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应当养成的6个生活习惯,看看你有几个?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它偏偏是个磨人精,真真儿的是吃不得亏,受不得气。糖友们,咱们得学会跟它打交道。你说糖尿病是啥?它其实就像个爱挑刺儿的邻居,盯着你的一举一动,稍不留神,它就给你上眼药。

所以,千万别小瞧它!今天咱们唠唠,这糖尿病人到底得养成哪些好习惯,才能让日子过得舒坦点儿。
一、饮食:糖尿病患者的饭桌上没有自由餐
俗话说:病从口入。糖尿病更是个吃出来的病,所以吃什么、怎么吃,真的是头等大事。有人说:哎呀,我就少吃点糖,应该没问题吧?错了!糖尿病的糖,可不仅仅是白砂糖的糖。米饭、馒头、面条,这些主食,到了肚子里都会变成血糖。就连水果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因为它们含有果糖。
咱打个比方,血糖就像家里的水龙头,开得太大就会淹了厨房,开得太小又洗不了碗。糖尿病患者得学会拧龙头。控制主食摄入量,多吃粗粮,比如燕麦、荞麦、糙米,这些都是好帮手。另外,蔬菜、水果、蛋白质也得搭配好,吃得均衡,才是关键。
还有人问:医生,水果到底能不能吃?答案是:能吃,但得挑着吃。比如苹果、柚子、猕猴桃这些低糖水果,吃起来就相对安全。但像葡萄、榴莲、香蕉这种糖分大户,就得敬而远之了。
二、运动:别让懒惰拖后腿
糖尿病人常说:我腿软、没劲儿,能不能少动点?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身体就像一辆车,长期不开动,零件容易生锈。适量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当然了,运动也得讲究个度。跑步、快走、骑车,这些有氧运动是优等生。每次30分钟左右,一周坚持五天,效果比吃药还好。但要记住,运动不是拼命,别一上来就跑个十公里,那是作死!还有,不要空腹运动,低血糖发作可不是闹着玩的。
三、监测:血糖仪是好帮手,别让它吃灰
有人家里买了血糖仪,结果成了摆设。血糖监测这事儿,不能偷懒。就像开车得随时看油表,糖尿病人也得随时掌握自己的血糖曲线。早晨空腹、饭后两小时、睡前这几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得心里有数。
记住,血糖波动不能太大,稳稳当当才是最好的状态。如果血糖忽高忽低,说明饮食、运动或者用药哪里出了问题。发现异常,赶紧跟医生商量,调整方案。
四、用药:胰岛素和降糖药,谁是主角?
很多人怕打胰岛素,觉得一打就是晚期了。其实这是个误解。要知道,胰岛素就像个勤勤恳恳的搬运工,负责把血液里的糖分送到细胞里去。如果胰岛累了,搬不动了,就得靠胰岛素帮个忙。它不是敌人,而是救兵。
至于口服降糖药,它们就像军师,有的负责减少肝脏产糖,有的帮助胰岛工作,还有的阻止肠道吸收多余的糖。每种药都有自己的岗位,不能随便停药,也不能擅自加量。这些药物看似不起眼,但它们可是糖尿病人的左膀右臂。
五、心态:糖尿病不是绝症,别被吓破了胆
得了糖尿病,很多人心里都咯噔一下,觉得日子没盼头了。其实,这完全是杞人忧天。糖尿病不是绝症,而是一种可控的慢性病。只要管住嘴、迈开腿、按时吃药,血糖控制好了,照样能活得有滋有味。
有个老患者,70多岁了,得糖尿病30多年,每天坚持散步、跳广场舞,血糖控制得很好,精气神儿比年轻人都足。这说明什么?心态好,身体就跟着好。
六、睡眠:睡得好,血糖才听话
别以为睡觉跟糖尿病没关系。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让身体产生更多的应激激素,进而影响血糖控制。成年人每天最好睡足7-8小时,睡前别喝咖啡、浓茶,保持卧室安静、舒适。睡眠质量好了,身体的代谢功能才会更稳定。
结语:糖尿病是场持久战,别偷懒、别任性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就像一场马拉松,不能指望一蹴而就,需要慢慢调整、长期坚持。饮食、运动、用药、监测、心态、睡眠,这六个习惯是基本功。掌握了这些,你就能和糖尿病和平共处。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别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糖友们,咱们一起努力,过上健康踏实的小日子!
参考文献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 王陇德主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
3. 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南(第3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