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睡不着,给你几个泡脚中药方,倒入热水泡脚,慢慢睡眠就好了
你知道吗?中药泡脚治失眠有奇效!工作压力大,失眠的人越来越多了,该怎么缓解呢?不妨试试泡脚吧!中药泡脚可以有效促进睡眠,那么用什么泡脚治失眠呢?以下5种中药泡脚治失眠效果好,下班回家不妨试试吧!
泡脚治失眠?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双脚占身体总面积的7% ,而就是这7%的双足却与各脏腑器官均有相对应的反射区,刺激这些反射区(如足底按摩,泡脚)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效果。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有按摩足心的相关记载,中医经络理论认为:足三阴经从足走胸,既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个经脉均始于足;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既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三个经脉均止于足。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阴阳表里相合关系。
这就说明脚与中医所言脾、胃、肝、胆、肾、膀胱等脏腑直接相关,而与心、肺、大肠、小肠等脏腑间接相连,是人体经脉会聚处之一,分布于脚部的经络穴位多达60余个。
泡脚这一简便易行的疗法,可调节经络、疏通气血、温阳散寒,调整脏腑,促进代谢,最终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或通过中药浸泡,刺激足部穴位,甚至可达到防病治病的疗效。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内在因素所致:如体弱多病、忧虑、抑郁等,也与饮食因素有关。失眠可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而主要病变在心,与心神的安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因心藏神,心神安定,则睡眠正常,如心神不宁,则不能入睡。心、肝、脾、肾任何一脏病变,影响心神,均可导致失眠。
其中由于思虑不解,劳倦过度,损伤心脾而发病的较多。心气受损,则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不得安宁,因而不能入睡;而心血不足与脾气受损密不可分,脾伤则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因而心神不安。
这种心血虚而引起失眠,还可见于虚弱之人,或者产后失血,生育过多的产妇,以及老年人形体日衰等,其关健在于心血不足,病变涉及心脾两脏。
泡脚小妙招
中医认为睡眠系心神所主,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的转化结果,阴阳失和是失眠的关键所在,调和阴阳,气血畅通方可治疗失眠,失眠的具体分型如下:
1.肝郁化火型:失眠,入睡时间较长,平时情绪波动,急躁,易生气,或心情压抑,口苦,口渴,有时一侧或两侧肋胀满或痛,胸闷,腹胀,食欲差,小便色黄,大便偏干。
泡脚处方:磁石30克、栀子15克、黄芩15克、龙胆草15g、泽泻10g、车前子10g、柴胡15g、合欢花l5克。
2.痰火内扰型:失眠,甚至彻夜不眠,头晕、昏沉感,痰多,胸闷,心烦,食欲不佳,反酸,打嗝,口苦,小便偏黄,大便干结。
泡脚处方:竹茹15g、半夏15g、黄连6g、瓜蒌10g、枳实10g、陈皮10g。
3.阴虚火旺型:失眠,伴有心烦,心慌,心中不安,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腰酸,手脚心热,口干,喝水不解渴,小便尚可,大便稍干。
泡脚处方:黄芩10g、黄连6g、生地黄15g、白芍10g、吴茱萸10g、牡丹皮10g。
4.心胆气虚型:失眠,梦多,睡眠浅易醒,醒后再次入睡困难,遇事胆小,心慌气短,乏力,小便频多而无色;或是心烦失眠,消瘦,易疲劳,头晕目眩,口干咽燥。
泡脚处方:茯神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茯苓10g、石菖蒲10g,远志10g。
5.心脾两虚型:失眠,梦多,睡眠浅易醒,心慌,健忘,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没精打采,食不知味,面色发黄,腹胀满,小便尚可,大便稀溏。
泡脚处方:黄芪15g、白术15g、太子参10g、茯神10g、远志10g、酸枣仁20g。
泡脚6个禁忌需注意:
1、最佳时长20—30分钟。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泡脚不超过20分钟没有发挥应有的保健效果,但泡脚时间过长,血管长时间扩张也不宜,再者期间太长脚部皮肤也容易被泡破皮。
2、最佳水温在40℃。水温不能太高。许多人觉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水温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实并不然。
3、水量不可太少。泡脚不同于洗脚,水位最好高一些,以没到膝盖为宜,可以对足部和小腿部的穴位都起到作用。
4、女性经期别自己乱用中药泡脚。女性经期出现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药泡脚,不但不会起到舒缓的作用,还可能会加重痛经等症状。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药泡脚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痛经等经期健康问题的目的,最好能够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对症用药。
5、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来会使人营养不良。
6、特殊人群不宜泡脚。如心脑血管病人、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不宜受热水刺激,最好不要泡脚,平常洗洗脚便可。另外,糖尿病、痛风等病人,不宜用热水泡脚,可选择比体温稍低点的水来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