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
1.制首乌:切成小方块的,多为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鉴别:口嚼时有焦糖味,此为红薯干。圆片型的,掺假者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
2.白附片:掺假者用红薯或土豆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片形,晒干熏漂而成。鉴别:一看,假的药材周边有明显的刀切及加工的痕迹。二尝,假的白附片无麻口味。
3.羌活:掺假者用东北产的马尾独活,切片加工而成。鉴别:菊花心,油性足为真品。
4.当归:切片的当归,容易掺独活片。凡片形大,色白,味甘者多为独活。
5.延胡索:延胡索个掺假少,掺的多是大小差不多的砂石。延胡索片药材,掺假很多,多为山药种子切成两半后,加工后掺入。
6.海金沙:掺假者将建房用的红砖打成细粉掺入,很痛心啊,患者本来要治疗结石,结果服用的是细砂粉。鉴别:将药材倒入有水的杯子中,搅拌,海金沙漂在水上,细砂石沉在水下。
7.白芨:切片白芨大多掺假,质地疏松的,为发芽长苗后剩下的母体,药力达不到。鉴别:口嚼后有无粘牙感。真的非常粘牙,假的不粘。
8.沉香:假的太多,用枯木喷上沉香油加工而成。
9.茯苓:造假者用米粉加工后切片而成,鉴别:用开水煮,很快呈糊汤者为假货。真茯苓很难煎透。
10.菟丝子:掺假者用苏子代替菟丝子。鉴别:用放大镜观察,每粒菟丝子上均有肚脐状的凹陷,假的没有。用水煮,可以观察到菟丝子吐丝发粘。
11.五味子:造假者将未成熟的野生葡萄(产量很大),晒干后染色而成,充当五味子。
12.威灵仙:目前市面上八成都是假货,真的铁骨铮铮,假的根系发软。鉴别:找到真的根头部,仔细观察,再看混杂的细段,就知道假的含有多少了。
13.柴胡:掺假手段太多,其中我见过的有:掺柴胡的茎(含量较低);掺泥土(柴胡有水洗时可以洗出大量泥沙);掺向日葵的根(切成细段掺入)。
14.龙骨:市面上出售的龙骨基本都是假的,真的很少。造假者用石灰加矿物粉制成骨头模型,煅烧成型后,打碎,充龙骨卖。
15.桃仁:细心观察,你用的有一半是假的,有的全是假的。掺假者用杏仁当桃仁(杏仁比桃仁便宜许多)。两者的鉴别要点:杏仁一头大一头小,形如心,桃仁两头相差不大(相对于桃仁而言),我简称二愣子。
16.川牛膝:大多用牛蒡根掺入。
17.龙胆草:掺假者用牛膝须切成段加入。看到这里,你可以尝尝你的四大苦药之一龙胆草,你会发现,他居然是甜的!!!
18.乌梅:掺假者用野生的桃,通过醋泡后晒干掺入!
19.全虫:掺盐,一公斤全虫,掺了400克-500克盐。
20.穿山甲:俗称甲珠,掺盐或加重粉。本人做过实验,将200克甲珠水泡洗后晒干,只剩下110克了,也就是说掺了45%的盐和加重粉。看你敢不敢给哺乳期妇女吃!!
21.皂角刺:俗称天丁,市场上很多用野蔷薇的茎切成段(上面有短刺,黄亮色),长疮的患者你开100克也没用!
22.吴茱萸:假的为一种形相似的植物种子外壳,具体是啥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嚼在口中没有味道。曾在某家三甲医院,老中医开吴茱萸汤,吴茱萸从15克用到50克,患者病情依旧!老爷子还以为自己辩证错误了。
23.黄芩:将野外的树根(细的)切成段,染色后充野生黄芩。鉴别:真黄芩用水揉搓后,其色不退,假的揉搓时水变成淡黄色,最后药材发白,成树棍。
24.熟地:看到这,你只需要将你的熟地放在口中嚼嚼,你就知道它含有多少泥砂了。
25.地龙:放到地上用木板敲敲,然后再称,你就知道它含有多少蚯蚓泥!
