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如其来的烦恼:古代“秃头”自救指南
根据不完全统计:脱发,不负众望地成功一跃,跻身年轻人焦虑原因排行榜前三,久居不下。
现在80、90后是脱发主力军,男性比女性脱发的概率更高,大约60%的男性在25岁之前就出现脱发迹象,而在30岁前出现脱发的比例高达84%。
庆幸的是,困扰我们的脱发难题,它不是新时代新科技的新生物,古代的俊男美女、才子佳人们,说到脱发,照样瑟瑟发抖。
古人对头发有多珍视,脱发的时候就有多悲伤。
1. 古人的头发有多重要?
在古代,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不会剪头发,毕竟老祖宗早有教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谁剃头,谁就是大不孝!
在清朝之前,汉族人不绑辫子,不剃头,不剪头,满头留发。小孩生下后,头发任其自然生长,到读书的年龄,梳洗后挽结为髻,这叫束发受书。
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表明成童;等到了20岁的时候,行冠礼,表示成年。因此,古人的头发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年纪。
头发对于男子是极为重要,在有些朝代甚至还用发型区分身份的高低,穷人有穷人的束法,贵族有贵族的束法。
比如明朝,成年男子也不扎辫子,他们怎么做呢?一般的劳动人民,是将头发在脑袋后面挽成两三股发髻,只有读书人、秀才、贵族才把发髻挽到头顶上,有些贵族还爱装点金玉珠翠,那更是把荆钗布衣的普通百姓区分得明明白白的。
在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做髡刑,就是把罪犯的头发剃光,也就是司马迁说的剔发受辱,也有削发代首的说法。用头发来代替头,可见头发多重要。
三国时的曹操,有一次在行军途中,胯下宝马不小心惊踏禾苗,好巧不巧撞上了自己颁布的践苗者斩的律令,不得不割发权代首。
不难看出,古人是相当重视自己的仪容仪表的,特别是头发,男子成年束发,女子嫁人挽发。但只有在一个情形里,古人会怀着期待甚至喜悦的心情,去散发或者剪发。是什么情形呢?就是洞房花烛夜。
古人云: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根据古代传统习俗,洞房花烛夜,两情相悦的男女会披散头发,各自剪出自己的一绺宝贝头发,结成结,寓意心心相印,白头到老,永结同心。
而在古人的诗句中,发丝还代表相思、依恋。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思妇早上起来化妆照镜子,担忧满头青丝变作白发,青春的容颜消失。游子晚上长吟不寐,离开了爱人也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2.诗人的烦恼
要说在古代哪些群体是脱发的高发群体呢?那必然是诗人!
这个群体,多愁善感,伤春悲秋,满腹牢骚。而且他们都对自己的外貌格外关注,我们经常能从各种大文豪大诗人的诗中嗅到那么一丝丝秃头的小无奈。
且看诗圣杜甫先生,先来看看他的一战成名之作《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国家遭遇战乱,山河依旧存在。长安城里的草木呢已经变成了深绿色。我受到时局的感染,看见花开就落泪,听见鸟鸣就心惊。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字面上的意思,我忧愁,愁得我头发一把一把地掉,用手挠挠头,头发更加稀疏了,现在可好,连个簪子都插不上了,愁啊!
写《春望》的时候老杜才45岁,过了几年,他又写了《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有时骑猛虎,虚室使仙童。发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老杜写诗,随时会更新自己的头发状况,跟之前比起来,他的发量更感人了。发少何劳白显然头发都没有了,白不白也就无所谓了。这时的老杜可才52岁。
再看诗魔白居易!要论脱发哪家强?河南乐天响当当。一首《白发》道尽了辛酸,白发知时节,暗与我有期。今朝日阳里,梳落数茎丝。头发啊头发,你是跟我约好了时间吗?怎么今天早上我一梳头,就掉了一把又一把的头发。
白居易显然是外貌协会的终身成员,对他自己的头发格外在意,脱发诗作了一首又一首。40岁的时候他又写了《沐浴》,衣宽有剩带,发少不胜梳。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四十已如此,七十复何知。想来是洗澡的时候看见自己掉的一地头发,既心疼又无奈只能寄情于诗,发发牢骚。
诗句翻译为天哪,我才40岁,我的头发少的已经不需要用梳子梳了,那等我到70岁怎么办?
