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这2个地方发痒,要警惕!说明血糖开始不受控制了



文 | 邢医生健康talk
编辑 | 邢医生健康talk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阿姨今年刚满50岁,平日里身体还算硬朗,唯独两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后,她一直尽力控制饮食,也按时吃药。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她总觉得身体某些地方奇痒难耐,尤其是双手和脚掌,总是忍不住抓挠。
她起初以为是皮肤干燥或者小问题,但随着时间推移,痒感越来越强烈,甚至开始伴随轻微的疼痛感。张阿姨心中隐隐不安,最终决定去医院检查。
医生给她做了全面的血糖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血糖已经远远超出正常范围,属于高危状态。医生告诉她,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尤其是手脚部位的瘙痒,往往是血糖失控的一个重要信号。张阿姨这才意识到,原来她的身体早就在发出警告,只是自己忽视了这些细节。
皮肤瘙痒:糖尿病患者的隐形报警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长期血糖过高会对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影响。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对血糖波动非常敏感。
当血糖失控时,皮肤往往是最早发出求救信号的部位之一。尤其是手脚部位的瘙痒,这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这种瘙痒的背后,往往是因为高血糖导致的神经损伤或者血液循环不良。血糖过高时,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导致血流速度变慢,皮肤组织无法得到充分的氧气和营养供应,进而引发皮肤干燥、瘙痒等问题。尤其是手脚这样的末梢部位,最容易受到影响。
手脚发痒,可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前兆
张阿姨的医生还进一步解释,手脚部位的瘙痒不仅仅是皮肤问题,有时这也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个早期信号。糖尿病神经病变是血糖长期失控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在周围神经系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纤维,尤其是远离心脏的部位,如手指和脚趾。
当神经受到损伤时,患者往往会感到麻木、刺痛,甚至是持续的瘙痒。这种瘙痒不同于一般的皮肤瘙痒,它往往更加顽固,抓挠甚至可能加重不适感。张阿姨的瘙痒症状正是她的神经受到损害的表现,这也意味着她的糖尿病已进入更为复杂的阶段,血糖控制亟需调整。
除了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手脚发痒还有另一个常见原因——局部感染。高血糖环境下,细菌和真菌更容易滋生,皮肤的屏障功能也变得脆弱。尤其是在手脚这些容易摩擦、积汗的部位,感染几率更大。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较为低下,导致伤口愈合速度减慢,局部感染可能会迅速恶化。许多患者在抓挠时不慎破皮,微小的伤口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演变为严重的感染,甚至出现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张阿姨的医生特别提醒她,手脚部位一旦出现破皮、溃疡等情况,必须立即寻求医疗帮助,防止感染扩散。
医生给张阿姨提出了几项建议,帮助她缓解瘙痒并更好地控制血糖:
1.严格控制血糖:血糖的波动是引发瘙痒的根本原因。通过饮食调整、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保持血糖在合理范围内,是缓解瘙痒的首要措施。
2.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容易干燥,日常应使用温水洗澡,避免过热水刺激皮肤。同时,选择温和的保湿剂,保持皮肤湿润,减少瘙痒发生的可能性。
3.防止抓挠:瘙痒时忍不住想抓挠,但抓挠会破坏皮肤屏障,增加感染风险。可以通过使用温和的止痒药膏或咨询医生使用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瘙痒。
4.定期检查手脚: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手脚部位的健康,定期检查是否有破皮、红肿等情况,及时处理小伤口,避免感染。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调整,张阿姨的血糖逐渐稳定,瘙痒的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她意识到,糖尿病并不是只靠吃药和控制饮食就能万事大吉的慢性病。身体的每一个小信号,都可能是血糖失控的预警。手脚部位的瘙痒,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背后隐藏的是更深层次的身体变化。
张阿姨的故事提醒我们,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留心身体的细微变化,尤其是皮肤的异常反应。手脚发痒,往往是血糖失控的早期信号,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才能有效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血糖失控的警钟,不容忽视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甚至许多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血糖已经失控。张阿姨的经历告诉我们,手脚发痒不仅仅是小事,它可能暗示着血糖已经开始威胁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健康。糖尿病患者需要时刻警惕身体的每一个信号,定期检查血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科学研究也表明,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在早期关注和管理皮肤健康,并及时应对瘙痒等症状,往往能够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手脚发痒,绝不是可以忽视的小事,它可能是身体对高血糖的无声抗议。
参考文献:
陈晓红, 周玲玲, 等. 《糖尿病与皮肤瘙痒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
王丽华, 李伟.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识别与预防》. [中华医学杂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