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癌症从确诊到死亡可仅1个月!4类高危人群要当心
有些常见肿瘤大家都很熟悉了,像肺癌、胃癌、肠癌等等。但是有个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十分凶险,从确诊到死亡平均时间最快甚至可以仅有1个月。它就是胰腺癌。
笔者阅读资料后发现,有的胰腺癌患者去医院就诊是因为上腹疼痛、不适等,不一定会想到是胰腺出了问题,直到黄疸出现或者黄疸保守治疗效果不好进一步检查时才发现竟然是胰腺里长了东西。由此可见,胰腺癌既凶险又狡猾,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胰腺癌。
No.1
胰腺癌很可怕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它复发转移率高、死亡率高、长期生存率低。而且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相等,全球每年有超过20万人死于胰腺癌,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恶性肿瘤的第二大杀手。
No.2
4个信号可能是胰腺在求救!
(1)上腹疼痛、不适
常常是首发症状。刚开始的时候会出现上腹不适,或隐痛、钝痛、胀痛。中晚期肿瘤侵及神经,就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不能平躺,严重影响睡眠和饮食。
(2)黄疸
肿瘤离胆总管越近,黄疸出现越早;胆道梗阻越完全,黄疸越深。皮肤和巩膜成了黄色,小便颜色深黄,大便陶土色,皮肤有瘙痒,时间久了甚至可有出血倾向。
(3)消化道症状
如食欲缺乏、腹胀、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部分病人可有恶心,呕吐。
(4)消瘦和乏力
病人吃不下,睡不好,再加上肿瘤的消耗等等,出现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No.3
这4类人是高危人群
有4类人群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高:
(1)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
(2)新发糖尿病的患者。
(3)慢性胰腺炎患者。
(4)有胰腺囊性肿瘤的患者。
说起高危人群,不免要说到跟胰腺癌有关的一些危险因素,位列第一的就是吸烟。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酗酒等也与胰腺癌发病有关。所以专家建议患者戒烟戒酒,均衡健康饮食,并适度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No.4
多久检查一次?
在没有胰腺异常,或无报警征象的情况下,对满足筛查条件的高危人群监测间隔时间为12个月。
如果胰腺里存在实性病变直径<10 mm或可疑实性病变;主胰管直径5~9.9 mm;无明显病变情况下主胰管局限性狭窄或扩张≥6 mm等报警征象,则监测间隔时间为3~6个月。
这种专业的判断就交给医生,病人切记遵照医生嘱咐按时去检查就行。
No.5
高危人群要做哪些检查呢?
初次检查使用空腹血糖和(或)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清CA19-9联合核磁共振或CT等检测方式。
随访中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或)HbA1c+血清CA19-9,并交替使用核磁共振或CT等检测方式。
具体做哪些检查建议遵照主诊医生医嘱进行。
了解糖尿病的朋友对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A1c可能较熟悉一些,那CA19-9是啥?它是目前胰腺癌筛查中最常用的标志物,要跟其他检测一起做,这样筛查胰腺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都会提高。
最后,有的朋友会问,平时生活中能做些什么来降低胰腺癌的发生概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均衡饮食,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等等可能帮助降低罹患胰腺癌的风险。虽说老生常谈,都是大家熟悉的做法,但是能对自己有好处为什么不去做呢?您说是吧。
编辑:张力,lll666
投稿邮箱:liusp@helianhealth.com
封面图片来源:pexels
参考文献
[1]王成锋. 基于胰腺癌防治现状的思考[J].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0(5):3.
[2]付靓, 徐新建, 王喜艳. 胰腺癌组织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8, 25(5):2.
[3]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胰腺疾病协作组. 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2021,南京)[J].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2, 22(1):13.
[4]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20版)[J]. 2021.
[5]黎韋華, 李军辉, 马清涌. 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及保护因素[J].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09, 36(3):4.
[6]郑树森, 李启勇, 梁廷波. 早期诊断的胰腺癌病例分析[J]. 2006.
来都来了,在看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