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就是100%的悲剧吗?万事“总有例外”
胰腺癌为什么被称为癌王?
1970年,胰腺癌的生存率是2.5%,过了40年,胰腺癌的生存率依然只有8.2%。最近十余年随着手术后辅助化疗的改进,又有了一些进步,但胰腺癌依旧是百多个癌种中治愈率最低的那几个。当我们谈及胰腺癌,它依旧是九死一生的癌王,不少地方甚至宣称它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接近1:1。那为什么胰腺癌这么危险、这么难以攻破呢?原因总结有这么几条:
1
隐匿起病、鉴别困难
胰腺深藏于腹腔后部,看不见、摸不着。胰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即使出现症状,也和肠道疾病、肝炎以及糖尿病所产生的症状差不多。比如浑身没有力气、食欲不振、腹部隐痛、食欲下降、身体不断消瘦等等。因此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漏诊和误诊,使疾病进一步发展。所以目前绝大多数患者确诊胰腺癌时,已经进入中晚期让治疗难度大幅提高。而能在早期发现的胰腺癌绝大多数都出于偶然或是极其良好的癌症早筛习惯。
图片来源:摄图网
2
疾病发展速度迅速
不同种类的癌症恶性程度是不一样的,而这其中胰腺癌称得上是穷凶极恶。胰腺是混合性的分泌腺体,主要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功能。当胰腺被癌细胞侵蚀的时候,会在短时间内引起胰腺导管堵塞并使周围脏器发生病变。除此之外,胰腺癌组织中心血管分布较少,导致微环境缺氧。而这缺氧的环境不仅可以促进胰腺肿瘤快速生长和自发转移,还可以使胰腺癌对放射治疗不敏感。因此无论是胰腺癌的化疗,还是放疗,治疗效果都难尽人意。总而言之,它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治疗难度也非常大。大多数人在还没来得上医院的时候,病情就已经难以控制了。
3
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外科治疗方面,胰腺癌手术的门槛较高。一是如上述提及的,大部分胰腺癌容易转移,难在早期发现,因此超过80%的患者错过了手术根治的机会。二是手术本身的难度很高。胰腺是腹腔中最隐秘、累及血管和器官最多的脏器。解剖结构最为复杂,手术稍有不慎便会引起大出血,导致严重后果。而且胰腺癌手术经常需要部分甚至完全切除胰腺、十二指肠和一部分空肠等多个对人体至关重要的脏器,切除的同时还要重建多脏器间的连接,例如胆道、胰腺和消化道之间的通道等等。手术复杂,难度高也导致胰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普外科手术,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可能并不适合手术;三是由于胰腺癌本身的侵袭性很强,手术后复发的概率也较高。即使手术切除成功的患者,一年内也有超过半数会出现复发。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上面谈到的是外科手术方面,在内科治疗方面,胰腺癌更是棘手。胰腺癌一大显著病理特征就是其特殊的肿瘤微环境——癌细胞被极大量的间质细胞及其分泌的胞间基质所包裹。这些间质细胞形成厚厚的保护屏障,在增加了疾病早期检测难度的同时,也保护了癌细胞免受化疗药物和免疫监控的攻击,从而让胰腺癌对化疗和免疫治疗产生严重的耐药性。而且缺氧的微环境环境更是让胰腺癌对放疗的敏感性也很低。还有一些研究认为,胰腺癌纤维化、血管减少,使胰腺组织内的有效灌注锐减,让治疗药物很难在靶组织达到足够的治疗浓度。总而言之,多种多样的原因胰腺癌处于一个易守难攻的有利地位,现在的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对胰腺癌的效果都不尽理想。
死亡率与发病率接近1:1的胰腺癌有治疗的必要吗?
听到胰腺癌有这么多难治的原因,相信许多患者都会觉得万分失落。那为什么还要治疗呢?
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很多情况是不得不治。如果放任不管,肿瘤会很快向全身扩散转移,侵犯淋巴、肝脏组织、腹腔及脊柱转移等部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难以想象的剧痛,还会极大的压缩生命周期。只有合理地应用现有的诊疗手段,进行姑息治疗、镇痛治疗以及并发症治疗等手段,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带瘤生存的时间。
图片来源:摄图网
对于早期胰腺癌患者,就更有治疗的必要了。如果我们说胰腺癌并非100%的悲剧,万事总有例外,那主要就是针对早期可手术根治的胰腺癌患。能在早期发现胰腺癌已经是一件小概率、相当幸运的事情了。这部分患者一定要把握好手术机会,争取临床治愈的机会。
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是怎么样的?
