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治和护理要点
头条首发大赛糖尿病的诊治和日常护理要点
一、糖尿病的诊断
1. 症状:如果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需要警惕糖尿病。但很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2. 血糖检测:
- 空腹血糖(FPG):至少 8 小时没有进食热量后的血糖,正常范围是 3.9 - 6.1mmol/L,若≥ 7.0mmol/L 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若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需改日复查确认。
- 餐后 2 小时血糖(2hPG):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 小时后的血糖值,正常范围< 7.8mmol/L,≥ 11.1mmol/L 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若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需改日复查确认。
- 随机血糖:任意时刻的血糖,≥ 11.1mmol/L 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若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需改日复查确认。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 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范围 4% - 6%,≥ 6.5%可辅助诊断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 健康教育: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和自我管理等。
2. 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身体活动水平等计算每日所需的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
3.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运动时间应选择在餐后 1 - 2 小时,避免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
(二)药物治疗
1. 口服降糖药
- 双胍类:如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来降低血糖,是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 磺脲类: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体重增加等。
- 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但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低血糖的风险相对较低。
- α - 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
- 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体重增加、水肿、骨折风险增加等。
- 二肽基肽酶 - 4(DPP - 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通过抑制 DPP - 4 酶的活性,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 - 1(GLP - 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低血糖。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鼻咽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等。
- 钠 -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SGLT - 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生殖泌尿道感染、低血压、酮症酸中毒等。
2. 胰岛素治疗
- 适应证: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未达标;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妊娠、分娩、严重感染等特殊情况下。
- 种类:根据作用时间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如普通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如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 30、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 25)。
- 注射方法:胰岛素可以通过皮下注射(常用部位有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三、糖尿病的日常护理
(一)血糖监测
1. 监测频率:病情稳定的患者,每周至少监测 1 - 2 次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天至少监测 2 - 4 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血糖控制不稳定、有低血糖风险、处于应激状态(如手术、感染、创伤)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
2. 监测时间:空腹血糖应在早晨起床后、未进食和服用降糖药之前测量;餐后 2 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 小时后测量。
3. 记录血糖值:将每次测量的血糖值记录下来,以便了解血糖的变化趋势,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足部护理
1. 每日检查足部:观察足部皮肤有无破损、水疱、红肿、鸡眼、胼胝等,检查足部感觉是否正常。
2. 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不宜超过 40℃,洗脚后用柔软的毛巾擦干,尤其是脚趾间。
3. 选择合适的鞋袜:鞋子应选择宽松、透气、合脚的,避免穿高跟鞋、尖头鞋;袜子应选择吸水性好、透气性好的棉质袜子,避免穿太紧的袜子。
4. 定期修剪指甲:指甲应平剪,避免剪得过短,以免损伤皮肤。
(三)皮肤护理
1.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护肤品。
2. 预防皮肤感染:避免搔抓皮肤,如有皮肤破损,应及时消毒处理,必要时就医。
(四)口腔护理
1. 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
2.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如有口腔疾病,应及时治疗。
(五)心理护理
1.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的困扰而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患者自身也应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