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课堂发散风热药:辛以发散,凉可祛热——药食同源中药系列之二
来源:咸宁日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SxVEyHP3vqgAMS~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9357307&x-signature=rKI8ba7wTBvLmbiryrHXO2mU%2FKk%3D)
陈君
咸宁麻塘中医医院主治医师
药食同源中药系列的第二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发散风热药:薄荷、桑叶、菊花、葛根、淡豆豉和粉葛。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性味辛凉,发汗解表作用比较和缓,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等症。
1.薄荷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我国南北均产,尤以江苏产者为佳。
薄荷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善于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此外本品芳香辟秽,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
【炮制】除去老茎及杂质,略喷清水,稍润,切短段,及时低温干燥。
【性味与归经】辛,凉。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辟秽。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煎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2.桑叶
本品为桑科落叶乔木植物桑树的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制用。
桑叶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本品长于凉散风热,又能清肺止咳;用于肺热燥咳,本品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桑叶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泻肝火,益阴凉血明目,故可用于肝经风热、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羞明,涩痛多泪等症。此外本品甘寒,尚能凉血止血,还可以用于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证。
【炮制】除去杂质,搓碎,去柄,筛去灰屑。
【性味与归经】味苦、甘,性寒。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外用煎水洗眼。
3.菊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 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 滁菊、贡菊、杭菊、怀菊。
菊花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本品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长于疏散风热,故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用于目赤昏花,本品功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用于眩晕惊风,本品性寒入肝经,能清热平肝,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用于疗疮肿毒,本品甘寒益阴,清热解非,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
【性味与归经】味苦、甘、辛,性微寒。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泡茶或入丸、散。疏散风热多用杭菊,平肝明目多用滁菊。
4.葛根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
葛根用于外感表证。本品甘辛性凉,轻扬升散,入脾胃经,而有发汗解表、解肌退热之功,故可用治外感表证,邪郁化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鼻干,口微渴苔薄黄之证。用于麻疹不透,本品有发表散邪,解肌退热,透发麻疹之功,故可用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畅。用于热病口渴,阴虚消渴,本品甘凉,于清热之中,又能鼓舞胃气上升,而有生津止渴之功。用于热泄热痢,脾虚泄泻,本品既能清透邪热,又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止痢之效。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与归经】味甘、辛,性凉。入脾、胃、肺经。
【功效】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发麻疹,升阳止泻。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退热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5.淡豆豉
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的干燥成熟种子(黑豆)的发酵加工品。
淡豆豉用于感冒头痛,本品辛散轻浮,能疏散表邪,且发汗解表之力颇为平稳,无论风寒风热表证皆可应用。用于胸中烦闷,虚烦不眠。
【炮制】取桑叶、青蒿各70~100g,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1000g 中,俟吸尽后,蒸透,取出,稍凉,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性味与归经】味苦、辛,性凉。入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用法用量】煎汤,10-15克。
6.粉葛
本品是甘葛藤的干燥根。
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 酒毒伤中。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切块,干燥。
【性味与归经】味甘、辛,性凉。入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用法用量】煎汤,10-15克。
责编:张欢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