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中医药疗法,一文全了
▍来源:药店经理人
▍特约撰稿人:兰花草
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失眠已成为仅次于疼痛的第二大生理症状。
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四亿人或多或少的被失眠困扰。因此,及时有效的解决失眠问题,成为了摆在现代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
失眠的症状和危害
失眠者难以入睡或保持熟睡,醒后不能入睡,以至于第二天精神不振,精力难以恢复,影响工作和生活。长期失眠人群,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还会出现多脏器功能紊乱,免疫功能降低,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中医认为,正常睡眠依赖于人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卫阳能入于阴。如思虑过度,内伤心脾;体虚阴伤,阴虚火旺;受大惊大恐,心胆气虚;宿食停滞,化为痰热、扰动胃腑;情志不舒、气郁化火,肝火扰神,均能使心神不安而发生失眠。
中医将失眠分为虚实两证,虚证多属阴血不足,重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府不和。因此,本病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实证则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则补其不足,补益心脾、滋阴降火、益气镇惊安神。临床用药多以补益、安神、清热三大类药物为主线,随证配伍化痰、行气、消食、活血、平肝、温里、固涩等的用药规律。
1、补益药
用补益药治疗阴虚失眠,古代医家注重两法,一为补气以生阴血。其中人参、黄芪是补气养阴治失眠的要药。二为平补阴阳。在补阴方中适当配伍补阳之品,以达阴阳平和。而补阳药的选择也有讲究,要避免大忌辛温…恐阳旺则阴愈消,热增则水益涸耳,药味宜少不宜多,用量宜轻不宜重,避免辛热温燥之品,常选用肉苁蓉、菟丝子等药性缓和、平补阴阳之品。
2、安神药
安神定志是治疗失眠证的基本方法。对安神药的应用重在滋养心神,常用酸枣仁、茯神、远志、柏子仁等药物。
3、清热药
失眠证多与火热之邪内扰密切相关。因此,清热药是治疗失眠证的常用药。清热药多用黄连、栀子善清心经之热,配以生地黄、玄参,既清心火又养阴生津。若心经热盛,致血热妄动,则多配伍以清热凉血为主要功效的犀角。
4、化痰药
半夏、茯苓、竹茹等具有化痰作用的药物使用频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化痰利湿药治疗失眠证的临床意义。
5、行气药
临床治疗失眠证所用的滋养安神方剂中,常配少量行气药为佐,使之滋而不腻,补而不滞,理气化滞,助脾健运。
6、固涩药
津血的耗散滑脱,也是引起失眠证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固涩药的使用,在治疗失眠症的过程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失眠方中所配固涩药多为既有固涩作用,又兼具补虚益肾固精之品,如山茱萸、五味子、莲子须、芡实等。《魏氏家藏方》的养心丹、《世医得效方》的十味温胆汤,均配伍五味子;《古今医鉴》的养心汤配伍莲子须、芡实、石莲肉;《辨证录》的上下两济丹配伍山茱萸等,均属此类配伍方法。
7、活血药
各种病理情况都可导致血瘀,如气虚、血虚、气郁、痰湿等,而这些情况也都是导致失眠的病理基础。因此,血瘀既是长期失眠的病理产物,也是失眠证长期不愈的重要原因。
8、平肝药
