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药言方:中药界的四大天王帮助记忆,人参‘专入肺’,补肺气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95fd55bb7eb846ebad7f75e3438575cb~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9280842&x-signature=ANI2TkdPzxUlh132UuDVVvcV1v4%3D)
中药界的四大天王帮助记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92edad33586647e3b89620e1013c1ab6~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9280842&x-signature=jb4DtcBDeeM0vMdDzTjgRsGuQAU%3D)
补肾的金三角
![](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e64a78e28a634aaab45021d0218e2c6d~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9280842&x-signature=fDFqwxLihRwa7rzCB4w6IDzZ1xY%3D)
现据考证,太行山系和长白山系是人参的发源地。这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中有记载: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该书同时叙述了人参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上党即今山西省长治县和黎城县的一部分,属太行山系;辽东即今辽宁省南部。据《潞安府志》记载:紫团山山顶常有紫气,团园如盖,旧产人参名紫团参。长白山系人参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距今1600多年。
小王脸上露出一抹期待的神情:老师,我最近在学习人参的用法,但总觉得还有些疑惑。能请教一下吗?
东北三宝之一的人参
谢老师邀请小王坐下,微笑着说:当然可以,人参入药历史悠久,在公元前36~32年西汉元帝时代黄门令史游所撰的《急就章》记事里已有记载。在出土的武威汉简《治百病方》中已作为常用中药使用。身为东北三宝之一的人参,自古以来,人参就被人们视为治百病的良药,被誉为百草之王,其名贵的药用价值受到人们的喜爱,人参大补元气,又被称为补气第一要药。讨论人参很有意义!
肺主气而司呼吸
小王又说:谢老师,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咳喘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感外邪,气短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弱等。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肺主气而司呼吸,有输布精微至全身,通调水道的作用,因而在病理上,肺气不足将导致胸中宗气亏少,呼吸失司;卫气不足,卫外不固,易被外邪所袭;肺气虚少不能通调水道、布散精气而致水液失调,脏腑及周身失养导致的。我想知道名家中医们是如何应用人参来治疗肺虚证的,可以吗?
人参‘专入肺’
谢老师笑了笑说:当然可以了。《本草求真》日人参‘专入肺’、《本草纲目》日‘能补肺中之气’、等都认为为补肺要药。凡久咳伤肺、燥热伤阴所致肺虚或肺肾两虚者,均可用人参配伍应用。小王的表情逐渐由紧张转变为满足,他的脸上露出微笑,仿佛在解开一个谜团。他的手不停地翻动着笔记本,记录下每一句谢老师的回答,以便后续的学习和研究。
肺气虚证
谢老师说:肺主一身之气而司呼吸,肺气虚损,症见咳喘短气不能卧、痰清声低等,用人参配伍五味子、苏子、桑白皮等药,补肺止咳平喘,如《千金要方》补肺汤。若肺虚气弱、肺不敛气、久咳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配伍五味子、罂粟壳等药,敛肺止咳,如《医学正传》九仙散。若肺气虚弱、邪滞鼻窍,而见鼻痒、喷嚏、涕多等症,配伍荆芥、细辛、诃子、桔梗等药,温补肺气、疏风散寒,如《疡医大全》温肺止流丹。
《本草崇原》:人参气味甘美,甘中稍苦,故曰微寒。凡属上品,俱系无毒。独人参禀天宿之光华,钟地土之广浓,久久而成人形,三才俱备,故主补人之五脏。脏者藏也。肾藏精,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智。安精神,定魂魄,则补心肾肺肝之真气矣。夫真气充足,则内外调和,故止惊悸之内动,除邪气之外侵。明目者,五脏之精上注于目也。开心者,五脏之神皆主于心也。又曰益智者,所以补脾也,上品之药,皆可久服,兼治病者,补正气也,故人参久服,则轻身延年。
气阴两虚证
小王翻开笔记本,认真地又提问:首先,关于气阴两虚证,我遇到过一些肺气耗散、肺阴亏损的症状,如呛咳少痰、喘促自汗、口干舌燥等。在这种情况下,您认为应该如何应用人参治疗呢?
谢老师微微一笑,开始解答:气阴两虚证是中医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运用人参,因为人参既能益气,又能生津。我会配伍五味子、麦冬等药,达到益气生津、敛肺止咳的效果。这就好比《类证活人书》中提到的五味子汤,你可以研究一下这个方子,另外,如果是温燥伤肺、气阴两虚,则见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者,配伍麦冬、桑叶等药,清燥润肺,如《医门法律》清燥救肺汤。
肺肾两虚证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个细节,然后迅速转到下一个问题:"对于肺肾两虚证,您是如何应用人参的呢?