26.酸枣仁:掺40%以上的枣仁壳,并染色.每次开20克枣仁最多能取得12克以下的效果。
27.鹿茸:新疆人将正品鹿茸拔掉表面的皮革层,然后将经染料染色过的砂石及木头粉配上粘合剂,塞入鹿茸皮套中,阴干后充当血鹿茸出售。鉴别:看看正品的血鹿茸片,再看看他们的假鹿茸,很容鉴别。
28.虫草:僵蚕加上地瓜秧苗,就成了虫草。还有用土豆泥压模而成等等,太多了!
29.紫河车:八成都加有加重粉(硫酸镁)。
30.赤芍:能买到京赤芍不容易,大多用白芍染色后充当赤芍。也有的将生地榆掺入赤芍中出售!
31.大茴:造假方法有2种:1,水煮后晾干再卖,鉴别:煮过的味淡色轻;2,加上加重粉,鉴别:假品对光可见上面有发光如金粉样物质。
32.射干:掺假者将姜黄切成小薄片掺入。
33.三七:血塞通厂家提取三七皂甙后的药渣,经过药商晒干,就成了冒牌三七了,质地较碎,断面呈白色,含量达不到,效果自然差很远了。
34.炒白术:市场上以染色居多,真正麸炒出来的少之又少真正炒出来得,断面黄棕色,而染色的断面不显黄色。白术用土炒或麸炒都可以,但白术因含水量高,炒后焦黄色,断面焦黄。一般一公斤只能炒到0.7左右。药商为了防止炒后减重量,炒得很浅,用焦糖染色,表面焦黄色,断面白色,疗效很差!
35.白鲜皮浸硫酸镁,丹参浸红沙。
36.红花:造假者用木头制成木纤维后染成红色,掺入红花中出售。 鉴别:用手抓药材,质地扎手,有很多碎末者,为掺假!造假者将红花用红糖水浸泡后晒干出售。鉴别:此类红花容易吸潮,抓药时有粘手的感觉。
37.蝉蜕:造假者将泥浆水泡蝉蜕后晒干,让蝉蜕脚和壳里面沾上泥头,增加重量。
38.枣仁:相思树籽假枣仁。鉴别方法:相思树籽质地重,表面光滑,中间饱满;枣仁质地轻,中空,表面皱褶。
39.龙眼肉:龙眼肉红糖水泡后晒干,增加重量。
40.西洋参:凡西洋参片,多掺有切片的白条参。西洋参个,分进口洋参和国产种洋参,两者价格差别很大。还有的西洋参是药商已经浸泡萃取之后再烘烤晒干的。
41.青黛:正品不好弄,现在掺假者将滑石粉掺入出售,凡颜色青中泛白,手感滑腻者即掺有滑石粉。按:青黛进货时一定要闻一闻,看有无霉味,正品略带腥味。青黛容易吸潮,吸潮后很容易生霉。
42.大黄:掺假者用土大黄掺入。肉眼不好鉴别,伪品中央偏白,在紫外灯下很好鉴别。
43.茯神:又名抱松根,而现在的茯神,中央的松根很少,外边的茯苓很大一块,就好像你吃芝麻饼,一个烧饼上只有一粒芝麻,也称为芝麻饼。有的很明显,松根还是新鲜的,一看就是人为制造的。应当松根快腐烂了才对。
44.茜草:造假者用草根、细树根切成段,染色后,充当茜草出售。鉴别:用手掰断后断面正品为红色,假的不是红色。具体什么颜色就看掺的是啥东西了!!
45.仙茅:造假者用细白芍根,闷黑后,加工而成。看你补肾有效不!
