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糖尿病,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护理的核心,而不仅仅关注血糖,从而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器官衰竭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主要有三种类型。Ⅰ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通常与遗传、不良生活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和肥胖等因素有关;妊娠糖尿病主要由于妊娠后孕妇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葡萄糖需要量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大部分患者在分娩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主要由基因、环境、药物、感染等病因导致。
糖尿病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年龄大于40岁;超重和(或)肥胖;中心型肥胖;有家族病史;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有巨大儿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身体活动不足或静坐生活方式者。
另外,6.1mmol/L≤空腹血糖值<7.0 mmol/L,或7.8 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值<11.1 mmol/L,被认为是糖调节受损,即糖尿病前期。这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和监测。
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明显减轻。但有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部分并发症症状,比如出现皮肤瘙痒、反复泌尿系感染、伤口不容易愈合等情况,发病隐匿,应提高警惕尽早检测血糖。一旦确诊糖尿病,应及时进行治疗。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
如何预防糖尿病?
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选择全谷物、瘦肉以及大量水果和蔬菜。限制糖分和饱和脂肪(如奶油、奶酪、黄油)的摄入。
适量运动。减少久坐时间,增加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保持正常体重,消除腹部肥胖。体质指数控制在18.5-23.9kg/㎡之间,同时避免腹型肥胖,男性腰围要小于90cm,女性腰围要小于85cm。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更要定期检查。请留意可能的糖尿病症状,如过度口渴、频繁排尿、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伤口愈合缓慢、视力模糊和缺乏精力。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压力和焦虑,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过度饮酒。睡眠充足。确保每晚获得足够的睡眠,有助于维持代谢的平衡。
自我管理。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如正确使用血糖仪、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等。
撰文:陈之瑜 江绮雯 通讯员 清远疾控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陈之瑜;江绮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