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六味地黄汤加减治斑秃,配合外治促生发
▲邓铁涛(1916.10-2019.01)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摄像 陈安琳)
以案说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关某,男,时年14岁。
【发病过程】
患者于1977年2月某天早上起床偶然发现斑秃,先在左耳之后出现斑秃,继则在后枕部、右耳前三处出现脱发斑,每处斑痕大小如拇指大,经用中西药治疗一个多月无效,前来诊治。
【首诊证候】
患者除上述的见症外,并见唇红舌红,舌尖边见有突起的小红点,舌根部薄白苔,脉虚寸弱。
【辨证论治】
治则:滋养肝肾,补血益气。
拟方:五爪龙30克,鸡血藤24克,白芍15克,首乌15克,黑豆30克,生地12克,桑椹子30克,黄精12克。
【随诊过程】
一周后复诊,见舌前半部仍有红点,脉虚寸弱,余症同前。考虑患者阴虚生内热,血燥而发失所养,故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强养阴清热之品,配合使用了二至丸(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同时用毫针表浅平压挑刺患部。
如此治疗了三个月,患者的斑秃完全治愈,三年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
斑秃属于后天性秃发,指局限性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斑片状秃发,骤然发生,经过徐缓,可自行缓解和复发。病变处头皮正常,无炎症,也无自觉症状。但由于影响美观,所以给患者带来很多生活上的问题。
邓教授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互为子母,精血互生,当肝肾得养,精足血旺,毛发则生长旺盛,反之,如果肝不藏血,肾精耗伤,则毛发失其滋养,故发枯脱落。这就是为何脱发者都有肝肾不足的见证的内在依据。
治疗上,邓老在临证中以六味地黄汤加减以养血生发,治疗斑秃,脱发,白发等。基本方:首乌30克,黑豆30克,大枣4枚,甘草5克,黄精15克,熟地24克,桑椹子12克,五爪龙30克,鸡血藤24克。邓老常运用地黄、黄精、桑椹以滋肾益精,用当归、黑豆、何首乌、鸡血藤、桑椹以养肝生血,特别是黑豆、何首乌、地黄、桑椹在治脱发中为必用之药。在益精补血之药中,邓老还常加入鸡血藤之类活血之品,使滋而不腻,活血生新。
此外,邓老还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虚则气亦虚,气虚则血更虚,当肺气虚时,则宣发无权,外合皮毛的功能也就低下,这就更易导致脱发,同时亦是头发难以复长的原因之一,这一点也是脱发者在出现血虚的同时为什么兼见气虚证候的内在联系。
故此,邓老认为在治疗脱发一证中,除了抓住补血之法不放外,还应紧密配合补气。补血能为头发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补气则为头发的生出提供了推动力,只有既补精血,又补气分,才能相得益彰。邓老常用黄芪、五爪龙、太子参、茯苓以补益肺脾之气以达补气之目的。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邓老认为肝肾不足者,易导致阴虚内热,临床上多表现为失眠多梦,易烦躁,脉细数,舌红,舌尖有大头针帽样的红点。特别是最后一体征,是邓老判断患者有否阴虚内热的关键,如有阴虚内热者,邓老认为除用上述治法外,还应养阴清热,常用二至丸以达至目的。
为了防止阴虚内热的出现,邓老认为补血不宜太温热,补气不宜太温燥,所以在补血药中除喜用温热之性不大的药物外,有时还用生地易熟地,补气药中喜用太子参和五爪龙,就是这个道理。
除内服中药外,还要配合外治法:①每天晨起用白兰地酒擦全头发脚,脱发处多擦;②脱发处配合运用毫针平压挑刺患部。其针法是:先用一寸毫针向后斜刺百会穴,并留针至结束;继而选用一寸毫针3~5枚,并排摄在拇、食指间,然后平压在患部皮肤上,再一齐平提起,此时患部的皮肤则被轻轻挑起,如此往返操作,把整个患部的皮肤平压挑刺一遍,每天或隔天1次。针刺,酒搽患部,目的全在于通过局部性的刺激,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促其发生。
(本案编写:龙文醒 邱仕君)
【来源:《邓铁涛医案集》,邓铁涛著,国医大师邓铁涛师承团队整理,2019.12,广东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