谢老师点了点头,深入的解答:肺肾两虚证,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首先,要明白肺司呼吸,肾主纳气。肺肾气虚时,会出现胸闷喘急、不能平卧等症状。这时,我们可以运用人参,配伍胡桃、生姜、大枣,补肺肾,定喘逆,即《济生方》中的人参胡桃汤。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个字,时不时点头示意自己已经理解。谢老师继续解释:如果患者久咳伤肺、肾不纳气、痰热内蕴,症见咳喘不已、或咳吐脓血、胸中烦热等,我们就可以考虑配伍蛤蚧、桑白皮等药,益气补肾、清肺化痰,如《卫生宝鉴》中的人参蛤蚧散。
小王专注地听着,将谢老师的每一句话都铭记在心。谢老师看着小王的认真神情,心中暗自欣慰。
对于肺肾阴虚、咯血咳嗽的患者,我们可以考虑配伍二地、二冬,益气滋阴、肺肾同治,如《景岳全书》中的人参固本丸。谢老师的声音温和而严谨。
小王记录得手不停,一脸聪明而努力的表情。他觉得自己仿佛在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医课上。
小王问:谢老师,《神农本草经疏》日‘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我想对人参治疗脱证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吗?
谢老师笑了笑,说:当然可以!人参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凡大汗、大吐泻、大失血,以至一切疾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之证,均可以本品为主,益气固脱。其味甘性微温,大补元气,挽救虚脱。凡大汗、大吐泻、大失血,以至一切疾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之证,均可以本品为主,益气固脱。
气虚欲脱证
小王又问:谢老师,不知道人参怎么用在气虚欲脱证,足够有效呢?
谢老师微微一笑,点头道:单用人参即效,如《十药神书》独参汤,煎服,治卒然气脱。有报道应用独参汤加味治疗创伤性休克73例,脉微欲绝、气虚欲脱者单用大量人参浓煎鼻饲或灌服;阳气衰微、四肢厥冷者增加制附子益气回阳;气阴两伤、汗多口渴者加麦冬、五味子益气敛阴,总有效率很高。
气虚亡阳证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谢老师的话,然后又问道:谢老师,如果是气虚亡阳证,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
谢老师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气虚亡阳证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肢冷、脉浮而空等亡阳之象。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益气固脱之外,还需要回阳救逆。你可以参考《校注妇人良方》中的参附汤,这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方剂。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阳气暴脱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景岳全书》中的四味回阳饮,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现制成参附注射液,用于中医急救。
四味回阳饮,中医方剂名。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具有益气、回阳、救脱之功效。主治泄泻如倾。阳气欲脱之危候;元阳虚脱。证见恶寒肢冷,气息微弱,冷汗如油。
《中医内科证治歌括》:气厥虚证症状为发病前有明显的情绪紧张、恐惧、疼痛或站立过久等诱发因素,发作时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肢冷,汗出,舌淡,脉沉细微。证机是元气素虚,清阳不升,神明失养。治宜补气,回阳,醒神。方用生脉往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
《医学寻源》:至川姜尤不敢多用,畏其散耳,但川姜并非香散者。比若脉绝身冷,回味四阳饮用之成功,倘散安能复脉回阳?
小王点点头,专注地记录下每一个细节。他觉得谢老师的回答非常有深度,自己仿佛一下子开启了一扇通往中医学深奥世界的大门。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ca8951e9321340f98473dc23ba84c957~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9280842&x-signature=S7cApz422Gt7BuKfL5jOA39MnWc%3D)
气虚亡阴证
谢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是气虚亡阴证,应该如何应对呢? 小王继续追问。
谢老师微笑着说:"气虚亡阴证主要表现为热伤元气、气阴虚脱,症状有神昏、汗出身热、面红唇干、脉虚数等。这时候我们需要益气生津、养阴固脱。你可以研究一下《内外伤辨惑论》中的生脉散,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治疗方剂。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血虚气脱证
小王点点头,感慨地说:谢老师,您的知识真是渊博,我再问问血虚气脱证的情况呢?
谢老师笑着拍了拍小王的肩膀,道:"血虚气脱证,人参可以配以熟地,补血养阴,如《景岳全书》两仪膏,益气养血固脱。若纵欲、气血亏虚、走阳精脱者,配伍附子、五味子、熟地等药,益气补血,回阳固脱,如《类证治裁》救脱汤。若产后气血两虚、阳气欲脱者,配伍当归、熟地、枸杞等药,补气血、益肝肾、救虚脱,如《傅青主女科》救脱活母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