肝阳上亢、肝气上逆、心神不宁的病机变化,也是诱发失眠的原因之一。心肝阳亢,风火相煽,常致烦乱不寐之证。为此,失眠方剂配伍平肝熄风药,以图平肝镇心之功,有心肝同治之妙。
9、温里药
清代医家陈士铎在《辨证录》中曾曰:盖日不能寐者,乃肾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也。夫心肾之所以不交者,心过于热而肾过于寒也。心原属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下交于肾;肾原属水,过于寒则水沉于下而不能上交于心矣。然则治法,使心之热者不热,肾之寒者不寒,两相引而自两相合也。可见,通过用温里药使肾之寒者不寒是治疗失眠证不可忽视的方法。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失眠需辨证论治,通过四诊合参进行辨证,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肝火扰神:患者经常彻夜不眠,包括口干、口苦、目红、耳赤、耳鸣、小便黄赤等症状,临床上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2、痰火扰心:患者常伴有心情烦躁、胸闷不舒、脘腹胀满、头重如裹,舌苔黄腻、舌红,脉弦滑,临床上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
3、心脾两虚:患者经常会气虚、乏力、体弱、萎靡不振,舌淡白、薄白苔,脉沉细,失眠多因气血亏虚,常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
4、心胆气虚:患者经常伴有胆小易惊、惶惶不可终日的表现,舌偏红,苔偏沉偏滑,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剂是温胆汤加减,亦可使用安神定志丸或酸枣仁汤加减治疗。
5、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患者经常会出现潮热出汗、手脚心发热、舌红,苔红或者深红,可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6、阴虚、阴血不足者,可用柏子养心丸等调节。
7、血虚引起的失眠,可选择天王补心丹进行治疗。
8、可食用枸杞、红枣、莲子等改善睡眠。
9、中药汤剂:夏枯草9、生龟板15、酸枣仁9、黄连3、肉桂3、龙骨30、牡蛎30、丹参15、熟地15、玉米须15等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10、中药敷贴:朱砂3-5克,研细粉,用干净白布一块,涂糨糊少许,将朱砂均匀粘在上面,然后外敷双侧涌泉穴,以胶布固定,用前先用热水把脚洗净,睡时贴敷,每日一次。
具有辅助改善失眠症状的药物
大枣:能补脾益气、养血安神,心脾两虚不寐之人宜服食。
银耳:有滋阴生津,益气和血、补脑润肺作用,适宜阴虚火旺失眠者服食。方法:银耳与百合、冰糖一同炖食或煎服。
灵芝:灵芝有养心气、补肾气、益精气的滋养强壮作用和镇静镇痛效果。因此,无论是心脾两虚失眠,或是阴虚火旺不寐,皆宜服用。
百合:清心安神,适宜神经官能症及神经衰弱、睡眠不宁、易惊易醒者服用。方法:生百合60-90克,蜂蜜1-2匙,拌和蒸熟,临睡前服食。
莲子心:善清心火,适宜内热偏重、心火独旺、心烦不寐者服用。方法:莲子心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桑葚:补肝肾、滋阴血。可用鲜桑葚50-100克,水适量煎服。
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适宜阴虚火旺、虚烦不寐者服用。方法:煮汤、泡茶、煮小米粥均可。
失眠的中医食疗方法
1、牛奶饮:牛奶250毫升,睡前顿服。适用于失眠或入睡不深者。
2、瘦肉莲子羹:瘦猪肉片250克,莲子肉50克,加水共煨炖至熟,调味服食。适用于失眠、气短乏力者。
3、核桃芝麻散:核桃仁、黑芝麻各50克,炒熟研末后加入白糖15克混匀即可。日服1次,每服约10克,适于心悸失眠、脑中作响者。
