这意味着一半的患者在确诊后 1 年内就会离世,生存时间之短,令人痛心。
(二)早期发现难题
胰腺癌之所以如此致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早期极难被发现。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即使出现一些症状,也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比如,早期可能会出现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非常相似,患者很难联想到是胰腺癌,医生也容易误诊。再加上胰腺位置比较深,位于腹腔的深处,常规的体检手段,如超声检查,很难发现胰腺的早期病变。等到患者出现明显的黄疸、消瘦、腹部肿块等症状时,往往已经是晚期,此时肿瘤大多已经扩散和转移,难以进行根治性手术。据统计,大约 80% - 90% 的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这也是导致胰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两年生存案例深度剖析
(一)患者基本情况介绍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 52 岁的男性,在确诊胰腺癌之前,他的身体还算硬朗,虽然偶尔会有一些小毛病,比如消化不良,但他并没有太在意。平时他的生活比较规律,饮食上也没有特别的偏好,唯一的不良习惯就是偶尔会抽烟。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腹部持续疼痛,而且伴有黄疸症状,这才赶紧去医院检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包括 CT、MRI 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最终被确诊为胰腺癌。当时的癌症分期为 II 期,肿瘤大小约为 3 厘米,尚未发生远处转移,但已经侵犯了周围的部分组织。这个消息对于他和他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二)治疗方案解析
手术治疗细节:由于患者的癌症分期相对较早,且身体状况还能承受手术,医生决定为他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一种非常复杂且难度极高的手术,需要切除胰头、十二指肠、部分胃、胆囊和胆总管等器官,然后再将剩余的胰腺、胆管和胃肠道进行重新连接,以恢复消化功能。手术过程长达 8 个小时,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要求极高。在手术中,医生小心翼翼地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确保将肿瘤完全切除干净,同时尽量保留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功能。手术的成功为患者后续的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直接清除了大部分的癌细胞,大大降低了肿瘤的负荷,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如果没有这次手术,癌细胞会继续在体内扩散,病情会迅速恶化,患者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
化疗方案重点:手术后,为了进一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防止癌症复发和转移,患者开始接受化疗。化疗方案采用的是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 AG 方案,这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之一。吉西他滨的剂量为 1000mg/m²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剂量为 200mg/m² ,两种药物在每个疗程的第 1 天和第 8 天使用,每 21 天为一个疗程,患者总共进行了 6 个疗程的化疗。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减少等,但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化疗的作用在于通过药物的作用,阻止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从而达到消灭癌细胞的目的。虽然化疗会带来一些痛苦和副作用,但它对于降低癌症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化疗,患者体内可能残留的癌细胞被进一步清除,大大降低了癌症复发的风险。
(三)康复期关键因素
营养支持要点:在康复期间,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身体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手术和化疗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损伤,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来修复受损的组织,提高免疫力。在饮食方面,患者遵循了医生的建议,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每天会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适量食用瘦肉、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西兰花、胡萝卜、苹果、橙子等,以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主食则选择了粗粮,如糙米、全麦面包等,增加饱腹感的同时,有助于肠道蠕动。此外,患者还注意少食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给肠胃造成负担。营养均衡的饮食为患者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了身体的恢复,使他能够更好地应对后续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如果在康复期营养摄入不足,身体会处于虚弱状态,免疫力下降,不仅会影响伤口的愈合,还容易引发各种感染,增加癌症复发的风险。
心理调节作用:面对癌症这样的重大疾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在最初得知自己患癌时,患者也曾陷入绝望和恐惧之中,情绪低落,对未来失去信心。但他很快意识到,消极的情绪对病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影响治疗效果。于是,他开始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他加入了一个癌症患者互助小组,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同样与癌症抗争的病友,大家互相交流抗癌经验,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心情,互相鼓励和支持。他还培养了一些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等,通过这些活动来转移注意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此外,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与关爱也给了他很大的力量,他们始终在身边鼓励他,让他感受到温暖和支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使患者能够以更好的状态面对疾病,提高了身体的免疫力,增强了身体对治疗的耐受性,对他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心理状态积极的癌症患者,其治疗效果往往比消极的患者更好,生存期也更长。
定期复查意义:定期复查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完成化疗后的两年里,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血液检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测,以监测癌症是否复发;影像学检查,如 CT、MRI 等,观察肿瘤部位以及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异常变化。通过定期复查,医生及时发现了患者的一些潜在问题,并调整了治疗方案。有一次复查时,发现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略有升高,虽然升高幅度不大,但医生还是高度重视,进一步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最终发现是局部有一些炎症反应,并非癌症复发,通过及时的治疗,炎症得到了控制,避免了病情的恶化。定期复查能够及时发现癌症的复发和转移迹象,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几率。如果不进行定期复查,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癌症可能已经复发或转移到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提高生存率的通用策略
