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气肿的中药方(二)
治疗肺气肿的中药方(二)
21、党参10克,黄芪9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甘草、半夏各6克,陈皮12克,苏子、莱菔子各9克,白芥于12克,大枣10枚。将大枣、陈皮除外,其余各药熬汤,除药渣,将其汤煮大枣和陈皮,开锅10分钟后,吃大枣,喝汤,去陈皮。
本方健脾益气,化痰平喘,适用于脾虚所致肺气肿。此种肺气肿的主要特点为喘促,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痰多质稀,四肢倦怠,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滑或薄腻,脉细软。
22、核桃仁50克,萝卜子(研粉)、冰糖各10克。
将冰糖先熬化,再加入上药拌匀,制成糖块,每日时时含化。
本方补肾平喘,适用于肾虚久喘。此种肺气肿为咳喘日久,短气息促而难以接续,动则大甚,痰吐起伴,伴有腰膝酸软,脉微细。
可点击下列链接:
23、黑苏子、陈皮、半夏、当归、厚朴各9克,沉香末(冲)、肉桂各2.5克,前胡、杏仁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除疲降气,适用于肺气肿。
24、黄芩、瓜蒌仁、半夏、胆星、橘皮、杏仁泥;枳实、姜竹茹各9克。
水煎服,1日l剂,早晚服。
本方清肺化痰,运用于痰热所致的肺气肿者。
25、沙参12克,麦冬、五味子、杏仁、玉竹、贝母各9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本方补气生津,适用于气津两伤所致的肺气肿。
26、熟地、山萸肉、五味子各9克,肉桂2.5克,补骨脂、胡桃肉各9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补肾纳气,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肺气肿者。
27、苏子10克,白芥子9克,莱菔子10克,山药60克,人参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本方扶正祛邪,降气化痰,适用于痰涎壅盛所致的肺气肿。
28、红参半夏治肺气肿
【功能主治】补气敛肺,降气纳气。主治肺气肿。
【偏方组成】红参、清半夏、冬虫夏草各9克,麦冬、核桃肉各12克,五味子、厚朴各4.5克,炙甘草、炒苏子各3克,杏仁、桂枝各6克,生姜2片。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肺有瘀血,唇色紫甘者,去厚朴,加莪术9克,黄酒12克;夹外感者,加苏叶9克,陈皮6克。
29、麻黄杏仁治肺气肿
【功能主治】宣肺平喘,止咳祛痰。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轻度肺气肿。
【处方组成】蜜麻黄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苈4 6克(布包),蜜款冬6克,蜜橘红5克,结茯苓10克,清半夏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胸闷不舒者,加瓜蒌、郁金;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30、鹅梨汤治肺气肿
【功能主治】理气宽胸,泻肺平喘。主治肺气肿。
【偏方组成】杏仁、苏子、瓜蒌仁、清半夏、茯苓、桑白皮各9克,橘红4.5克,当归、麻黄各6克,鹅管石12克,梨汁1杯冲人(或以梨膏15克代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后统计疗效。
31、萝卜子粳米粥治肺气肿
【功能主治】化痰平喘,行气消食。主治于肺气肿。
【偏方组成】萝卜子20克,梗米50克。
【用法用量】将萝卜子水研,滤过取汁约100克,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加400克水,煮成稀粥。日服2次,温热食用。
【宜忌】凡体质虚弱者不宜服用,忌与人参等补气药物同服。
32、鳖甲阿胶治肺气肿
【功能主治】本方具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等作用。主治肺气肿。
【偏方组成】鳖甲26克,阿胶15克,芦根40克。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每日1剂,日服3次。
33、三子药参汤治肺气肿
【功能主治】此方扶正祛邪,降气化痰,适用于痰涎壅盛所致的肺气肿。
【偏方组成】苏子10克,白芥子9克,莱菔子10克,山药60克,人参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33、百部汤(《古今录验》)
百部9克,细辛1.5克,贝母9克,杏仁9克,紫菀9克,桂心2克,白术9克,麻黄3克,五味子6克,甘草6克,生姜5片,水煎服。
【适应证】肺气肿。咳而昼夜不得眠,两眼突出者。
34、大降气汤
桂枝2.5克,紫苏子3克,厚朴2.5克,当归2.5克,川芎2.5克,茯苓4克,前胡2.5克,半夏4克,天南星1克,细辛0.5克,陈皮2.5克,桔梗2.5克,干姜0.5克,甘草1克,大枣1克,水煎服。
【适应证】肺气肿。咳嗽喘息,胸闷痰多,呼吸急促,心下痞塞,小便不利,下肢发冷,喉中有水音。腹部触诊示全腹软,脐下无力。
