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效果非常好,附:(药方、方法)

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效果非常好,附:(药方、方法)

admin2天前皮肤科1

将高深的医理通俗化

让中医更加通俗易懂

中医兴亡•匹夫有责

国医之浩渺,如涛涛江水,延绵不绝。国医的博大精深,如朵朵浪花,纵横波纹,世间万物,了解其中,如同醉人的美酒,温暖你我他。大家好我是中医人杰哥: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不但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症,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已然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殊不知,腰部作为连接人体上半身和下半身的中间支柱,承载着巨大的重力。如果平时不注意保养,很容易出现腰肌劳损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引发腰腿疼痛,甚至是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可很多人试过各种治疗,有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牵引理疗,等治疗,也是只能稍微缓解,过不了几天,又复发了。今天杰哥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和治疗。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多发病、常见病,它主要因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等,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群的总称。

椎间盘突出症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5.2%。

腰椎间盘突出分为:膨出、突出、脱出。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所有种类的腰痛症状,认为是椎体周围的无菌性炎症刺激了椎体周围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所致。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有椎间隙变窄的变化,可引起腰椎小关节错位和关节囊损害,关节囊中感觉神经末梢受刺激而引起了腰深部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常有腰骶部疼痛症状,疼痛较深,疼痛可轻可重。轻的久坐后才产生症状;重者痛不可忍,卧床不起,稍动就痛,翻身极为困难。

临床发现,35岁以上的人大多数CT检查均可见到腰椎间盘膨出的表现,可并不是这些人都有腰椎病的症状。

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自觉腰部持续性钝痛,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另一种为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

2、下肢放射痛:80%患者出现此症,常在腰痛减轻或消失后出现。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重者可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

3、下肢麻木、冷感及间歇性跛行:下肢麻木多与疼痛伴发,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单纯麻木,有少数患者自觉下肢发冷、发凉。主要是因为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至。

4、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中央型髓核脱出症,临床上较少见。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碍。女性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痿。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全性瘫痪。

第三:腰椎盘突出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为痹证总的外因。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寒湿邪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外在因素。正气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内在因素。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中老年,因此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虚督脉空虚为本,感受外邪为标。

治则以补肾强督、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

治法多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手段。中药内服加外治,可以更有效的加快、增强疗效,标本兼治,充分调动机体的积极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这种方法被认为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一、中药内服方

中药内服方药多分期、分型辨证施治。

1、瘀血腰痛型: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处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多见于急性损伤期。

治则为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

当归10g    川芎10g     桃仁10g   红花10g

芍药12g    乳香10g     没药10g   三七3g

桂枝30g    川牛膝30g    地龙10g   鹿角镑10g

2、阳虚寒凝型:

腰部冷痛,遇冷加重,或酸软无力,遇劳更甚,喜按喜揉,休息减轻,反复发作。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多见于缓解期、恢复期。

治则为温经散寒、补养肝肾,宣痹活络

川断12g  狗脊12g   仙灵脾 15g   熟地15g

杜仲12g  当归10g   菟丝子12g   鸡血藤15g

三七粉3g 怀牛膝15g  鹿角镑10g  骨碎补12g

二、中药外治方法

外治方法众多,如针灸、按摩、药熨等,诸法各有特色。根据中医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我经常采用外用搽剂、热熨药袋。详见有关部分。

中药外用热熨药袋

一、熨法简介

热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法是中医独特、有效的外治法之一。它可借助温热之力,将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内达脏腑,疏通经络,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调整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本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是值得推广的外治方法。

《史记·扁鹊传》∶扁鹊治虢太子病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剂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

清,张振鉴《厘正按摩要术》:熨法仿自扁鹊,而今时多不用者,以为外治特其小技耳。不知《灵枢》、《素问》外治者不胜书,余尝仿其法以行之,确有神效,不敢自私,亦不敢自秘。

二、青龙热敷袋

【处方】

大青盐(大粒盐)1000g  生龙骨50g   生牡蛎50g   灵磁石50g

紫石英50g        青礞石50g      鹿角霜50g  滑石块50g

共1350g

【功能主治】

大青盐咸,寒。凉血,明目。加热粗盐有发汗的作用,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并且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排除体内废物,再加上粗盐可以软化污垢、补充身体盐分和微量元素。

龙骨甘、涩,平。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能收敛正气,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龙骨能敛火安神,逐痰降逆,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而归其宅。龙骨既能入气海以固元气,更能入肝经以防其疏泄元气,且能入肝敛戢肝木。

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牡蛎含有钙、锌等多种微量元素, 老年人钙磷代谢失衡者多见,更年期后, 常有骨质脱钙现象, 使用牡蛎补充钙质, 对调整老年人内环境的平衡, 有一定帮助。

磁石辛、咸,平。镇惊安神、潜阳纳气。《本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除大热烦满及耳聋。

紫石英甘,温。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本草便读》:"温营血而润养,可通奇脉,镇冲气之上升"。

礞石咸,平。入肝、肺、胃经。坠痰,消食,下气,平肝。治顽痰癖积,宿食症瘕,癫狂惊痫,咳嗽喘急,痰涎上壅。

鹿角霜咸,温。归肝、肾经。补肾助阳,收敛止血。治肾阳不足,脾胃虚寒,食少便溏;阳痿遗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愈合。血肉有情之品,能温补督脉,添精益血。

滑石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纲目》: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

诸药合用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通络,软坚散结,活血止痛,温补督脉,强壮筋骨作用。

