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留住》——根茎类中药科普宣讲
本草中药,根茎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桔梗、麦冬、远志为代表。以把根留住为题,讲述中医药的千年传承,每味药一个小题目,结合历史典故,分别进行了中医药文化的科普宣讲,用典型的事例与生动的语言讲好中医药的故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d4c9fe8caf2b4db3a227049eefc5464a~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9404872&x-signature=HwuxD9gpGE%2FAffVP3cqs5RQNYnQ%3D)
桔梗篇:桔梗要从产处挖
典故趣闻
今日的中药,是从久远的古代经过死死生生而验出来的!
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就曾经这样说过: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药也。
按下来,庄子就举例了几味最早为古人所认识的中药,有堇——乌头,有桔梗,有鸡壅——芡实,有豕零——猪苓。是时为帝者也,何可胜言!(《庄子·徐无鬼》)说这几种都是在药中堪称君主(帝)的角色,还用明言吗?
《庄子集释》对这段话给的解释为:【疏】堇……桔梗……鸡壅……豕零……此并贱药也。帝,君主也。夫药无贵贱,愈病则良,药病相当,故便为君主。乃至目视耳听,手捉心知,用有行藏,时有兴废。故时之所贤者为君,才不应世者为臣,此事必然,故何可言尽也。
单说其中涉及到的贱药桔梗,它为古人治病所常用,古人也慢慢对它所熟知。
历史上就有一次像采桔梗一样发现并推荐人才的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黄县(今山东省龙口)有位叫淳于髡(kūn)的人,是一位能言善辩者。淳于髡以辩才闻名,善用比喻,不乏幽默,言语平实,道理透彻。长不满七尺的他被司马迁列在了《史记·滑稽列传》的第一位,说他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淳于髡具有伯乐一样的慧眼。就是这位辩才,有一次他竟然一口气给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人!
是成语滥竽充数中的那位齐宣王吗?没错,就是他。宣王能容得滥竽充数,想必肚腹真能容人;而他的儿子齐湣王偏听独奏,想必他更识货才是。且说当时,齐宣王面对着淳于髡搞的人才突然暴发这样的举荐,也忍不住要问个究竟:我听说,若是千里之内能有个贤士,百代之中能有个圣人,都算是难得了。你这一天就给我推荐了七位,不觉得有点多吗?
无论谁在场,都该感觉得到,宣王并不是那么友好接受的态度。面对问难,淳于髡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大王啊,您可知道名贵的药材桔梗吗?
显然,齐宣王听说过桔梗的大名。如是,淳于髡慢慢道来:如果去湖泊池沼寻找桔梗,祖孙几代人也不见得能找到一星半点。但到了山坡上,桔梗却多得可以一车一车地拉。寻找人才也一样啊。他们说人才稀有,是寻找的方法不对。我找到了贤人扎堆儿的地方,所以能够成群地推荐。
淳于髡并非虚言应对,他所说那人才扎堆之地,就是当年齐国汇集天下名士的稷下学宫。
人才产出确有其地,药材实用更能传承。中医药走过几千来的历程,不正是离不开传承二字吗?
山东确实也是桔梗的出产地儿,我小时候在老家的丘陵挖草药,桔梗就是最早认识的最为常见的几种药材之一。
药材来源
桔梗科桔梗属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平。归肺经。
功效主治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适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克。
食疗推荐
桔梗蜂蜜茶
原料:桔梗10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桔梗放入茶杯中,纳入蜂蜜,冲入沸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频频饮用。
具有一定的化痰利咽效用。适用于辅助治疗慢性咽炎,咽痒不适、干咳等。
温馨提示
咳血者忌用,阴虚久咳者不宜。
桔梗内服,有利于涌吐痰涎;但若用量大,易引起呕吐,尤宜注意。
原创作者:丁兆平
来源:2023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征集评选活动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