4、百合龙骨汤:龙骨15克,加水煎煮60分钟后,加入百合30克煮熟,吃百合饮汤。每日1次,饮汤400毫升,适用于失眠心烦,盗汗者。
5、二味粳米粥:酸枣仁、白术各10克,加水煎汤去渣,放入粳米50克煨粥,调味服食。日服2次,每服500毫升。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健忘,食少乏力者。
6、桂圆大枣粥:桂圆肉15枚,红枣7枚,与粳米50克加水共煨粥。每日2次。适用于头晕失眠、面色苍白者 。
7、首乌灵芝粥:何首乌、灵芝各15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加入糯米50克共煨粥。日服2次。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头晕失眠者。
8、莲心小麦粥:淮小麦30克,加水煎汤去渣后,下入莲子心10克、小米50克煨粥,调味服食,日服2次。适用于心肾不交而致的心烦失眠、口干盗汗者。
9、五味子酒:五味子30克,加入黄酒500毫升中,密封浸渍30天后即成。日饮1次,每饮30毫升。适用于心肾不交而致的心烦失眠、口干盗汗者。
10、当归炖猪心:当归10克、猪心1只,与酱油、生姜、茴香、食盐、清水各适量煨炖至熟后,去当归,放入少许味精调匀即成。适用于失眠、心悸、胸闷者。
11、鸡蛋小米粥:小米50克,加水煮粥,粥成后打入鸡蛋1枚,搅散稍煮即可。适用于长期失眠者。
12、灵芝姜汤:灵芝、黄芪各15克,加水浸润60分钟切片,与猪肉100克、料酒、食盐、葱、姜、胡椒各适量,加水共煨汤,随量佐餐。可补肺益肾、养血安神,适用于失眠者。
13、灵芝粉:灵芝干品研成细粉,每次9克,每天早晚用温开水冲服。
14、灵芝丸:灵芝干品1500克研制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5克,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用黄酒温服1丸,具有养心安神,美容驻颜之功效。
15、灵芝酒:灵芝100克,浸泡于1000毫升米酒中,一周后开始饮用,每晚1小盅,具有强身、安神、美容之功效。
16、灵芝茶:灵芝草10克,切成薄片,沸水冲泡代茶饮。具有补中益气,养心安神,益寿延年之功效。
17、糯米灵芝粥:糯米50克,灵芝5克,小麦60克,砂糖30克。将糯米、小麦、灵芝洗净,灵芝块用纱布包好,共放入砂锅加水800毫升,用文火煮至糯米、小麦熟透,加入糖调味即可服食之。具有养心、益肾、补虚。每日1次,一般服5-7天即可有效。
18、猪心炖柏子仁:猪心1个,柏子仁15克。将猪心洗净,柏子仁放入猪心内,封口,上锅加水,中火炖熟即成。服食时,将猪心切片,或佐膳食用,或单独食服之。适用于心神不宁,神衰自汗,失眠健忘等症。
19、猪心煨大枣:猪心1个,大枣15克。取猪心带血剖开,纳入大枣,置碗内加水蒸煨至熟,服食之。可疗治心悸不宁,善惊易怒,坐卧不安,多梦易醒等。
20、参归炖猪心:党参50克,当归10克,猪心1只,味精、食盐适量。将猪心洗净,用上等党参、当归和猪心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至猪心熟烂即成。以味精及食盐调味,可分2次食服,每日1-2次,连服7-10天,具有补气养血安神之功效。
21、玉竹卤猪心:玉竹50克,猪心500克,生姜、葱、精盐、花椒、白糖、香油、 卤汁各适量。将玉竹拣去杂质加水适量,用文火煎煮40分钟,取药汁,将猪心剖开,去血水,置锅中,倒入药液,加入生姜、葱、花椒,用文火煮至六成熟时捞出。锅中倒入卤汁,下入猪心,再用文火煮熟出揩净浮沫。再在锅内加卤汁适量,放入精盐、白糖、味精和香油适量,加热成浓汁,将其均匀地涂在猪心里外即成。可分2次服食,每日1-2次,连服7-10天。有滋阴养血,安神宁心之功效。适用于心血不瞳,心阴亏损的心悸、心烦、失眠等症的补养和治疗。
