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千年古方,祛寒湿,温脾胃,还治虚胖!
经络通畅
身心无恙
古人有句话叫做脾胃亏虚,百病由生。可能很多小伙伴一听到百病二字,觉得这也太夸张了,根本不可信。
其实,这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我们的脾胃真的很重要。平时感觉不出来,等真的出了问题才能感觉到脾胃的重要性,但是到那时说什么都晚了。
在我国金元时期有位医术高明的中医,叫做李东垣,被称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李东垣以擅长治疗脾胃病而闻名,他非常重视脾胃的功能,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这八个字,就由他总结出来的。
明代著名名医张景岳也很重视脾胃功能,脾胃称作身体的基础和轴心。
基础扎实牢靠,人体的免疫力自然就很强大,抗病能力就会增强。
脾胃有哪些具体功能呢?
一、脾胃运化水谷、水液
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靠脾胃的作用,我们吃的食物首先要进入胃中进行初步加工,也被称为腐熟,再经过小肠进一步加工,有营养的转化为精微物质,由脾负责运输到五脏六腑,剩余的糟粕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脾胃不仅运化食物,还要运化水液,所以水液的正常代谢也离不开脾胃的作用,脾胃健康,水液代谢就正常,如果脾胃虚弱,运化不及,水液就会变成痰饮蓄积在体内,所以脾胃虚弱的人往往伴有虚胖、、眼袋、水肿等。
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我们知道心有生血的作用,但也离不开脾胃的支持,因为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气血的基础材料。
食物经过脾胃的运化,化成水谷精微,再化成营气和津液进入脉中,经过心火的气化作用,变化成赤色的血液,这就是所谓的奉心化赤。
气血的强弱虚实,直接取决于脾胃功能的强弱,脾胃强则气血充足,脾胃虚弱就会气血不足,脾胃弱的人大多数都面黄肌瘦、贫血、头晕无力。
三、脾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作用,就是统摄血液乖乖在血脉中流动,防止血液逸出脉外。
好比是开地铁的司机,能够指挥着地铁在轨道上行驶哦,不能越出轨道。
脾气虚的人,身体各处就容易出血,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等问题,都需要补脾气。
四、脾主升淸,维系脏腑关系
脾气主升,所以对脏腑的位置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因为脾主升清,脾气不仅能把精微物质上输至心肺、头面,这种上升的力量还对保持体内脏腑的位置有托举的作用。
脾气虚弱,不能升举,就会导致中气下陷,中气下陷的人会有胃下垂、腎下垂等脏器下垂的症状。
五、脾胃虚,九窍不利
《脾胃论》里有一句话叫脾胃虚则九窍不通。
水谷化生的精微之气被脾升举到上焦,滋养心肺,并由肺布施到头面官窍,清阳之气滋养官窍,九窍就通利,耳聪目明。所以,脾胃虚弱者往往耳鸣眼花。
脾胃这么重要,平时该怎么保养呢?
现在介绍给大家一个古方,专门健脾护胃。
这个方子来源于宋朝政府组织编写的医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很多耳熟能详的方子都出自这里,比如四君子汤、四物汤、逍遥散、参苓白术散等等。
这个方子名为仙术汤,据《天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此方除寒湿,温脾胃。
组成:
苍术160克、大枣40克、干姜10克、炒杏仁20克、 炙甘草48克,研成细末,用淡盐汤服下,一次3克,一天两次。
此方为什么能除寒湿、温脾胃呢?我们来看具体药物组成。
在古时候,白术和苍术不分彼此,统一被称为术,到了宋代时期才真正分开。
白术药效平和,长于健脾,苍术药效燥烈,长于燥湿。
虽然苍术既能补脾,又能祛寒湿,可以更快的把脾的湿邪去掉,
另外,因为它走窜,擅长把筋骨、皮表的风湿驱逐出去,所以可以燥湿化痰、可以祛风湿、解表。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还有明目的作用,因为脾胃弱则九窍不利。
苍术能够祛湿健脾,促进脾气升淸作用,清阳之气上升,注于双目,能够濡养眼睛,使眼睛更明亮,所以长期服用仙术汤还有明目的作用。
早在汉代,就有记载说苍术能避一切恶气,在所有抗疫药材中,苍术的使用率是最高的,所以,仙术汤还可以癖瘟疫。
炙甘草和大枣是张仲景药方中常用的两味药,甘草可以直接补脾,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张仲景补脾最喜欢用甘草。
甘草味甘性温,还可以甘温除热,炙甘草味甘入脾,能补脾胃之气,还有调和诸药的功效,可以将这些药拧成一股绳,使劲儿往一处使。
但是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大枣除了香甜可口,美好祝福外,可能认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其实不然,大枣在中医药里是一味难得的好药。
《神农本草经》讲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
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所以,炙甘草再加大枣,补脾胃更强。
两者相配能健脾暖胃,调和气血。干姜得大枣驱寒有动力,大枣得生姜,补中不滋腻。
杏仁能够祛痰止咳平喘,作为种子类的药物,首先能够降气,杏仁味道较苦,苦也能降气,可以使上逆的气下降,从而止咳平喘。
点击下面关键词查看:
疾病查询头面部咳嗽发烧嗓子痛鼻炎咽炎头痛头晕牙病口臭口腔溃疡感冒眼病甲状腺失眠耳鸣打呼噜白发脱发头皮屑痘痘口苦祛斑常见病便秘湿疹皮肤病打嗝结石拉肚子胃病反酸脂肪肝肝病腹胀腱鞘炎脚气狐臭手脱皮痔疮盗汗结节息肉落枕哮喘鸡眼瘊子癌抑郁足跟痛过敏灰指甲/甲沟炎老年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痛风中风心血管健脑肾虚老年痴呆背痛腿痛膝盖痛腰痛腰脱颈椎痛风湿抽筋静脉曲张衰老肩膀痛老年斑手麻骨质疏松男人女人妇科乳腺癌乳腺增生痛经HPV外阴瘙痒男科补肾阳痿早泄肥胖瘦弱小腹突出丰胸美容手脚冰凉戒烟解酒尿频尿急更年期月经不调调养及查询补气补血养血脉健脾湿气泡脚方阴虚阳虚上热下寒养肺补钙中成药体检手诊面诊舌诊小病小方经络穴位注:表里的内容会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