46.全虫:50%的盐和泥,枸杞子用硫磺熏,虫草中间用铁针等等
47.天冬,多用白糖水或者冰糖水搅拌,为了增加重量。只要你的天冬是粘的不是干的你尝一下,一定很甜。
48.枳实: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枳实,9成都是青皮。
49.胎盘是用玉米面加鸡肠子做的。
50.石菖蒲,市面上少,大部分都水菖蒲代替,哈哈,本来的醒神开窍的,因毒性作用不就变得更是沉睡不醒了。只有石菖蒲是正品,九节菖蒲也没有石菖蒲的药效,不能替代石菖蒲使用。
51.金银花:以空麦穗稍微加工掺入真品中。
52.熟地:是红薯加焦糖制作的。
53.天麻:是用明矾和硫磺加工出来的。
54.元胡:也有假,用小土豆拌色料,和真的差不多,就是不苦。
55.半夏:目前全国旱半夏与水半夏从药材到饮片的营销使用存在严重的混乱和替代现象,加之旱半夏价格比水半夏高5倍左右,很多药房选择价格低廉的水半夏代替旱半夏使用,实际上二者是两种不同的中药,临床疗效也不同。
中药入水可辨真伪
胖大海投入热水中膨大呈海绵状,可达原体积的8倍。伪品圆粒苹婆的种子入水膨胀较慢,仅达原体积的2倍。
苏木碎片入热水中,水染成红色。伪品系木材经染色而成,浸入热水中水呈浅黄色、黄色、橙黄色。
西红花投入水中水被染成黄色,不显红色,无沉淀,柱头膨胀呈喇叭状,无油状漂浮物。若水浸柱头呈条状或丝状系伪品金针菜制造;若掺杂细沙、淀粉、植物油等则出现沉淀、油状漂浮物。
秦皮置盛水透明形玻璃杯中,水在日光下可现碧蓝色荧光,伪品其他树皮水浸液无荧光。
阿胶取阿胶放沸水中溶解,溶液呈棕红色,较澄明,下层无沉淀,清而不浊。伪品杂皮胶水溶液呈棕褐色,下沉大片胶丝结片及黑渣。代用品新阿胶水溶液呈棕褐色,下层有黑渣及絮状物常常有沉淀,浑浊不透明,表面有脂肪油。
—————————————————————
附一:
熏硫中药与不熏硫中药对比图例
1.熏过硫磺的中药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刺喉感,硫磺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可以漂白,可以杀虫防虫,当然也能破坏中药品质,降低疗效,损伤人体。
2.中药熏硫可以给加工商及销售商带来很多便利条件,例如可以美观,熏过硫磺的中药看起来非常干净漂亮;可以加快药材干燥,节约加工时间;可以防止中药发霉变质,同时又能防止生虫,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损耗,降低加工成本,熏硫以后又非常利于长期存放,所以很多经销商为了储存方便会选择给药材熏硫,有时产地的种植户也会熏硫后存放。
3.用硫磺熏过的常用中药有:党参、黄芪、人参、当归、桂枝、制附片(白顺片)、白芷、茯苓、百合、山药、浙贝、紫菀、石菖蒲、郁金、天麻、白芍、桔梗等。
4.中药从采收到晒干通常需要几天时间,以上品种如果不熏硫,对晒制要求比较高,在晒制过程中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霉变,对天气变化也敏感,碰上阴天下雨尤其容易霉变,从而因风险加大了生产成本。而熏硫以后就可以随便堆放,几天不晒也没关系。同时未经硫熏的中药材又必须低温储存,如冷库、冰柜等,加大了储藏成本。所以此类不熏硫的品种市面上很少,商家因成本高往往不愿做,所以必须跟产地的供货商订购,而且价格也比较高。
5.部分熏硫与不熏硫中药对比
不熏硫的中药饮片闻起来有淡淡的甜香气,品尝有天然的药香味儿,但是经过熏硫以后性味往往发生改变,有不同程度的硫磺味儿,而且没有了本身应该具有的药香味儿,颜色会比较干净、明亮,也比较光滑。
—————————————————————
附二:
怎样简单辨识中药品质?
一付中药开出去,效果好不好,除了医生辨证处方的水平,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也至关重要。对普通中药饮片品质的简单辨识可以通过:一看,二摸,三尝。
1、一看:看药材是否新鲜,是否长霉,是否生虫。是否含有很多杂质,如用非药用部位、泥沙、人为加重粉如硫酸镁结晶等。看药材的色泽质地,颜色过于均匀,有可能是着色所致;质地过于干枯,有可能是药渣;太过干净的药也有可能是药渣。要通过品尝气味深入鉴别。
2、二摸:摸潮湿度、重度、感觉等。
3、三尝:在了解药物基本味道的前提下,亲自品尝。尝一下是否有正常药香味,是否有熏过硫磺的味道,熏过硫磺的中药品尝后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呛喉感,熏硫比较重的中药闻起来也会有硫磺味及呛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