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友因胰腺癌去世!胰腺癌为什么被称癌中之王?
10月27日,知名公共卫生专家吴尊友因胰腺癌去世,享年60岁。
吴尊友生前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预室主任,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即参与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工作。
但即使是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最后也难敌「癌症之王」胰腺癌。
Part 1
胰腺癌为什么这么可怕?
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明显上升,中国国家癌症中心 2021 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 7 位,女性第 11 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 6 位。
胰腺癌作为「癌症之王」,有治愈率低、死亡性高等特点。
同时,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和很多慢性疾病症状比较相似,这就很难得到人们的重视,导致延误治疗。
胰腺癌一旦确诊,往往就是晚期。
数据显示,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有5%,这也是胰腺癌被称为癌症之王的原因。
Part 2
胰腺癌是什么?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症状隐匿且不典型,是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胰腺分为头、颈、体、尾四个部分,根据发病的部位,胰腺癌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胰头癌和胰体尾部癌。
临床特点是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恶化迅速,最多见的症状是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01疼痛:不管癌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疼痛,典型特征是腰背部、腹部疼痛,部分患者放射到右肩膀疼痛。
02黄疸:黄疸是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
03消化道症状: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
04消瘦、乏力:胰腺癌和其他癌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
05腹部包块:如已摸到肿块,多属进行期或晚期。慢性胰腺炎也可摸到包块,与胰腺癌不容易鉴别。
06症状性糖尿病: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以至于会被误认为是糖尿病的表现,而不去考虑胰腺癌。
07血栓性静脉炎: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动脉血栓形成。
08精神症状: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
09腹水:一般出现在胰腺癌的晚期,多为癌的腹膜浸润、扩散所致。
10其他:患者常会发热、明显乏力。
Part 3
什么人该重视胰腺癌?
40岁以上、无诱因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或无家族遗传史的突发糖尿病,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就诊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对应出现下列表现者应引起重视:
01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或腹痛,位置较深,性质也较模糊。
02消瘦和乏力。
03不能解释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04长期大量吸烟者;
05肥胖,BMI≥35kg/m2;
06慢性胰腺炎,特别是家族性胰腺炎患者;病史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男性及绝经期后女性;
07家族中有多位直系亲属50岁以前患胰腺癌。
Part 4
胰腺癌如何治疗?
胰腺癌可以分为可切除胰腺癌、可能切除胰腺癌、不可切除胰腺癌。
这三种情况所适用的治疗方式不同。
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和支持治疗等。
胰腺癌是一高度恶性的肿瘤,没有接受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约为4个月,接受旁路手术治疗的病人生存期约7个月,切除手术后病人一般能生存16个月。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手术后应用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对手术辅助化疗并加用放疗的患者,其2年生存率可达40%。
Part 5
胰腺癌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一、肿瘤直接导致的并发症
01肿瘤压迫症状可导致胆道梗阻症状或十二指肠被侵犯后出血等。
02肿瘤导致胰腺功能异常,新发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加重。
二、胰腺癌术后并发症
胰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胰瘘、胆瘘、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腹腔出血等,严重者可致病人死亡。
除此之外,胰腺癌可能还会复发或转移。
胰腺癌的治疗周期长,很难达到完全缓解。
这类患者预后极差,常常发现时已经发生了肿瘤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脏。
Part 6
如何预防胰腺癌?
0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采取乐观的生活态度。
0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戒烟酒。
0340岁以上、短期内出现持续性上腹痛、腹胀、黄疸、食欲减退、消瘦等表现时,尽早就诊,进行胰腺疾病的筛查。
一旦被确诊胰腺癌,就相当于收到了病危通知书。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引起重视,提高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定期进行体检,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