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中药之名

中药之名

admin2天前皮肤科1

中药取自天然,其名简,其意赅。不仅与中药之形色气味相关,更与古人所处的地域、时代以及当时政治经济环境、民俗、中医药地位等因素密不可分。中药药名集中体现了中医取象比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中药药名之流溯中医药文化之源,亦有一番趣味。今天就带大家来共同学习了解一下。

以中药生长和采收时间命名

迎春花,因早春开花,故得其名。半夏,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夏季过了一半,故得其名。夏天无,由于它的地上部分一到初夏季节就枯萎而难觅其踪,故得名夏天无。夏枯草每至夏至而枯黄萎谢而得名。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得名。冬虫夏草,因其冬为虫、夏为草,成虫体与菌座相连而得名。冬青子,因冬季采摘其成熟果实而得名。万年青因四季长青而得名。

以产地而命名

在药名前标识产地、生长环境等字样。如代赭石,《名医别录》曰:出代郡者,名代赭。李时珍云:赭,赤石也。代,即雁门也。

其他如巴豆生巴郡川谷,阿胶出山东东阿,党参出山西上党,信石出于信州,象贝产于浙江象山,苏合香产于古苏合国,常用药物川芎、川乌、川贝母等,皆因产于四川而得名;广藿香、广陈皮、广木香皆产于广东;建曲、建泽泻产于福建;云茯苓产于云南;关防风、关黄柏产于东北地区等,这些药物都具有产地的标记。

以人名而命名

活血通经药刘寄奴,相传南朝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早年微贱时于山中砍伐荻草,遇一大蛇而射之,蛇遁去。明日往寻之,闻榛树林中有杵臼声,见青衣童子数人在捣草药,且云其主被刘寄奴射伤,捣药为之敷伤。刘上前叱散之,收取草药而返。后遇金疮敷之即愈。后人因称此草为刘寄奴。事见《南史•宋武帝本纪》,《本草纲目》卷十五刘寄奴草亦收录。

以形态而命名

牛膝,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又如贯众,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此草茎叶如凤尾,其根一本,而众贯之,故草名凤尾,根名贯众。又如狗脊,唐代《新修本草》云:根长多歧,状如狗脊。因其根皮上有一层金黄色柔毛,故又称金毛狗脊。白头翁则以其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而得名;人参,入药用其根,其形状如人形,故名。佛手,其形状似人手有指,故呼佛手。猪苓,其根块黑如猪屎,故有其名。

以颜色而命名

中药各自具有天然的颜色,因此,药物的颜色就成为药名的来源。

漏芦,《本草纲目》云:屋之西北黑处谓之漏,凡物黑色谓之卢。此草秋后即黑,异于众草,故有漏卢之称。如青色的有大青叶、青蒿、青黛、青果、青礞石等;红色的有红花、赤芍、丹参、红枣等;黄色的有黄柏、黄连、黄芩、蒲黄等;白色的有白芷、白术、白薇、白芨等;黑色的有黑豆、黑丑、黑芝麻等;紫色的有紫草、紫花地丁等。

以气味而命名

按气味命名者,如木香原名蜜香,《本草纲目》云:因其香气如蜜也。而臭梧桐、鱼腥草则因其特殊之气而得名。

据味命名者,有酸味的酸枣仁,苦味的苦参,甜味的甘草,辣味的细辛,咸味的咸秋石等,皆以味而得名。又有五味子,《新修本草》云: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

据气、味命名者,如豨签,《本草纲目》云:楚人呼猪为豨,呼草气味辛毒为莶。此草气臭如猪而味莶螫,故谓之豨莶。麝香、沉香、茴香、藿香及降香均以香味而得名。中药金牛胆,形似牛胆,色金黄,味甚苦,兼以形、色、味三者命名。

以入药部位而命名

植物以根入药的有葛根、山豆根(根及根茎)等;以藤入药的有海风藤、大血藤、夜交藤、鸡血藤等;以木质部分入药的有苏木等;以皮入药的有陈皮、五加皮、地骨皮等;以叶入药的有艾叶、苏叶、淡竹叶、侧柏叶等;以花入药的有菊花、玫瑰花、旋覆花等;以种子入药的有马钱子、葶苈子、白芥子等;以矿石入药的如朱砂、赭石、滑石等;以动物某部位入药的有蝉蜕、地龙、鳖甲、龟板、鹿茸等。