果然,白居易一朝戏言终成真,这一年他45岁,作了《吾雏》,我齿今欲堕,汝齿昨始生。我头发尽落,汝顶髻初成。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婴。这是白居易写给独生儿子的一首诗,显然这个时候老白的头发已然落尽了,这还没到70岁。
要说众人都在担心白居易这个外貌协会终身会员加头发十级爱好者会不会因为秃头而伤心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时候,老白却自己走出来了。
他在《嗟发落》一诗中表示,各位亲朋好友,你们别担心了,自从我秃头之后,我是早也叹息,晚也叹息,现在它已经无情地掉光了,但是我仔细想了想,秃头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怎么不算坏事?白居易解释:我既不用梳头,也不用洗头,少了一堆麻烦事;夏天燥热,头发浓密的人汗流浃背,还得把头发盘成髻,我就不用,凉快得很,拿凉水往头上那么一浇,舒服!还有现在佛教这么流行,我哪天顿悟了,连头都不用剃了,直接做个自在和尚去。
陆游
说到脱发,诗人陆游也有发言权,最离谱的是,人家还因为脱发成灾,产生了些许超前思维——植发!他在《细雨》一诗中写道:壮心已与年俱逝,脱发应无术可栽。
3.古人治脱小妙招
在古代,如果你是地中海,那么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戴帽子。
《晋书·舆服志》记载:帻者,古贱人不冠者之服也。汉元帝额有壮发,始引帻服之。王莽顶秃,又加其屋也。
帻,也就是头巾,戴头巾本来是底层人才有的装扮,但汉元帝除了额前的头发比较浓密外,其他地方秃了,于是他只好用头巾遮住。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正喜滋滋地准备搞登基典礼,尴尬的事情出现了,奢华的王冠怎么也不能在他稀疏又光滑的头顶上站住脚。怎么办?王莽给帻加了个盖子,把这个盖顶部升高做成介字形的帽屋,成功营造出里有扎丸子头的假象。
不过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这么好用的东西怎么能独享,大家纷纷效仿,还喊起了口号王莽秃,帻施屋。
除了戴帽子这一生硬的做法,戴假发也是遮盖脱发的好法子。
《庄子·天地》说: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传说早在尧舜时期,舜帝给人治疗头疮,就用假发来遮羞。到后来一直沿用演变成了䯼髻,类似一种假发套,用金银丝或头发编织而成,扣在头顶上,十分逼真,增加发量的效果杠杠的。
看到这儿,都是些治标不治本的物理方法,难道大中医就没有治疗脱发的应对之策吗?有!
根据中医的理论判断,头发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肾和血不好,肾血虚弱,头发自然营养不够。要从温肾补血开始调理,从而达到生发养发的功效。曹操的二儿子魏文帝曹丕就深受脱发困扰,他让御医潜心研制防脱发秘药——马鬃膏,据说效果奇佳!
另外,古人未雨绸缪,知道头发金贵掉了不好长,便研究出来一套护发套装:香皂、鸡蛋、花露油,《红楼梦》里的小姐姐们就是这么护发的。
先用香皂洗头,香皂跟我们现在的香皂不一样,《千金药方》中记载:是由猪胰、皂荚配各种香料药材制成的。
洗完头之后,再往头上打个鸡蛋,准确地说是蛋清。有相关记载,《濒湖集效方》中就说到妇女头发垢脂,鸡子白涂之,少顷洗去,鸡子白就是蛋清。
把蛋清洗之后,最后再用花露油在头发上按摩。这花露油也不是凡物,是由花瓣与青油熬制而成的,青油是什么油?乌桕树的籽榨成的油被称作梓油,也叫青油,至于花露油一般用什么花瓣,应该是茉莉花,因为《本草纲目》中说茉莉花容易催生头发,所以更适合做头油。
瞧瞧这一套套的流程,跟精致的老祖先们相比,多少人活得像个野人。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脱发都是一个大难题,中医讲求以心养身,注重心情舒畅,年轻人不熬夜早睡早起自然身体好,拥有一头秀发不是梦。
不过脱发了也不用太着急,帽子、假发安排起来,实在不行还可以植发,不慌不慌。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世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