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药之药食同源之薯蓣(山药)
山药(薯蓣)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缠绕草质藤本。生长于海拔150-15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中或杂草中。
山药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云南北部、四川、甘肃东部和陕西南部等地,在于朝鲜和日本和也有分布。
有天然人参之称的山药在我国栽培的主要有普通的山药和田薯两大类。普通的山药块茎较小,其中尤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境内,含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县)所产山药名贵,习称怀山药,素有怀参之称,为全国之冠。现国内有两个地方的山药已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种是铁棍山药其产自河南焦作;另一种是陈集山药其产自山东省菏泽市陈集镇,包括鸡皮糙山药和西施种子山药。
药用山药以河南产的山药为最佳,通常称为 怀山药,怀山药块茎富含淀粉,可供蔬食;入药能补脾胃亏损,治气虚衰弱、消化不良、遗精、遗尿及无名肿毒等。
山药块茎呈长圆柱形,垂直生长。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花期6-9月,果期7-11月
薯蓣(山药)是短日照、喜温作物。苗期生长最适温度15-20℃。生长盛期最适温度25-28℃,20℃以下生长缓慢。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中,但扁形种和块状种在土层较浅、较黏重的土壤中也可生长。薯蓣比较耐旱,但不耐涝,不宜种在地下水位太浅或过分潮湿的土壤中。砂质土和壤土含水量以18%左右为宜。
薯蓣(山药)的繁殖:
芦头繁殖法:多用块根上端有芽的一节作种,称为芦头。在头年冬季挖采薯蓣时选择颈短、粗壮、无分枝及无病虫害的块根,块根能在地下越冬。块根吸水力弱,切下后不久就要枯萎,喜稍湿润的环境。薯蓣要求地势向阳、背风的沙质土壤和壤土,土壤反应为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粘重、过沙或碱性强的土壤不宜栽种。
零余子育种繁殖法:霜降前后,薯蓣地上茎叶将黄萎时,从叶腋间摘下或拾起落地的零余子,晾2-3天后,放在竹篮内,盖好或装入木箱贮藏。贮藏期内应注意鼠害,并需通气。用零余子繁殖需须经1年培育,获得块根作种
山药的药用:薯蓣块茎为常用中药怀山药,根可入药,味甘,温、平,入肺、脾、肾经,无毒。
《本经》载: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山药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功效。用于治疗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的治疗。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山药(薯蓣)食用:块茎富含淀粉,可供蔬食。山药是入肺、健脾、补肾的佳品。山药黏糊糊的汁液主要是黏蛋白,能保持血管弹性,还有润肺止咳的功能。山药可与红枣搭配熬粥,或用于煲汤,也可与各种食材清炒。
药用植物及制剂绿色标志图形专利及商标的授权使用申请流程:
第三人(申请人)向北京济仁医药科技中心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书(纸质文件和电子版),北京济仁医药科技中心进行材料审核,符合条件通知第三人提交检品(含土壤检品和产品检品,数量根据检测单位需要免费寄送。),北京济仁医药科技中心收到检品三个工作日内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实验室进行检测;北京济仁医药科技中心收到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后,检测合格的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专家论证,参会专家不少于7人,论证结束后3个工作日向商会移交材料,商会颁发授权许可,不合格产品原路退回。
被授权人也可以向北京济仁医药科技中心提交半年之内的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检测费用自然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