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到没有水了还能喝吗?
中药煎干往往是由于高温条件下过长时间的煎煮造成,会使药材的有效成分遭到不同程度的分解破坏,导致药效明显降低。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说:药物虽精,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从发挥药效的角度考虑,煎干后的中药还是建议不要服用。
如果药材焦糊,其有效成分也遭到破坏,疗效因而降低。有些中药煎焦以后性味功效还会产生变化,比如:解表类药物荆芥煎焦以后变成荆芥炭,解表作用消失,反而产生止血功效;活血类药物蒲黄煎焦以后的蒲黄炭则具有作用完全相反的止血作用;而滋补性中药煎焦后,其性味会由甘甜变成苦涩,并使滋补作用丧失。
总之,大部分中药煎焦后,其性质都会发生改变,甚至效果相反,即便加水再煎服用,不仅不能治病,还会耽误病情。服用了药性改变的药物,因药不对症,常会加重病情,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一旦药物煎焦就不能再服用。
如果药材没有焦糊,有的时候也不能再服用。比如,薄荷、佩兰、细辛、钩藤等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挥发油是其发挥药效的有效成分,不宜久煎。加热时间过长会使挥发油随水蒸气蒸发或分解,药效降低甚至丧失。这类药材如果水熬干,就算加水继续煎煮,也起不到治疗效果。
煎药是中药汤剂在使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是使中药发挥疗效的关键。
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先用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煎煮。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不宜过于频繁打开锅盖子,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文火煎煮10-15分钟后,滤取第一次药液;然后加热水适量,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匀,依医嘱服用。
另外,还有一些药物需要特殊方法来煎煮。龟板、鳖甲、磁石等介壳类、矿石类药物,质地坚硬,难以出味,需要打碎先煎;薄荷、砂仁、白豆蔻等气味芳香、借其挥发油取效的药物,宜后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散失;赤石脂、滑石、旋覆花、车前子、枇杷叶等对咽喉、消化道刺激性大或含黏液较多的药物,要用纱布将药包好,再放入药锅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