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秃太严重竟会全秃?掌握这3点,及早识别它!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斑秃的关键临床特征包括脱发的模式和速度、感叹号样毛发以及伴随甲营养不良。
随着时代的发展,秃头也越来越困扰着人们的生活。而斑秃作为其中一种。属于免疫介导性慢性疾病,累及生长期的毛囊,可导致非瘢痕性脱发。本文将讨论斑秃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希望能为各位医师提供参考。
图1:斑秃
1
斑秃太严重,当心会全秃!
斑秃在全世界都有发生,估计患病率为1例/1000人,终生患病风险约2%[1]。儿童和成人均可出现斑秃,且发病率无性别差异。其他因素可能会促发斑秃发作,如感染、药物和疫苗接种。
一项研究发现,斑秃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且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斑秃的严重程度呈反相关,因此有人提出维生素D可能和斑秃有关[2]。
该病多表现为分散于头皮的光滑斑片状脱发,但也可发生于其他毛发生长区域,如眉毛、睫毛、胡须和四肢。严重斑秃患者可能会失去所有头发(全秃)或全身毛发(普秃)。
图2:全秃
2
3大关键特征,教你识别斑秃
斑秃的关键临床特征包括脱发的模式和速度、感叹号样毛发以及伴随甲营养不良。
脱发
斑秃多发生于头皮,但也可见于任何毛发生长区域,如睫毛、眉毛、胡须、四肢或其他区域。其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斑片状脱发,表现为分散的光滑圆形毛发完全脱失区域,可经数周时间发展而成。斑片状脱发区域可能保持分散状态,也可扩大并融合成形状奇特的脱发区域。
脱发通常没有症状。毛发脱落前可能偶尔会有瘙痒或烧灼感。
一部分患者的斑片状脱发会进展为全秃(头发完全脱落)或普秃(全身皮肤的毛发完全脱落)(弥漫性脱发后偶尔会迅速出现全秃或普秃)。
较少见的脱发模式包括匍行性脱发、罕见的马蹄形脱发以及弥漫性斑秃:
匍行性脱发:沿枕骨蔓延的带状脱发
马蹄形(反向匍行性)脱发:脱发涉及额部、颞部和头顶,但不累及头皮外缘的一圈头发,类似于男性型脱发
弥漫性斑秃:斑秃有一种罕见的亚型,表现为快速进展的广泛性头发脱落,特征为急性广泛性脱发,然后在数月内重新长出头发(急性弥漫性全秃)。
胡须脱落可能是男性的初始表现或唯一表现。斑秃最初可能不会累及白发,导致出现多处新脱发区域的成人患者看似是头发迅速灰白。
惊叹号样毛发
惊叹号样毛发是斑秃的常见表现,具有诊断意义,表现为折断的短发,近端比远端细。其通常在扩张的斑片状脱发区域边缘出现,稍微用力就能拔出。
图3:惊叹号样毛发
指(趾)甲异常
据估计,有10%-20%的斑秃患者存在甲受累,重度斑秃患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甲疾病可能会在活跃的毛发脱落之前或之后发生,也可能是同时存在。
甲板点状凹陷最为常见,但也可出现其他多种异常,包括糙甲症(甲板粗糙)、脆甲症(甲板纵裂)、甲半月红斑、甲剥离(远端甲板与甲床分离)和脱甲病(近端甲板与甲床分离)。甲受累与病情更严重有关。
3
病史和体格检查,这些要点需注意
病史和体格检查通常足以诊断斑秃。提示斑秃的临床特征包括分散性光滑的毛发迅速脱落区域,最多仅轻微发红。
病史
患者的病史信息应包括脱发的发作情况、持续时间以及相关症状。大多数斑秃患者为突然发生无其他症状的脱发。由于斑秃有可能自行恢复和复发,患者可能会提到既往脱发史。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应包括仔细检查头发、头皮及其他毛发生长区域,以评估脱发的分布情况和范围,并寻找有无提示其他毛发或头皮疾病的线索。光滑的圆形或不规则非瘢痕性脱发区域是斑秃的典型表现。
仔细视诊可能会发现感叹号样毛发,这是具有诊断价值的斑秃表现。但感叹号样毛发有时很难发现,并且不存在也不能排除斑秃。头皮检查应该包括评估斑片状脱发区域内的毛囊口,无法查见毛囊口提示瘢痕性脱发。
拉发试验有助于确定活动性脱发。
头发和头皮的皮肤镜检查(也称为毛发镜检查)有助于观察有无符合斑秃的表现。皮肤镜检查发现包括黄点、短毫毛、黑点、逐渐变细的毛发和断发。也可能会观察到念珠状样缩窄的营养不良性毛发纤维。
甲检查可能会发现支持斑秃的甲异常。
活检
活检通常仅用于详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后依然诊断不明的患者。活检最好在活动性脱发区域的边缘实施,至少需包含数根残留毛发。
我们通常会在头皮进行2处4mm的钻孔活检,深度达皮下脂肪层。这样就可以将一份样本制作为常规纵向切片,另一份则制成水平切片。如果仅获取一份标本,采用水平切片更有利于检查组织学特点。
4
有这7类因素,当心复发
毛发常会自行再生。大约50%存在局限性斑片状脱发的患者会在1年内恢复,但几乎所有患者都会经历多次发作。患者也可表现为同时存在持久性脱发区域和毛发再生区域。重新长出的毛发有时最初是白色毫毛。
斑秃也可能会持续数年或始终存在。大约10%的斑秃患者进展为全秃或普秃。以下因素会增加不良预后和复发风险:
儿童期发病;
病情严重,特别是全秃或普秃;
病程超过1年;
颞部和枕部外围头皮带状脱发(匍行性脱发);
甲疾病;
特应症;
斑秃家族史。
参考文献:
[1]Strazzulla LC, Wang EHC, Avila L, et al. Alopecia areata: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new perspectives on pathogenesis. J Am Acad Dermatol 2018; 78:1.
[2]Aksu Cerman A, Sarikaya Solak S, Kivanc Altunay I.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alopecia areata. Br J Dermatol 2014; 170:1299.
[3]Alkhalifah A, Alsantali A, Wang E, et al. Alopecia areata update: part I. Clinical picture, histopathology, and pathogenesis. J Am Acad Dermatol 2010; 62:177.
本文首发:医学界皮肤频道
本文作者:循循守月
本文审核:唐教清
:茜茜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