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释药——雄黄(治疮杀虫之要药)
吴文博中医药科普
雄黄粉
1.雄黄的中医药研究
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雄黄药用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炮制:雄黄粉 取雄黄照水飞法(附录Ⅱ D)水飞,晾干。《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雄黄为28 种毒性中药之一。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功能与主治: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0.05~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1.1.解毒杀虫本品为治疮杀虫之要药,善燥湿祛风以调卫,搜肌腠壅遏而和营,毒性燥烈以杀虫,能祛风邪、燥湿邪、解疮毒、杀疥虫。用于:①疥癣:湿热留滞肌肤而致皮肤瘙痒者,用此祛风止痒,如《补缺肘后方>用此与黄连、松脂为丸服,治疥;(姜月峰家传方》以之与蛇床子、水银为末,同猪脂涂擦,治疥癣;《千金方》用雄黄粉、大酢和油,拭之治癣。②疮痈:风热湿毒壅遏而致疮痈疔毒红肿疼痛者,用之攻毒消肿,可单用,如《千金方》用雄黄末涂之,治疔肿,亦可与吴茱萸为末,香油调擦,如《经验广集》雄吴散,治对口疮痛;若头疮则与猪胆汁调和敷之,如《圣济总录>头疮方;若痈疽坏烂而不敛者,与滑石为末掺之,如《世医得效方》生肉神异膏;若疮痈红肿不溃者,常与乳香、没药、麝香合用,有解毒消肿之功,如《外科全生集>醒消丸;若溃烂流水瘙痒者,与明矾为末,茶清调化,蘸扫患处,如《医宗金鉴》二味拔毒散。若积年冷痿,出黄水不瘥者,与硫黄、血余、清油、黄腊熬膏敷之,如《圣惠方》雄黄膏;若麻风为患,与直漆、牙皂为丸服,如《疡医大全》雄漆丸。
③蛇伤:毒蛇咬伤局部肿痛者,以此解毒消肿,如《世医得效方》取此为末,外合醋调涂,内同酒服,治蛇咬伤;亦可合五灵脂为末送服,外用香油调涂患处。④虫积:腹中虫聚而脐周疼痛者,用此消积杀虫,常与干漆、巴豆霜同用,如《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安虫丸,治胃寒虫痛;亦可与牵牛子、槟榔、大黄同伍,如《沈氏尊生书》牵牛丸。
1.2.熄风止痉本品辛散结滞,温通气血,燥湿祛风,搜剔百节,能搜肝风、泻肝气、定痉急、止抽搐。用于:①癫痫:痰迷心窍而致神志失常者,用此豁痰开窍,常与硃砂为末,猪心血入齑水调服,如<仁斋直指方>治癫痈方;亦可同胆星、蓖麻仁为末,米糊为丸服,如<方脉正宗›癫痫卒倒方。②破伤风:风湿毒邪、壅阻脉络而致拘急抽搐者,用之祛风止痉,常与防风、草乌为末,温酒调下,共奏搜风胜湿,解毒定痉之效,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发表雄黄散。
2. 现代含雄黄的复方制剂:
(1)在白血病的治疗方面,用青黄散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用复方青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用复方青黄胶囊、白血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都有一定疗效。用升麻鳖甲汤加减,可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此外,雄黄酒剂外用可以治疗带状疱疹、蜈蚣咬伤、癌性疼痛等;雄黄膏剂外用可以治疗疥疮、白癜风、神经性头痛等;雄黄散剂外用可以治疗鼻息肉、脓疱疮、口疮等。还有报道称,雄黄外用可以治疗甲癣、足癣、甲沟炎、皮肤瘙痒、头癣、流行性腮腺炎、腋臭、疟疾、蛲虫症、胆道蛔虫。
(2)安宫牛黄丸在各种脑部疾病(颅脑损伤、脑梗死、脑出血)、高热(小儿发热、癌性发热)、炎症(病毒性脑炎、肺炎、盆腔炎、毛细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其他含有雄黄的中成药,如儿科常用的小儿至宝丸、小儿惊风散、牛黄抱龙丸,以及家庭小药箱中必备的牛黄解毒丸(片)、牛黄清心丸、安脑丸等,对症使用时也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