22、猪心丹参山楂汤:猪心1个,丹参20克,山楂25克。将猪心洗净切片,同丹参、山楂共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炖至猪心熟烂离火。吃肉喝汤,每日1剂,连用7-10日为一疗程。有养血、安神、宁心功效。适用于血虚心悸、乏力、怔忡、自汗、失眠等症。
23、玫瑰枣仁猪心:猪心1个,枣仁20克,玫瑰10克。猪心洗净,枣仁玫瑰捣酱灌入猪心中,放碗中入笼蒸熟,切片,加各味调料等,随口拌食之,治失眠。
24、莲芯茶:莲子芯5克,开水冲泡饮用。有清火、宁心、降压功效。适用于高血压、头昏、失眠诸证。
25、龙芍莲芯饮:莲子芯6克,白芍9克,龙骨15克,3味共入砂锅,加水煎服,早晚服之,7-10天为1疗程。可治高血压、头昏、心悸、失眠等症。
26、莲子粉粥:莲子肉皮带心50克,桂圆肉30克,冰糖适量。先将去皮干莲子磨粉,用水调成糊状,放入沸水中,同时放入桂圆肉,煮成粥,加入冰糖,每晚睡前服食1小碗。有养血安神,除烦宁心功效。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面白少华、心悸不宁、夜眠不安、多梦等。
27、茯苓包子:茯苓30克,面粉1000克,猪肉500克,生姜、胡椒、香油、料酒、精盐、酱油、大葱、骨头汤等各适量。将茯苓块放入锅内,每次加水约250毫升,煎煮3次取汁,调入发酵面团中;猪肉剁馅,加酱油等调料拌匀,按常规制成包子,上笼蒸熟。酌量分次食用,每日1-2次,连服10-15天。养心安神,除湿化痰,适宜于脾胃虚弱、痰湿阻滞、小便不利、痰多纳少、心悸失眠等。
28、莲子麦苓糕:莲子肉30克,茯苓20克,麦冬30克,面粉100克,桂花、白糖适量。以上各味均粉碎成细面,加入白糖、桂花适量与面粉拌匀,以水和面成面团,上屉蒸成糕,每日早餐食50-100克,连用10-15天。具有健脾安神,滋阴清热作用。
29、蜜百合:新鲜百合100克,蜜50克,拌和百合,蒸令软,时时含如枣大,咽津。可安神助眠。
30、小麦百合生地汤:小麦30克,百合15克,生地20克,生龙齿15克。将小麦布包,与百合、生地、生龙齿共煎,饮汤。每日1剂,7-10天为1疗程。适用于心神不宁、心烦惊悸、多梦易醒等症。
31、柏子仁茶:炒柏子仁15克。每日1剂,泡茶饮服。治疗血虚心悸,失眠盗汗。
32、百合二仁蜜:鲜百合5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25克,红枣10枚,蜂蜜2匙。将柏子仁、酸枣仁、百合共入砂锅中,水煎2次,去渣合计一大碗,加入大枣和适量清水,小火烧30分钟,离火,加入蜂蜜搅匀即成。每日1剂,连用5~7天为1疗程。有润肝养心,安神宁心功效,对阴虚火旺型的心烦不寐、心悸耳鸣等疗效较佳。
33、百合生地枣仁汤:百合45克,生地18克,酸枣仁20克,冰糖适量。将百合、生地、枣仁共入锅中,水煎2次,去渣合汁一大碗,加入冰糖稍煮即成。每日1剂,连服7-10天。有滋阴养心,镇静安神之功效。
34、核桃人参汤:核桃仁25克,生晒参6克,生姜3片,冰糖少许。将核桃仁、人参、生姜共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汁1碗。去参、姜、加入冰糖稍炖即成。每日1剂,临睡前温服,连服3-5天为1疗程,具有补气温肾,安神宁心之功效。
35、酸枣仁粥:酸枣仁100克,以水500毫升,研滤取汁,粳米100克煮作粥,候临熟,入地黄汁50克,更微煮过,不计时候食之。治骨蒸,心烦不得眠卧。
36、酸枣仁散:酸枣仁50克。炒熟令香,捣细过筛为散。每服5克,以竹叶汤调下,不计时候。治胆虚睡卧不安,心多惊悸。
37、枣仁豆沙包:酸枣仁50克,人参10克,面粉500克,红豆沙200克,白糖100克,青红丝25克。酸枣仁炒黄研粉,人参研粉与红豆沙、糖、青红丝合匀为馅,擀面片包馅,上笼蒸15分钟即可。补气安神,治疗失眠。
38、枣仁丹参饮:连皮酸枣仁30克,丹参15克,加水浓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治失眠症。
39、龙眼枣仁饮:龙眼肉10克,炒枣仁10克,芡实12克。以上三味合煮成汁,其味甘酸适口,有补脾安神功效之功效。
