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新疗法你了解吗?30年后可能根治糖尿病!
专家们早就提出,糖尿病是百病之源,在各种慢性病中,糖尿病是最让患者痛苦的。为了维持生命,患者每天都离不开胰岛素和药物;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者身体无法利用胰岛素,患者往往不敢随便吃、随便动,时刻担心血糖升高,危及生命;除此之外,糖尿病还会影响血管和神经系统,造成高血压、中风等疾病———可以说,得了糖尿病,人的生命就变得脆弱了。
正因为糖尿病危害大,发病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攻克糖尿病、让糖尿病患者生活得更轻松,一直是国际医学界关注的重点。征服糖尿病到底还要多久?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糖尿病研究和治疗领域的几位专家,同时,记者与在糖尿病研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取得联系,采访了该公司的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麦兹·孔斯格·汤姆森博士。
新药:控制血糖更聪明
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诺和诺德公司总部,记者见到了汤姆森博士。他是一位思路敏捷、常常让人跟不上节奏的糖尿病专家。采访中,他向记者描述了在征服糖尿病的道路上,科学家们取得的最新进展。
汤姆森博士告诉记者,糖尿病患者最大的一个烦恼就是摆脱不了对胰岛素的依赖,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次数,同时增加用药的安全性。他介绍说,最近,一种叫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天然激素得到了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利用这种物质,就能研制出更加安全、方便的糖尿病药物。他告诉记者,人体内有一种叫胰高血糖素的物质,会刺激糖原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人在进食时,肠道就会释放出胰高血糖素样肽—1。它一方面对大脑产生作用,减少食欲;一方面刺激身体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降低血糖。
汤姆森博士指出,经过处理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能在人体内24小时生效,只要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它就能发动起来,压制血糖。而且,和注射胰岛素相比,服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药物能把血糖降到正常水平,然后药物就不再产生作用;而注射胰岛素时必须小心控制剂量,因为如果剂量过大,会导致血糖过低,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胰高血糖素样肽—1能抑制食欲,还有利于减肥。据汤姆森博士介绍,如果顺利的话,胰高血糖素样肽—1药
物将在今年冬天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另外,记者还了解到,有些新药将着眼点放到了帮助患者摆脱针头注射的痛苦上。印度专家研究出了一种口服药,将胰岛素装进胶囊,一直到肠道中才释放出来。另外,科学家还发明了一种胰岛素包,患者可以通过吸的方式摄入胰岛素。据悉,这种药将在今年上市。
手术:细胞移植让患者摆脱胰岛素
除了积极研发新的药物,在通过手术治疗糖尿病等方面,科学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底,英国有一位名叫莱恩的61岁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3次胰岛β细胞移植手术。现在,除了定期服用抗排异药物,他已经不用再注射胰岛素了。他说:感觉就像变了一个人。伦敦国王学院的医学专家认为,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据悉,日本、加拿大等国都进行了这种移植手术。其中,日本的一位女患者移植了母亲的胰岛β细胞,手术后22天就摆脱了胰岛素。
汤姆森博士还提到,诺和诺德公司正在研究人造胰腺。人造胰腺是一个装在人体内的微型装置,能实时检测血糖水平,然后根据检测结果释放胰岛素,对病人来说,既方便又及时。汤姆森博士乐观地表示,这些成果将极大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记者还了解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也在研究人造胰腺。
征服糖尿病还要二三十年
有了这么多的药物、手术和诊断方法,那么,要征服糖尿病,最根本的方法是什么?汤姆森博士认为,根治这种病的希望在干细胞上。干细胞能生长成任何细胞。他告诉记者,干细胞转化为能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的关键是找到转化的方法。他指出,要完成干细胞转化为胰岛β细胞的研究,大概需要20年的时间,而进行临床测试又需要10年,也就是说,要根治糖尿病,还得等二三十年。他告诉记者,就目前来看,2型糖尿病最有可能被首先根治。记者从中国糖尿病研究权威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项坤三院士那里了解到,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中,有85%的人患的是2型糖尿病。因此,汤姆森博士的预测对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除了干细胞,基因治疗也是目前全球关注的重点。项院士告诉记者,中国约有5%的糖尿病患者得的是特殊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是人体内某一个基因坏了造成的,也称为单基因突变糖尿病。现在,国际上纷纷将它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把单个基因出问题造成的糖尿病研究透了,多个基因造成的2型糖尿病也就有被征服的希望了。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国外科学家正在研究糖尿病疫苗。最近,伦敦国王学院准备与布里斯托大学联合进行全球首个1型糖尿病疫苗人体试验。这种疫苗进入人体血液后,会产生保护细胞,阻挡破坏胰岛β细胞的白血球。如果成功,将把糖尿病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
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关注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