从这位患者的抗癌经历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通用策略,这些策略对于其他癌症患者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治疗手段新进展
新型疗法介绍:近年来,医学领域不断探索胰腺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其中梅奥诊所的新治疗方式备受关注。在梅奥诊所,医生采用先化疗再放疗和手术的顺序进行治疗。患者先接受延长的个性化疗,直到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 CA 19 - 9 降至正常范围。然后,如果 PET 扫描显示肿瘤被破坏,医生才会继续进行放疗和手术。这种新方式大幅延长了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在梅奥诊所以新方式治疗的 194 例胰腺癌中,89%的患者比预期的寿命更长,将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期推至五年 。其提升生存率的原理在于,先通过化疗缩小肿瘤,阻止癌细胞的扩散,为后续的放疗和手术创造更好的条件。放疗可以进一步杀灭癌细胞,减少手术区域的癌细胞残留,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而手术则能直接切除肿瘤,达到根治的目的。通过这种综合治疗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靶向治疗解读: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领域,它能准确识别肿瘤细胞,实现精准打击。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胰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拉罗替尼、恩曲替尼、奥拉帕尼等。拉罗替尼主要用于治疗存在 NTRK 基因突变的晚期胰腺癌患者,有研究显示,拉罗替尼的客观缓解率 75%,完全缓解率 22%,部分缓解率为 53% 。恩曲替尼也是针对 NTRK 基因突变的靶向药,同样能为患者带来一定的生存获益。奥拉帕尼则用于基因检测存在 BRCA1/2 突变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维持治疗。基因检测在靶向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能够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从而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只有存在相应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对应的靶向药物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没有进行基因检测,盲目使用靶向药物,不仅可能浪费医疗资源,还可能延误病情。
免疫治疗讲解:免疫治疗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通过增强免疫反应,使人体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力增强,以达到对抗肿瘤的目的。其中,细胞免疫治疗是利用病人血液或肿瘤组织中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改造后回输至病人体内,来实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这种治疗方式能够系统地杀灭肿瘤细胞,克服了传统治疗方式的一些弊端。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副作用。而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副作用相对较小。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阻断免疫检查点蛋白的活性,增加免疫系统摧毁癌细胞的能力;CAR - T 治疗则是通过自体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后再回输体内,精准地杀灭癌细胞。免疫治疗为胰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日常护理要点
饮食注意事项: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饮食调理至关重要。在康复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加重消化负担,影响身体的恢复。应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帮助患者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维生素则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此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的规律,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生活习惯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患者的康复也非常重要。充足的睡眠能够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患者应尽量避免熬夜,每天保证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缓解心理压力。患者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每周进行 3 - 5 次,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强度要适中。此外,患者还应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的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结尾总结与鼓励
回顾这位胰腺癌患者的抗癌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能够在术后化疗后生存两年,并非偶然。手术的成功切除、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康复期精心的营养支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严格的定期复查,这些因素相互配合,共同为他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对于其他正在与胰腺癌或其他癌症抗争的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来说,这个案例无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灯塔。不要被癌症的可怕所吓倒,要相信科学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要注重日常的护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为身体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癌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并非不可战胜。在医学不断进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正在研发和应用,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只要我们不放弃,积极面对,就有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让我们一起为每一位癌症患者加油,期待他们都能战胜病魔,重获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