40、枣竹灯心粥:枣仁20克,玉竹20克,灯芯草6克,糯米200克。先将枣仁、玉竹、灯芯草用清洁纱布包扎,放入锅中,与糯米同煮成粥,捞出纱布包,即可食粥。可养阴清火、安神镇静。
41、莲芯龙眼散:莲子芯5枚,研细末,用龙眼肉1个包裹,睡前吞服。治阴虚火旺型失眠多梦、烦热口干诸证。
42、莲芯决明子茶:莲子芯5克,决明子10克,泡水代茶饮。可治高血压所引起的怔忡、睡眠不实诸症。
43、牛奶饮:牛奶150-200毫升,煮沸,加适量糖拌匀,临睡前温热状态口服饮食之。可使人睡得安稳、深沉。
44、牛奶大枣饮:大枣15克,脱脂奶粉25克。将大枣洗净,加水煨汤,去核,约一杯容量,将脱脂奶粉溶入,再沸,临睡前温服,可起安神入眠的作用。
45、莴笋汁:莴笋500克,清水洗净,去叶,留浆液,将莴笋切成2-3厘米小段,榨取汁液,用杯收集后,将浆液拌入,搅匀后可加糖适量,调和服之。
46、柏子仁:柏子仁,性味甘,平。有养心安神,润汤通便功效。可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诸症证。《本经》谓其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湿痹。
47、柏子仁猪心饮:柏子仁15克,猪心1只。将猪心洗净、剖开,将柏子仁放入猪心内,再将已放入柏子仁的猪心盛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煨炖熟,以猪心烂为度。食用时,可放少许调料。用于阴虚火旺引发的心悸心烦、失眠等症。
48、猪心粥:猪心1只,小米100克。将猪心切成细丝,锅中放油微炒,和小米做成稀粥,加精盐少许即可。以粥代饭,早晚各食1次。失眠较重者,可在临睡前再吃一小碗猪心粥,可助入睡。
49、莴笋浆饮:莴笋适量,洗后,采集茎、叶、皮的乳白色浆液,以1小匙此浆液溶于1杯温开水中,冲稀后服食,有良好的催眠作用。
50、小米粥:小米30-50克,红糖适量。加水常法煮粥。有养胃、安眠、补益肾气的作用。
51、吴茱萸5克,睡前贴在涌泉穴上,可助睡眠(涌泉穴的位置:脚心偏上的位置)。
52、菖蒲、远志、丹参各5克,捣成粉,拿膏药贴肚脐,可助睡眠。
如何有效预防失眠的发生?
1、调节情志,适量运动,喜怒有节,规律生活,积极面对压力,确保心情舒畅;
2、睡前擦掉化妆品,并泡热水脚,保证足部保暖;
3、晚上不打扫卫生,睡前不饮浓茶、咖啡、酒等兴奋刺激之品;
4、不熬夜,规律作息,调节压力,缓解大脑紧张;
5、合理膳食,生活规律,多吃蔬菜水果,如苹果,红枣,山药,枸杞,南瓜,芡实,蘑菇,西红柿,扁豆,豆制品等易补养气血的食物;
6、规律三餐、适当运动,少食零食和辛辣油腻食物;
7、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晚间少用手机、电脑;
8、早睡早起,保持环境安静,心情舒畅,避免生气,饮食宜清淡;
9、合理利用光照,醒来即接受阳光的沐浴,给生物钟上好发条。
常见睡眠误区
误区一 总是拘泥于一天8小时:睡眠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人睡眠时间长,有人睡眠时间短,睡眠时间的长短又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必要的睡眠时间将逐渐缩短。因此,不要拘泥于一天8个小时的说法,只要白天不觉得困倦,就证明睡眠时间已经充足。
误区二 瞌睡了再上床:有人过分在意上床的时间,总想着如何才能睡着,反而会影响入睡。
误区三 早睡决定早起:固定每天的起床时间,不是早睡决定早起,而是早起带来高质量的早睡。
误区四 不午休或者长时间的午休:长时间的午休反而会带来精神不振;过迟的午睡对夜间的睡眠有不良影响。因此,如果要午休,下午3点前睡20- 30分钟最佳。
误区五 打鼾是睡眠质量高的表现:严重的打鼾、呼吸暂停、腿部肌肉抽动或蚁走感等现象,可能患有睡眠疾病,有必要进行专门治疗。
误区六 靠饮酒睡眠:用酒精麻醉睡眠或者代替催眠药睡眠,只会减少深睡眠,增加夜间觉醒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