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7种都叫“参”、都补气的中药,合理使用效果好,谁用谁知道
文 | 阳中医健康科普
编辑 | 阳中医健康科普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刘阿姨一直觉得自己体力不如从前。上楼梯喘得厉害,做家务也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她听朋友说,吃点参可以补气,缓解疲劳。于是她走进了药店,才发现货架上摆着的参种类繁多: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丹参、玄参、沙参。刘阿姨看得眼花缭乱,这些参到底有什么区别?难道它们的效果都一样吗?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七种常见的参,它们虽同为参,但作用各有不同,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人参——补气之王,强身健体
提到参,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人参。人参自古以来被誉为百草之王,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补气。现代研究表明,人参含有丰富的皂苷类物质,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增强体力,抗疲劳。对于体力透支、气虚乏力的人群,人参的确是上佳选择。
不过,尽管人参的功效广泛,但并非适合所有人。对于阴虚火旺、易上火的人来说,服用人参可能火上浇油,反而加重症状。刘阿姨如果平时容易口干舌燥、心烦失眠,那就要谨慎使用人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西洋参——清补佳品,平衡阴阳
与人参不同,西洋参性寒,既能补气,又能清热。对于气虚但又有火气的人,西洋参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它尤其适合那些平时容易疲惫、但又伴有口干咽痛、心烦气躁的患者。
西洋参的这种清补特性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快节奏的生活常常让人产生亚健康状态,既疲劳又易上火。西洋参能在调理气虚的同时,不至于让身体过热,帮助恢复平衡。
不过,西洋参的寒性也意味着它不适合那些肠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群。要是刘阿姨平时肠胃不好,可能西洋参并不是她的最佳选择。
党参——平和补气,日常之选
如果说人参和西洋参是补气的高手,那么党参就是补气的平民英雄。党参性质平和,不寒不热,适合大多数气虚的人群。在中医临床中,党参经常被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气短乏力等症状。
党参价格适中,且副作用小,适合长期调理身体气虚状态。对于刘阿姨这种日常感到疲惫、体力不支的人,党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仅效果温和,还能长期服用,且不容易引发上火等不适反应。
太子参——小儿补气,温和无刺激
太子参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故事性,仿佛是为贵族后裔准备的补药。实际上,太子参因其作用温和、无明显副作用,经常被用于小儿和体质虚弱的老年人补气。它最大的特点是温和,既不补得太猛,也不容易引起副作用。
很多家长会给体质较弱的小孩服用太子参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年长的刘阿姨来说,如果她的体质较为虚弱或不适合使用人参、党参等较为猛的药物,太子参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丹参——活血化瘀,气血双调
丹参虽然名字里带个参字,但它的主要作用并不在补气,而是在活血。丹参最大的功效是活血化瘀,常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心血管问题,如胸痛、心悸等症状。
丹参和前面提到的补气类参不同,更多用于气血双调的患者。对于气虚但又伴有血瘀症状的患者,丹参往往和其他参类中药合用,既补气又活血。如果刘阿姨有心血管问题,特别是有气滞血瘀症状,丹参可能会成为她的好帮手。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润燥
玄参的作用更侧重于清热凉血、滋阴润燥。它常用于治疗阴虚内热、咽喉肿痛、干咳少痰等症状。在现代中药临床中,玄参常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甲状腺疾病等。
玄参的凉性较强,因此不适合气虚体质较弱的人长期服用。刘阿姨如果经常感到疲倦乏力,玄参可能不是她的首选。但如果她有阴虚火旺的症状,比如口干咽痛、干咳不止,玄参或许可以帮助缓解这些不适。
沙参——养阴润肺,清热化痰
沙参主要用于养阴润肺,常用于治疗肺热引起的干咳、咽喉肿痛等症状。与玄参类似,沙参也有清热的功效,但它更侧重于养阴润燥,适合那些阴虚火旺、肺热咳嗽的人群。
对于长期吸烟或者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环境中的人,沙参可以帮助缓解肺部的不适症状。如果刘阿姨有干咳、咽干、声音嘶哑等症状,沙参可能会对她有所帮助。但如果她的主要问题是气虚乏力,沙参并不是最佳选择。
结语
通过对这七种参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它们都具有补气的作用,但每一种参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适应症。如果像刘阿姨一样,盲目选择一种参来补气,可能不仅效果不佳,还可能适得其反。了解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的参,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才能真正发挥这些中药的最大功效。
信息来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