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中药里的止血佳品

中药里的止血佳品

admin4天前皮肤科1

地榆

Di Yu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

【别名】赤地榆、紫地榆、黄爪香、玉札、玉豉、酸赭等。

【性味归经】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血热出血证,尤其适用于下焦之下血,如便血、痔疮出血、血痢不止、崩漏下血等,还可用于烫伤、湿疹、疮疡痈肿。

【用量用法】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选购指南】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红色或棕色,有排列环状的小白点。气微,味微苦涩。以条粗匀、质坚实不空、棕红色或紫红色者为佳。

【贮藏保存】放木箱或其他容器内,置于通风干燥处,防霉。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效验单方】

崩漏取地榆250g,醋1斤(米醋即苦酒)。以醋煎地榆,放置一夜,次晨温服之,每日1剂。一般2~3剂可有效。【来源】[刘玉茹.地榆苦酒煎治崩漏[J].吉林中医药,1981,01:32]

痢疾湿热偏重:地榆30g,艾叶10g,大黄(后下)6g;寒湿偏重:艾叶30g,地榆10g,大黄(后下)6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疗程一般3~7天。用药其间禁食肥甘厚腻之品。【来源】[万里芳.黄榆汤治疗痢疾80例[J].湖北中医杂志,1994,03:32]

膀胱尿血取地榆炭100g,加食醋500ml,煎至200ml,分2次服;部分血尿严重者加用膀胱灌注药液,大多在数天内使血尿得到控制。适用于膀胱肿瘤、炎症、结石或前列腺肥大等原因引起的血尿。【来源】[姜琳.中药止血明珠—地榆[J].家庭中医药,2004,01:5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生地榆、太子参各30g,或加牛膝30g,水煎服,连服2个月,一般效果满意。【来源】[姜琳.中药止血明珠—地榆[J].家庭中医药,2004,01:54]

肠伤寒取生地榆、红藤、败酱草各30g,黄芩15g,制大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亦可用地榆30g、白花蛇舌草15g,水煎服。4周岁以下小儿减半量,每日服2~3次。【来源】[姜琳.中药止血明珠—地榆[J].家庭中医药,2004,01:54]

烧烫伤地榆炭70g,黄连25g,冰片5g,加芝麻油适量,调成糊状局部外涂,涂药时以盖住创面为度,一般1~3天即可结痂,去除药痂后再另涂本合剂。【来源】[姜琳.中药止血明珠—地榆[J].家庭中医药,2004,01:54]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44090

“中药里的止血佳品” 的相关文章

脱发掉发离不开这13个原因!第3个多数人都避免不了

脱发掉发离不开这13个原因!第3个多数人都避免不了

两边蜘蛛网,中间溜冰场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了。脱发问题已经向年轻人蔓延了。年轻人是最注重个人形象的群体,一旦出现脱发,不仅仅影响到自己的婚姻爱情,对于自己的事业发展也将...

只讲干货!细说脂溢性脱发

只讲干货!细说脂溢性脱发

1、脂溢性脱发的四个阶段 1)初期阶段 头发特别爱出油,头发一天不洗就油的发亮,这个阶段虽然不会出现大量脱发的情况,但头发会慢慢变软。 2)中期阶段 头发依然...

这5个因素都会让你加入“脱发大军”,有人居然全中了!

这5个因素都会让你加入“脱发大军”,有人居然全中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头发都有一个生长规律和周期,一般来讲,每个人都会有掉头发的情况,但正常的掉头发数量一般都控制在一个数量内。还有这人会因为各方各面的原因,造成头发脱落严重,...

头秃了!当代老母亲脱发实录:真正防脱靠这3件事!最后一个绝了

头秃了!当代老母亲脱发实录:真正防脱靠这3件事!最后一个绝了

作为一名上有老下有娃的中年少女,面临的人生难题达到了出生以来的巅峰,其中最让她们破防的,莫过于脱发。 有调查数据显示,每10个女性中平均就有8个被脱发问题困扰,打开各种社交、搜索软件...

为什么会大量脱发?帮你揪出了4大“幕后凶手”

为什么会大量脱发?帮你揪出了4大“幕后凶手”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规律,很多人都出现了脱发症状,甚至是一脱就是一大把。脱发症状说明我们的头皮出了一定的问题,而且总是脱发也会降低我们的外在形象。其实脱发并不是无缘无故而导致的...

2.5亿中国人饱受脱发困扰,为何植发机构称“不挣钱”

2.5亿中国人饱受脱发困扰,为何植发机构称“不挣钱”

钱没有了可以去挣,而毛囊是不可再生资源 图/pixabay 文|《财经》记者 向雪 信娜 编辑|王小 脱发严重化、年轻人化。中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