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释药——地榆(止血“明珠”,清热止血之佳品)
吴文博 河北石家庄市中医院
地榆
1.中医药研究
地榆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后历代本草均以之为正名并沿用至今。历代主流来源为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或其变种长叶地榆 S. officinalis var. longifolia 的根。
地榆为常用中药材,其味苦、酸、涩,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常用于便血、痔血、血痢 、崩漏 、疮痈肿痛 、水火烫伤 、蛇虫咬伤等。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包含地榆药材的经典名方有1 首,即清代《外科大成》记载的凉血地黄汤(归尾4.5克、 生地6克 、赤芍3克 、黄连(炒)6克、 枳壳3克、 黄芩(炒黑)3克、 槐角(炒黑)9克 、地榆(炒黑)6克、 荆芥(炒黑)3克、 升麻1.5克、 天花粉2.4克、 甘草1.5克)。
2.现代研究
2.1地榆主要化学成分有:萜类及皂苷、鞣质及酚酸、黄酮类、木脂素类等。
2.2药理活性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抗衰老、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影响血液系统、抗溃疡、免疫调节及影响生物被膜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