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考试专一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100多味中药,你可以分清楚吗?
一、根及根茎类
根茎类中药是指入药部分是根茎或带有少量根部或肉质鳞叶的地下茎类药材。
根茎类是一类变态茎,为地下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
根状茎。
绵马贯众: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
白芍: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
黄连:味连,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板蓝根: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
甘草:显菊花心
黄芪: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嚼之微有豆腥味。
人参: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三七:主根习称三七,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须根习称绒根。
川芎: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及错综纹理
玄参: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白术: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
苍术:茅苍术,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
半夏: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
天麻: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鹰嘴状的芽苞或残留茎基;底部有圆脐形疤痕。
白及:药材,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
二、茎木类
三、皮类
四、叶类
药用部位为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这类中药称叶类中药。一般为单叶,如枇杷叶;少数用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有时尚带有部分嫩枝,如侧柏叶等。
五、花类
金银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
丁香:药材,略呈研棒状,长1~2cm。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六、果实及种子类
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吴茱萸: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
枳壳:呈半球形,外果皮有颗粒状突起。
决明子:略呈菱状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
桃仁:呈扁长卵形。
苦杏仁:药材,呈扁心形。
木瓜:饮片,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
马钱子:表面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
小茴香:背面有纵棱5条,横切面略呈五边形。
栀子:表面具有6条翅状纵棱。
七、全草类
八、藻、菌、地衣类
九、树脂类
没药:天然没药,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
乳香:呈长卵形滴乳状
血竭:质硬而脆,破碎面红色。研粉为砖红色
十、其他类
海金沙:将其少量撒于火上,即发出轻微爆鸣及明亮的火焰。
十一、动物类
地龙:广地龙,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
蟾酥: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牛黄: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麝香:毛壳麝香,内层皮膜,习称银皮。麝香仁野生品,习称当门子。
蕲蛇:其头,习称翘鼻头;其背部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腹部,习称连珠斑;尾部,习称佛指甲。
金钱白花蛇: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
芒硝:暴露空气中则表面逐渐风化而覆盖一层白色粉末(无水硫酸钠),条痕白色。
石膏: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
滑石:有蜡样光泽,条痕白色。
炉甘石:似蜂窝状。
赭石: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相同大小的凹窝。
自然铜:具条纹,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
您好,这里是无锡成人教育协会培训中心顾英姿老师微信公众平台,感谢您的关注!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击屏幕右上角的……,选择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