35、肺气肿的辩证分型:
全球目前肺气肿患病人数在激增,但是正规治疗的人数的比例不足8%,其主要原因在于,肺气肿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经常的反反复复的发作,让患者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中医用辨证论治法治疗肺气肿有独特的疗效。
(1)、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症见喘促心悸,不得平卧,咳痰清稀或呈泡沫,面浮肢肿,畏寒尿少,脘痞纳呆,面唇青紫,舌淡胖质黯,苔白腻或水滑,脉沉细。
治法:温阳健脾,泻肺利水。方选真武汤合桑苏桂苓饮加减,药如制附片10g、桑白皮10g、苏子10g、葶苈子10g、桂枝10g、猪茯苓各15g、白术10g、泽兰10g、泽泻10g、赤芍10g、益母草30g。
(2)、气虚血瘀痰阻
症见喘息气短,动则尤甚,咳嗽痰多,色白黏或呈泡沫,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伴口唇暗淡,脘痞纳呆,倦怠乏力,舌淡暗,苔薄腻或白滑,脉细滑。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平喘。方选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药如党参15g、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桃仁10g、杏仁10g、炒苡仁30g、防风6g、当归10g、桔梗6g。
(3)、气阴两虚,痰瘀阻络
症见喘憋心悸,动则尤甚,咳痰量少,质黏难咯,唇甲紫绀,心烦失眠,声低气怯,少气懒言,口干便秘,舌嫩红或淡暗,苔少或薄腻,中间剥脱,脉沉细或细涩。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选生脉饮合旋覆代赭汤加减,药如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10g、清半夏10g、南北沙参各15g、知母10g、贝母10g、炙杷叶10g、当归10g。
(4)、阴虚血瘀痰凝
症见喘息气短,咳嗽痰少,色白或黄,质黏难咯,伴口燥咽干唇暗,形体消瘦,身热心烦,夜寐欠安,舌红或暗红,苔少或苔腻,脉细滑数。
治法:养阴清热,和血化痰。方选金水六君煎加味,药如当归15g、熟地(砂仁拌打)15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金沸草10g、知母10g、贝母10g、海浮石10g、炙杷叶10g、丹皮15g、丹参15g。
(5)、肝肾阴虚,痰蒙清窍
症见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嗜睡甚或昏迷,或躁烦谵妄,肢体瞤动,舌质暗红或红绛,舌体瘦小,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柔肝熄风,涤痰开窍。方选一贯煎、菖蒲郁金汤合涤痰汤加减。药如生熟地各15g、山萸肉20g、玄参10g、菖蒲10g、郁金10g、清半夏10g、胆星6g、茯苓10g、竹茹10g、枳壳10g、酒军6g。
(6)、痰湿蕴肺,气虚血瘀
症见咳喘较前明显减轻,但仍痰多,常因痰而嗽,痰出咳平,色白或呈灰色,质黏腻或稠厚成块,伴胸闷脘痞,呕恶纳呆,神疲体倦,大便时溏,舌质淡暗,苔白腻,脉细滑或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咳。方选平胃二三汤(平胃散、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药如苍白术各10g、陈皮10g、清半夏10g、茯苓15g、厚朴6g、苏子梗各10g、炒莱菔子10g、炒枳壳10g、白芥子6g。
(7)、痰热壅肺,气阴两伤
症见喘息胸闷,咳嗽气短,痰多质黏色黄,咯吐不爽,或有腥臭味,或痰中带血,伴口干便秘,心烦失眠,乏力懒言,舌质红,苔少或薄腻,中有剥脱,脉细滑或滑细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平喘。方选小陷胸汤合清气化痰汤加减,药如全栝楼30g、黄芩10g、清半夏10g、桃仁10g、杏仁10g、枳实10g、知母 10g、贝母10g、漏芦10g、连翘10g、山栀子10g、南沙参10g。若痰黄如脓或有腥臭味者,多为合并肺痈表现,可酌加芦根15g、茅根15g、生苡仁30g、鱼腥草30g、败酱草15g、蒲公英15g以清热解毒,化痰消痈。
这些药方只是作为在治疗过程中的辅助作用,用于平时日常生活中的疾病控制和调理身体,出现胸闷气短和心慌的疾病现象,最好到医院检查清楚自己的致病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施治,询问过医生以后再使用以上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避免药物对冲,反而没法治好病。
各种病症咨询与调理、购买中草药、中医交流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微,或者输入微信号:QQ358792699(子雨禾)。
如果您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不拘多少,以鼓励中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