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药·养心安神药之柏子仁中药知识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中草药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好在看到医生开的方子或者选购中成药时,对其中的各种药物的性味功效做到心中有数,而并不是让大家粗浅地看一遍之后就自己开方子抓药!很多药材有一定的毒性,需要有经验的大夫将药材合理地配伍或炮制后方可使用或避开不用。因此,大家切勿自己胡乱用药,身体需要的时候,一定要请专业医生辨证开方!
安神药
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心神不宁病证的药物,称安神药。
本类药主入心、肝经,具有镇惊安神或养心安神的功效,体现了《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惊者平之,以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治疗法则。此外,部分安神药分别兼能平肝潜阳、纳气平喘、清热解毒、活血、敛汗、润肠通便、祛痰等。
安神药主要用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之心神不宁证,亦可用治惊风、癫痫、癫狂等心神失常。部分安神药尚可用治肝阳上亢、肾虚气喘、疮疡肿毒、瘀血、自汗盗汗、肠燥便秘、痰多咳喘等病证。
使用安神药时,应针对导致心神不宁之心肝火炽、心肝阴血亏虚的不同,相应选择适宜的安神药治疗,并进行相应的配伍。如心神不宁的实证,应选用重镇安神药物,若心神不宁因火热所致者,可配伍清泻心火、清泻肝火药;因肝阳上扰者,配伍平肝潜阳药;因痰所致者,则配伍化痰药;因血瘀所致者,则配伍活血化瘀药;兼血瘀气滞者,配伍活血或疏肝理气药;惊风、癫狂者,应以化痰开窍或平肝息风药为主,本类药物多作为辅药应用。心神不宁的虚证,应选用养心安神药物,若血虚阴亏者,须配伍补血养阴药物;心脾两虚者,则配伍补益心脾药;心肾不交者,又配伍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之品。
使用矿石类安神药及有毒药物时,只宜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矿石类安神药,如作丸散剂服时,须配伍养胃健脾之品,以免耗伤胃气。
根据安神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可分为重镇安神药及养心安神药两类。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安神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祛痰止咳、抑菌防腐、强心、改善冠状动脉血循环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养心安神药
养心安神药多为植物种子、种仁类药物,具有甘润滋养之性,性味多甘平,故以养心安神为主要作用。主治阴血不足,心脾两虚,心失所养之心悸怔忡,虚烦不眠,健忘多梦等心神不宁虚证。
柏子仁
出自《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本品气微香,味淡。以粒饱满、色黄白、油性大者为佳。生用或制霜用。
【药性】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
【应用】
1.阴血不足,虚烦失眠、心悸怔忡
本品味甘质润,药性平和,主入心经,具有养心安神之功,多用于心之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虚烦不眠、头晕健忘等,常与人参、五味子、酸枣仁等配伍;若治心肾不交之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梦遗健忘,多与麦冬、熟地黄、石菖蒲等药配伍。
2.肠燥便秘
本品质润,富含油脂,有润肠通便之功,治疗阴虚血亏,老年、产后等肠燥便秘,常与郁李仁、松子仁、杏仁等同用,如五仁丸(《世医得效方》)。
3.阴虚盗汗
本品本品甘润,兼能补阴以止汗,还可用治阴虚盗汗,宜与酸枣仁、牡蛎、麻黄根等收敛止汗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实用注意】本品质润,便溏及痰多者慎用。
【鉴别用药】柏子仁与酸枣仁皆味甘性平,均有养心安神、止汗之功,用治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及阴虚盗汗,常相须为用。然柏子仁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而治肠燥便秘;酸枣仁安神作用较强,其味酸收敛止汗作用亦优,体虚自汗、盗汗较常选用,且能生津,可用于津伤口渴。
8岁 | 封面
圆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