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如何面对“秃如其来”,古代中国脱发史
老铁们,你们有秃如其来的困扰吗?当今社会,脱发已经不是程序员和phd的权利了。周围有好多亲戚30+ ,就已经面临秃头危机。我本人也一直有脱发的烦恼。
但是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古人有脱发的苦恼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探索一番。
其实古人一直都有脱发的困扰。而且那时候不是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他们看到自己慢慢谢顶之后,身心该受到都么大的摧残呀。
这莫非就是元代鼠尾辫的原型。
名人的发际线保卫战
最脱颖而出的的估计就是王莽了。他还不是地中海,而是寸草不生的光头,相当惨烈。
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描述:王莽头秃,乃施巾。时人云:‘王莽秃,帻施屋。’
当时不是流行束发嘛,而王莽没有头发,无发可束。直接绑红头巾,也不好看。
他又对自己外貌十分在意,大家知道老王想了什么方法吗
心灵手巧的老王同志把软帻衬裱硬,套在头上,将顶部升高做成介字形的帽屋,谓之介帻。这就是后来帽子的原型,这样即使是光头也很好看。
三国时期的曹丕也对自己的发际线作了许多多保卫战。
谁能想到一代枭雄曹操之子曹丕,竟然也饱受脱发的痛苦呢。根据相关记载,曹丕30来岁便发脂如泉,脱发不止。搁现在来说,应该是患有脂溢性脱发。
你们说这让皇帝把面子往哪放!
曹丕也是四处问药,召集国内专家进行会诊,开出来一张牛逼的药方,其中主要成分是马鬃膏。据说坚持用这玩意洗头,秀发就能像马鬃一样柔顺飘逸,堪称三国时代的生发液。可惜的是,它早已失传了。不然还能亲眼目睹它的功效。
在唐代,随着经济的发展,脱发的人也是逐渐增多。诗人白居易就是其中之一。
他曾经写过一首《嗟发落》
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
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最宜湿暑天,头轻无髻缚。
脱置垢巾帻,解去尘缨络。银瓶贮寒泉,当顶倾一勺。
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
这首诗堪称白居易先本人的抗脱发史,从每日早晚都叹脱发,到之后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脱发的问题。他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想战胜脱发,那首先心态就是要泵好。
治疗脱发的历史
最简单的物理方法那肯定是假发了。在尧舜时期,已经出现了假发,古汉语称髲髢。
《庄子·天地》里记载: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虞氏替人治疗头疮,毛发脱落而成秃子的病患会用假发遮丑。
《诗经》中也有记载:鬒发如云,不屑髢也。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假发的使用。
如果说男性用假发是掩盖头秃的必需品。那么女性则多为一种装饰品。
春秋时期,假发就在女性中间流行。除了用真头发做假发外,还出现了一些平价替代,比如木头。毕竟假发是贵族的享有品。
但是也有人对假发的执着达到了一个恐怖的境地。
《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初,公自城上见己氏之妻发美,使髠之,以为吕姜髢。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初,卫庄公从城上看到己氏的妻子头发很漂亮,派人让她剪下来,作为自己夫人吕姜的假发。
在古人眼里,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成年之后就不能随便剃发了。这样无缘地剃光一个人的头发,无疑是一种侮辱。
而到了汉代,依据《周礼》制定了发型与发饰,宫中对假发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为了搜寻真头发,有些残暴的官吏,甚至强行砍下人头取发。
当然,假发毕竟治标不治本。白天在外长发飘飘,晚上在家头却锃亮发光,这总归是不太好的。于是有更多人追求起了化学疗法。中药调理就是最好的方法。
比如东汉时期古书《金匮要略》中记载 :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 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当时的古人认为头发的生长有赖于肾气的强盛,若肾气衰弱则会导致脱发。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记载 : 夫胃病其脉缓,脾病其脉迟......此阳气衰落,不能生发……或皮毛枯槁,发脱落。
这里认为胃气衰落,不能化生气血濡养毛发,则会导致脱发。
《儒门事亲》中则提出了血热发落理论 : 人年少 发早白落或白屑者,此血热而太过也。指出血热也会导致脱发。
明代医家在前代医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血虚脱发的理论。在《千金翼方》中专门有记录生发乌发一节,其中详细记载了以动物脂类配以祛风、清热、养阴中药外敷,从而达到生发、治疗脱发的目的。
从明代开始,古人治疗脱发不再局限于外用药,也开始使用汤药进行治疗(内服)。
还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全部剃光。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尤其是梁武帝时期,佛教十分兴盛,路上的和尚那是随处可见。如果脱发实在太严重,那就干脆全部剃光,混入其中,也不算突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