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脱发、斑秃,竟然是因为得了这个病?
最近,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陆续接诊一些脱发的青少年患者。家长焦虑不已,曾带孩子多次就医,始终找不到脱发的原因,孩子间断治疗效果不佳,持续脱发。
接诊医生通过仔细观察毛发区,发现这些患者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斑片状的毛发密度降低,毛发长度不一,边缘常不整齐,形状不规则,类似几何图形,中间常残留残存的毛发,拉发实验阴性。
滑动
乍一看,这个表现很容易误诊为斑秃,但其实这种疾病叫作拔毛癖,由于这种拔毛行为已经形成一种不良嗜好,因此头发长出后再被拔掉,头发被成片拔掉后,形成一片片的秃发斑,很像斑秃。当发生在特殊部位,比如睫毛、眉毛时,不会出现特征性的几何形状。有时脱发区境界不清,脱发区可为一处或多处,受累程度差异很大,可仅有数平方厘米大小,也可为大部分头皮受累而仅剩发际区域,甚至有可能全部头皮受累,常容易造成误诊。
这个时候可以借助一定的辅助手段,比如无创快捷的皮肤镜(毛发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此病镜下可有典型表现(图示如下),如毛发密度降低、毛发在不同长度断裂、纵裂(末梢分叉)的短发、不规则的卷曲发、垂直再生的毛发和黑点征。拔毛癖有时候可以与斑秃同时存在、也可以呈雄激素性脱发样分布,所以还是需要专业的医生和辅助检查来判断。
拔毛癖的毛发镜检查显示杂乱的多种多样的毛发破坏(X20)
此病初诊时,常常是家长发现孩子秃发,而带其来皮肤科就诊,但它其实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可能是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所致。
妇幼健康科普知识
拔毛癖常发生于9-13岁的儿童,其中女性为主,比例为70%-93%,临床特点是斑片状的毛发密度降低,精神科医师将拔毛癖归类为习惯行为,与咬甲或强迫性皮肤搔抓症(人工皮炎)同类。其特征是冲动性地拔毛导致毛发丢失,拔毛之前通常有紧张感增加,拔完之后有如释重负感或满足感。
大部分拔毛癖患者都会否认自己的拔毛行为,尤其家长没有亲眼看到患儿的拔毛行为,患者又坚决否认,因此会对医生的诊断产生质疑和抗拒,但如果家长偷偷观察,可以发现拔毛行为常发生在卧床休息阅读,看电视做作业时,凡有心理原因的患儿,应尽可能地去除可能的心理病因,解除紧张的情绪。对于有问题的患儿,除了进行心理治疗外,还要加强家庭治疗、行为治疗等。
小小的疾病背后隐藏着大大的问题,希望我们的家长朋友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对于疾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END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投稿邮箱zdsfy@126.com)
文图:皮肤科 李芳芳
编校:史艳香冀冰冰
审核:华小亚 史艳香
往期推荐: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面向全球招聘高层次人才及学术团队公告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2023年度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公告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妇幼健康科普知识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