以特性功用而命名

按特性命名者,如凤仙花子,又名急性子,因其结荚成熟后,稍加触碰,即果荚迸裂,褐色细子蹦出,状似急不可耐,故而得名。

按功用命名者,如益母草,清张秉成《本草便读》:益母草消疥化水,是其所长。以产妇必有癖浊停留,此物能消之化之,邪去则母受益,故有益母之名。他如寻骨风祛风邪,伸筋草舒筋络,决明子明眼目,合欢安神志,防风御风寒,皆以功用得名。

按特性、功用命名者,如王不留行。此药通经下乳之力特强,李时珍释曰:性走而不住,虽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但王不留行还有敛、守之性,《本草经》言其有止心烦、鼻衄之功,《名医别录》称其有主金创、止血之效。可见其兼有活血、止血的双向性功能。故明代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云:命名之义亦奇,吾身有王,所以主吾身之气血及主气血之留行者。气血之留,王不留,则留者行矣;气血之行,王不行,则行者留矣。

顾血出不止与难产无乳者,两可用此,其义自见。如此,药名涵义当为王不留、王不行,分别针对经闭、乳少、难产与鼻衄、金创出血,则药之双向主治功力,其可迎刃而解。此说较为确切地诠释了寓于药名中的特性及双向治疗作用,反映了古人对药物认识的进步。

以民间传说故事命名

中国古代流传着大量与医药有关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这些故事传说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部分,经文人学者加工后,以书面形式载录于史书、笔记、稗传,医药学家又将其采入医药著作,使之成为公认的药名来源。

如收涩止血药禹余粮,相传与大禹有关。《本草纲目》卷十引宋代陈承《本草别说》:禹余粮,会稽山中出者甚多。彼人云:‘昔大禹会稽于此,余粮者,本为此耳。’又引《博物志》:世传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又如蛇衔,《本草纲目》卷十六引刘敬叔《异苑》:有田父见一蛇被伤,一蛇衔一草着疮上。经日,伤蛇乃去。田父因取草治蛇疮皆验,遂名曰蛇衔草也。姑且不论故事传说的真实与虚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民俗文化对药物命名的影响和作用。■

【来源:原始药终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44783

“中药之名” 的相关文章

超30%“阳康”脱发?专家:非永久性,2至3个月自行恢复!

超30%“阳康”脱发?专家:非永久性,2至3个月自行恢复!

超30%阳康有脱发风险?该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网友吐槽,本不富裕的脑袋顶雪上加霜。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段晓涵表示,从临床数据来看,阳康中约31.3%的人出...

产后大把脱发?产科医生说对付产后脱发这招最管用

产后大把脱发?产科医生说对付产后脱发这招最管用

兰膏新沐云鬓滑,宝钗斜坠青丝发一头浓密丰盈的秀发从古至今都是美丽和健康的象征。然而,产后脱发却困扰着很多年轻的妈妈们。产后脱发是正常现象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生完孩子头发掉这么多,还能恢复吗...

都是掉头发的年轻人,男女起秃点有什么不一样?

都是掉头发的年轻人,男女起秃点有什么不一样?

本篇原创文章转载自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 :沈慧,编辑:阿米、唐也钦,设计:张灿 20 岁秃顶和 45 岁秃顶的区别在于,如果是 45 岁以后开始秃顶,那你...

研究发现:增加男性脱发几率的基因变异增加感染新冠可能

研究发现:增加男性脱发几率的基因变异增加感染新冠可能

据塔斯社莫斯科5月6日报道,欧洲皮肤病和性病学会(EADV)当地时间周四表示,美国和意大利的生物学家发现,增加男性脱发几率的基因变异显著增加了他们感染新冠病毒和患重症住院的可能。 E...

警惕!永久不脱发、麻醉无风险、终生免费维护植发机构这些专业忽悠名词请消费者小心

警惕!永久不脱发、麻醉无风险、终生免费维护植发机构这些专业忽悠名词请消费者小心

植发机构井喷 记者暗访调查 现如今,九零后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脱发大军。根据卫健委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显示,我国的脱发人群已经超过2.5亿。而这其中,20岁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