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从医20年的消化科教授患胰腺癌去世,肿瘤是怎样悄悄侵蚀我们的

从医20年的消化科教授患胰腺癌去世,肿瘤是怎样悄悄侵蚀我们的

admin4天前皮肤科1

2018年3月底,持续大半年经常感到腰疼、感冒长期不愈的王磊教授在员工体检中发现肿瘤标志物CEA异常升高,这位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研究的专家立刻有了不好的预感,进一步全身检查发现:胰腺癌晚期,癌细胞已转移至肝脏,这时他才年仅49岁。2019年6月23日,与病魔抗争15个月的王磊教授永远的离开了。他是受人尊敬的肿瘤界专家,挽救了无数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命,而自己却无法逆转自己的病情,在与胰腺癌的对抗中失败了。

有人问,作为有名的专家教授,怎么能让自己的病情到如此严重而没有察觉呢?首先,医生也是人,会与所有老百姓一样患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且医生群体患病的概率更高,因为外科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每个人就像个陀螺一样要不停地转,没有停歇,没有休息,手机永远保持通畅,急诊手术随时待命,工作之余,还需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带学生,搞科研,查资料,写论文,这些都是医生的日常。这些行业的专家还会做空中飞人,到全国各个城市甚至国外不同国家进行学术研讨。即便有身体轻微的不适,总会因为工作原因没时间去检查,或者认为仅仅是太累休息休息就行了。王磊教授其实查出胰腺癌半年前就有腰痛等不适症状,但心系病患和学科发展的王教授完全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医者不自医,这就是真实写照。

胰腺癌,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8位,5年生存率仅为7.7%,由于胰腺位置深,肿瘤发生早期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不典型的消化道症状。由于位置深,周围被其他脏器包围,早期确诊非常困难,普通的超声检查很难发现小的病灶。就诊时多数进入中晚期,仅有15-20%的患者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20%,也就是说即便手术,胰腺癌非常容易复发转移。胰腺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非常迅速,晚期患者从确诊到去世绝大多数不超过1年时间,能活过5年的机会非常渺茫。这是因为胰腺癌对放化疗的敏感度不高,且迄今都没研究出有明确疗效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目前还没有胰腺癌的筛查检查,但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患胰腺癌的风险,比如戒烟戒烟,低脂饮食,肥胖的人需要多锻炼减体重,如果家族中有胰腺癌或其他消化道肿瘤的病史,则需要增加体检频率。如果有上腹部隐痛,一段时间都不能缓解,在胃镜、B超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最好查一下上腹部增强CT或者磁共振。

胡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肺功能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成员。擅长间质性肺病、结节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预防与诊治。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43762

“从医20年的消化科教授患胰腺癌去世,肿瘤是怎样悄悄侵蚀我们的” 的相关文章

压力山大女生脱发怎么破

压力山大女生脱发怎么破

近日,微博一热门话题登上热搜,《25岁女白领发量只剩三成》报道指出,江苏南京25岁的某公司白领,因为遗传因素和长期压力大,竟然只剩30%的发量。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医学美容科施歌主任则表示,...

儿童脱发别忽视,延误治疗会全秃

儿童脱发别忽视,延误治疗会全秃

病态毛发问题还是要来医院看皮肤科,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养发馆、洗头水、养发秘方等都没有用。最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杨淑霞博士这样提醒家长,近几年,到毛发门诊看病的脱发患者,儿童...

脱发吃什么

脱发吃什么

很多的人都会面临着脱发的困扰,你知道脱发该怎么办吗?脱发吃什么好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一些能够帮助大家摆脱脱发困扰的一些食物,让男人们不再为脱发而苦恼! 脱发吃什么 1、全...

脂溢性脱发多久洗一次头?

脂溢性脱发多久洗一次头?

脂溢性脱发多久洗一次头?脂溢性脱发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洗过的头发没过一天就非常油腻,令人心情很不好,但是,频繁洗头对头发又不好,尤其脱发者。那么,脂溢性脱发多久洗一次头好呢? 脂溢性脱发...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患了脂溢性脱发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患了脂溢性脱发

许多人对脂溢性脱发都不是很了解,所以有了脂溢性脱发都感到困扰。这样的局面是非常的被动的。如果每个人都能进行初期的自我检查,那么提早预防、提早治疗就不会处于被动的状态。...

雄性激素高,脱发!虚者气血不足,实者风湿热瘀,对症即可不脱发

雄性激素高,脱发!虚者气血不足,实者风湿热瘀,对症即可不脱发

女性型脱发属于祖国医学发堕"、发落" ·蛀发癣"、发蛀脱发"等范畴,其病程较长,病机多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虚者主要责之于肝肾或气血不足,实者则多为风湿热瘀。 中医学认为发为血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