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中药应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一、寒体热体简单区分法
每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对这个问题,西医的分法是对某一疗法或药物敏感不敏感,会不会过敏。中医有的分11种体质,有的分9种体质,最简单的分为两种体质:热性体质和寒性体质。由于分得细,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在某个时间是什么体质。但自己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比较简单的分法是:
如果觉得喝热水舒服,大体属寒体。一般来说,虚寒体质的人基础代谢率低,体内产热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季也是冷的,他们面色较常人白,很少口渴,也不喜欢接触凉的东西,包括进空调房间。
寒体的人偏向贫血症,如果食用寒凉性食物,他的冷症会更加严重,由于四肢的冰冷感增加,促使末稍血液循环不良,造成即使在夏天,仍有手足麻痹的感觉,一到冬天则受寒冷环境影响疼痛更加厉害。
中医认为治病养生,要热则寒之,寒则热之,虚寒体质的人,再吃铁皮石斛、西洋参、米仁这样偏寒的中药,其实是不对的。
一个人的寒热体质是会改变的,年轻的时候偏热,年纪大了有可能偏寒。现如今生活条件普遍好了,大家平时吃饭的时候吃进去的往往是大量偏热的食品,如荤菜、牛奶、老酒、甜品、又香又糯的白米饭,油炸的,辛辣的。药食同源,这些生热的食品吃多了,体质自然变热,胖的人多了,高血压的人多了。
热性体质的人,感到喝凉水舒服,他们代谢旺盛,产热多,经常脸色红赤,口渴舌燥,喜欢吃冷饮,易烦躁,常便秘,小便色黄赤而量少,进入冷气房就倍感舒适。
这类体质的人,不太适宜服用温热性质的补品,吃一些寒凉滋润的食物,才能维持身体的平衡,感觉舒服。
二、40岁之前开始吃补品
滋补品一生中什么时候吃比较合适?一天中什么时间吃比较科学?
首先,滋补的最佳年龄在40岁之前,服用的最佳方法是每天坚持服用,小剂量,长时间,久服轻身延年。
因为40岁这个年纪,说老不老,身体机能与30岁时差别不大,脾胃功能还是好的,吃进去的东西补得进,能吸收。但说年轻嘛也不年轻了,伢儿都10多岁了,都是做父母的人了,有些人头上已经有白发。头发是肾之华,血之余。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代表着人的整体健康水平。
肾的整体功能下降,会在头发上表现出来,因为头发是肾开在头上的花;一个人血不足也会表现在头发上,掉发、头发枯黄,白发,与人体血不足直接有关,因为,头发是血多余的部分。人体缺血,头发必然长得慢,长得少。这时可以适当服用补品,让你的肾精得到改善。
一个人到了40岁,事业开始起飞,财富向你招手,权力给人带来成就感,钱一天天多起来,但身体却是一天不如一天,你认为自己还年轻,但50岁一到,人家就把你当中老年人。所以,这个时候的人一定要清醒。从养生的角度看,60岁的人高血压、高血糖、风湿病、癌症、过早的白发、早衰,就是40岁到50岁这个中年阶段身体过用埋下的祸根。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60岁不到就已经高血压、高血糖了,疾病年轻大大提前。如果懂一些养生知识,就不会这么早开始吃药的人生。
三、补品应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的开头讲了服用中药的一系列要领,他说:病在胸膈以上的,宜先进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的,宜先服药后进食;病在四肢血脉的,宜空腹且在白天服药;病在骨髓的,宜饱食且在夜间服药。
换一种说法就是,补品一般都在饭前吃。补下身(肝肾)部分饭前吃,补上(脾胃)身饭后吃。补气血应该是下身,饭前吃比较好。那么这样上、中、下三焦都补的应该什么时候吃呢?这就要看消费者自己的习惯了。
名老中医指出,拿到一个处方时,若医生或药剂师已嘱咐这个药物的服用时间与服用方法,则应严格遵其嘱咐服用(如鸡鸣散要求在天亮前空腹冷服,效果最佳),很多中药的服药时间无特别嘱咐,一般在饭后一两小时左右时服用。
中医把一天24小时分为阴阳两部分,白天吃饭,活动,接受阳光雨露,补充能量,属阳;晚上太阳下山,休息,睡眠,属阴,所以入夜后,人体阳气收藏,心神入舍,这时如果服用补阳或发汗的药物,就会扰乱人体的生物节律,产生种种不良作用。比方说鹿茸、冬虫夏草等补阳的药物,就不适宜在晚上服用。
枸杞子、麦冬、石斛是养阴药,养阴类药物和沉降类药物,如果是在早晨或午前阳气旺升时服用,中医认为会产生遏制阳气升发的弊端,所以应该下午服。同时认为,过于寒凉的药物,特别是中老年人,不宜长期服用,以免损伤阳气。
药食同出一源联合庆丰中药行祝您每一天,饮食有度,作息规律,腿脚勤快。
食,维持人一生的东西。
药,可以治病的东西。
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欢迎关注药食同出一源,投稿、咨询联系332668717@qq.com。
小编电话/微信:13598802117。
如何关注药食同出一源①搜索shijie-xx001,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号码关注。
②手指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