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介入治疗和最佳支持治疗等。按照《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所说:多学科综合诊治是任何分期胰腺癌治疗的基础。因此对于胰腺癌患者,建议采用多学科会诊的模式,根据不同患者身体状况、肿瘤部位、侵及范围、临床症状,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诊疗手段,以求最大幅度地根治、控制肿瘤,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图片来源:《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
胰腺癌该如何根治?
手术切除是现在胰腺癌患者获得治愈机会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有超过80%的胰腺癌患者因病期较晚而失去手术机会。只有小部分满足以下条件,或是在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后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适用根治手术:
(1)年龄<80岁,全身状况良好、多学科评估心/肺/肝/肾功能可以耐受手术。
(2)临床分期为II期以下,没有出现远处部位转移,例如肝转移、肺转移、远处播散和转移比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等。
(3)无腹水。
(4)术中探查肿物局限于胰腺内,未侵犯肠系膜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等重要血管——如果胰腺癌侵犯了大血管,而且是无法切除的血管和不能替换的血管,胰腺癌被视为不可切除的。
(5)无远处播散和转移。
胰腺癌标准的根治方式是怎么样的?
目前胰腺癌根治手术方案分以下几种:
肿瘤位于胰头、胰颈部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可行胰体尾加脾切除术。
肿瘤较大,范围包括胰头、颈、体时可行全胰切除术。
微创根治性胰腺癌根治术在手术安全性、淋巴结清除。
胰腺癌切除之后,由于肿瘤侵袭性强,复发的风险也较大。按照2022版诊疗指南建议:如无禁忌证,均应行辅助化疗。
图片来源:摄图网
胰腺癌根治手术的预后如何?
基于胰腺癌恶性度极高的生物学行为,患者术后仍合并较高的肿瘤复发风险。部分患者术后早期即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对此,中国胰腺疾病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16—2019年间,3 279例胰腺癌切除术后9个月内患者复发率为45.87%。
也有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某三甲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275例胰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在随访的26个月内共59例(21.5%)病人存活,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5.1个月。275例患者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63.2%、23.1%、11.8%。其中行术后化疗病人术后生存时间29.1个月, 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8.6%、43.6%、25.4%。
哪些因素影响了胰腺癌手术的预后?
通过对比数据我们能发现,在根治性手术基础上联合辅助化疗可显著延长胰腺癌病人存活时间,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重要手段。而术前高CA19-9水平、高阳性淋巴结比、肿瘤分化水平差以及有镜下血管侵犯的胰头癌和胰体尾癌病人预后更差,是要格外注意复发风险的群体。
对于大部分胰腺癌患者,术后2年之内,建议每3个月复查血肿瘤标志物,每6个月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术后2年之后每6个月复查血肿瘤标志物,每12个月行影像学复查。其间如有血肿瘤标志物升高、淋巴结肿大等复发可疑征象,应及时进一步排查明确。随访期间除监测肿瘤复发之外,还应特别关注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如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营养状态等,并联合MDT及时干预并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胰腺癌诊疗规范(2021年版)[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1(05)
[2]胰腺癌早期诊断研究现状及展望[J]. 李兆申.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0(05)
[3]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38(05)
[4]胰腺癌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赵思涵,郑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2,14(03)
[5]胰腺癌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J].孙惠昕,贾海晗,王婉莹,张茂祥,宋冰. 医学信息. 2022,35(11)
[6]我国胰腺癌诊治进展及微创技术的应用[J]. 田艳涛,许东奎,赵平,王成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4(05)
[7]胰腺癌免疫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 宋浩森,季敏,乔兵兵.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2,34(02)
[8]中国胰腺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筛查现况[J]. 杨欢,王晓坤,范金虎. 肿瘤防治研究. 2021,48(10)
[9]2005-2015年中国胰腺癌发病与死亡趋势分析[J]. 蔡洁,陈宏达,卢明,张愉涵,陆斌,由磊,代敏,赵玉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5)
[10]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J]. 中华肿瘤杂志. 2020(09)
献爱心,让更多患友受益,请点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