主治痹证风痛、寒痛、湿痛、瘀痛等病证。

适宜人群】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腰腿疼痛、关节劳损等人群。

【使用方法】

1、药物粉碎成绿豆大小,纯棉布袋装,布袋大小20×30cm。

2、微波炉加热:中高火加热2-3分钟,温度以手感稍烫为宜(摄氏45到50度)。把青龙热敷袋敷在患处。温度不够时放入微波炉再加热即可,建议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3、青龙热敷袋具有类似于针灸、艾灸、药物透析、理疗的作用。

颈椎病、肩周炎、颈肩综合症青龙热敷袋置于大椎、肺俞穴处。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两肩峰连线的中点。为人体阳经之汇 所有阳经在这里交汇的一大要穴。

肺俞穴位在背部,具体的位置是第3胸椎棘突旁开1.5寸。

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青龙热敷袋置于腰骶部命门穴、肾俞穴或腰骶部。命门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是生命出入的地方。

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对的区域;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命门穴两侧旁开各1.5寸处。这2处穴位均有强腰健肾之功,是治疗腰痛要穴。

4、青龙热敷袋置于气海、关元、神阙,可以温暖脏腑、培补元气、生发阳气、回阳益阴、养生保健。

神阙神阙穴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心藏神,肾藏志,都是不可小觑的五脏神。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不能通达调济,就会引起阴阳失调,导致各种疾病接踵而至。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此穴有精宫、丹田等别名。古今医学家都认为关元穴是一个能起死回生的重穴。

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在线,当脐中下1.5寸。是气息的海洋。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就是强调这个穴的保健养生作用。

【注意事项】

老年人治疗时建议初次热敷时间不要太长,或者每1到2天一次,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应当逐渐加温,不可操之过急。

青龙热敷袋加热时间不可太长,以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温度当以病人有温热舒适感而不烫伤皮肤为度。

热熨后当避风保暖,静卧休息。

青龙热敷袋治疗痹证等病具有药效释放均匀、高温不融化、矿物富集高等优点。可以反复使用。

青龙热敷袋最好配合中药内调外养。视病情轻重缓急,选配内服药物及其它必要的治疗措施。

中药外用祛痛药酒

【药物组成】

穿山龙30g  独活30g  赤芍30g  威灵仙30g川牛膝30g

骨碎补20g  川乌10g  三七20g  川椒20g  生姜30g

【功能】

穿山龙  苦,平。舒筋活络,祛风止痛。

独活辛、苦,微温。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等。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

川牛膝甘、微苦,平。归肝、肾经。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骨碎补性温,味苦。补肾强骨,续伤止痛。

川乌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能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川椒辛,温。入脾、胃、肾经。温中止痛,燥湿杀虫。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诸药合用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通络,软坚散结,活血止痛作用。

【制法】

上药浸入56度高粱酒3斤中,浸至7日后即可外用。

【使用方法】

取本品摇匀后涂于疼痛处,并轻轻按摩患处2--5分钟,以保鲜膜覆盖。覆盖时间90分钟,每天一次。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皮肤破溃处禁用。

2、本品药力雄猛,使用本品后患处可有发凉、发热、或先凉后热现象,此为药力内透,正邪相搏,驱邪外出之正常现象。

3、涂擦部位如有明显瘙痒、局部红肿等情况,应停止用药,并以清水冲洗。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推荐阅读》

夏季:手脚长很多小水泡,一抓还痒是什么原因?.

一碗养筋汤:五味药、舒筋活血,送给天下腿脚不便的人!.

千古救心第一方,横扫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一个中医减肥方子,甩掉脂肪,非常有效,很多人在用.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 END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44893

“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效果非常好,附:(药方、方法)” 的相关文章

没想到沈梦辰这发量,竟然也会斑秃?

没想到沈梦辰这发量,竟然也会斑秃?

万万没想到女明星也逃不过真·脱发! 前两天,沈梦辰发微博说:虽然发量很多,也抵不过斑秃的来袭…...我的工作焦虑很容易上头…...怎么说呢?没有毛囊的头皮就像没有企鹅的南极...

女性脱发该如何挽回“三千烦恼丝”?

女性脱发该如何挽回“三千烦恼丝”?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 女性朋友们似乎能在家里的各个地方 看到自己掉落的头发, 例如书房内,浴室里,客厅地板上。 现代女性遇上头秃的问题后, 都感觉到迷...

女性脱发该咋办?脱发女孩绝不认输

女性脱发该咋办?脱发女孩绝不认输

「来问」第89 期 以下内容选自丁香医生平台医患问答公开内容。出于患者隐私保护和避免药品宣传,以及文章表达的通顺流畅等方面的考虑,我们对内容和表达在原始内容基础上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处理...

院内制剂丨头皮瘙痒、油腻、脱发?那你一定要点进来看看

院内制剂丨头皮瘙痒、油腻、脱发?那你一定要点进来看看

如今脱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脱发者的出现,使得很...

威海市中医院荆鲁华:辨证论治,因人制宜,中医治脱发“有一套”

威海市中医院荆鲁华:辨证论治,因人制宜,中医治脱发“有一套”

脱发作为一种新型现代病,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脱发行列,并且成为了主力军。中医治疗脱发历史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早就有相关记载。中医认为,脱发与人体肾、肝、脾及气血密切相...

男人掉头发是什么原因

男人掉头发是什么原因

女性朋友都想拥有一头乌黑靓丽的头发,头发对于男性朋友也一样非常的重要,头发不但可以保护我们而且还影响到我们的形象,但是有很多男性朋友容易出现掉头发的情况,如果我们对于掉头发不够重视的话,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