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秃7年,仅治疗9个月,毛发完全生长!国内首个JAK抑制剂成斑秃患者“救星”?
点击蓝字
关注皮肤新前沿
斑秃俗称鬼剃头、油风,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自限性、非瘢痕性脱发,可发生于全身任何被毛区域,多以头皮发病最为常见。斑秃可表现为斑片状、网状型、匍行型、全秃、普秃等,临床上多以圆形脱发斑为主。下面小编带大家详细了解。
1.发病机制
(1)内分泌失调:斑秃症状可单独产生,同样也可以与其他内分泌疾病并发,例如甲状腺疾病容易造成斑秃的产生。
(2)遗传因素: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斑秃病人中大约 8.4%~25.0%有阳性家族史,其一级亲属患斑秃的几率比正常人高。相对于正常人群来说,若其父亲或母亲有一方患病,在不论家庭成员受影响的情况下,双胞胎中的第一个受影响更大。
(3)应激因素与焦虑:斑秃病人人格特征方面差异显著,且发病前其精神应激事件发生率显著较非斑秃病人高,临床调查研究同样表明应激因素与焦虑对本病的产生与加重有重要影响。
(4)头皮微循环:毛发的产生与生长依赖于头皮的重组和血液供给,头皮微循环与斑秃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对于正常人群,斑秃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存在相当障碍,血液粘稠度增高从而导致血液循环能力下降,血液瘀滞,局部血液灌注和流速的下降影响毛囊供氧,导致脱发的发生。
(5)免疫功能异常:斑秃属于免疫类疾病的一种,有研究显示,斑秃病人皮损部位存在以巨噬细胞和T细胞为主的炎症浸润。
(6)维生素 D 的缺乏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失衡可能是诱发因素。
(7)皮肤和肠道微生态的失调也可能导致斑秃发生发展的因素。
2.临床表现
典型患者头部出现单个或数个边界清晰的圆形脱发斑。该病有自愈倾向,毛发自动开始生长,愈后不留痕迹。但大约半数患者毛发生长缓慢,原脱发斑扩大和出现新脱发斑,病情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5%~7%患者病情严重,可进展到全秃和普秃。尚可累及指甲,出现白色小点或凹点损害。
图来自文献
国际上斑秃的临床分型包括斑状型、网状型、带状型或蛇型、弥散性、全秃和普秃。斑秃临床分型与病情和病程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局限型斑秃、弥散性斑秃的病程相对较短,对治疗敏感。而网状和带状型对治疗较为抵抗,全秃及普秃的治愈率更低。弥散性斑秃因无典型斑秃斑块状脱发,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其他弥散性非瘢痕性脱发,例如休止期脱发及雄激素源性脱发,其诊断需依靠临床特点与病理组织活检结合。
图来自文献
斑秃多发于年轻人,24%~50%患者小于 16岁;60%患者初次发病在 20岁前;85.5%的患者发生在 40岁 前。该 病 的 发 病 率 在 西 方 国 家 是0.1%~0.2%,华人的发病率是 3.8%,且 85.5%的患者发生在40岁以前。
3.治疗
斑秃发病因素多种且存在未知性,治疗成功率与斑秃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治愈不易的病情常常表现为毛发生长速度缓慢且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传统用药抵抗等现象。
JAK-STAT 信号通路是一组将细胞外信号传导至细胞内的细胞间信号通路。目前已知的 JAK-STAT 信号通路有4 种类型(JAK1、JAK2、JAK3、TYK2 激酶),主要由受体、JAK 激酶和 STAT 三部分组成。
最新研究认为,斑秃是 T 细胞介导的针对毛囊生长期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而CD8+NKG2D+T 细胞产生的 IFN-γ 是导致斑秃发病的关键因素。口服 JAK 抑制剂能够清除毛囊周围的 CD8+T 淋巴细胞,抑制 T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从免疫角度治疗斑秃。在斑秃治疗中,该机制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刺激和恢复毛发生长:
1)阻断炎症介质IFN-γ 和 γc 细胞因子的下游信号通路来终止毛囊上 T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2)抑制炎症T 辅助细胞的产生;
3)促进毛囊干细胞的激活来恢复毛囊的发育初期阶段。
巴瑞替尼是JAK1/2抑制剂,它们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2015年Jabbari等报告了1例17岁的男性患者,枕部斑秃病史7年,并发非典型慢性中性粒细胞与脂肪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和高温综合征(CANDLE综合征),予巴瑞替尼7~11 mg/d,治疗3个月后,枕部毛发开始生长,9个月后,毛发完全生长;高温综合征(CANDLE综合征),予巴瑞替尼7~11 mg/d,治疗3个月后,枕部毛发开始生长,9个月后,毛发完全生长。2019年Olamiju等,报告1例60岁的女性患者,普秃9个月,每日口服巴瑞替尼4 mg治疗8个月后,毛发完全生长。
一项临床研究纳入58例斑秃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巴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无显著差异,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以上结果表明巴瑞替尼治疗能有效改善斑秃,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图来自文献
今年 3 月,巴瑞替尼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成人重度斑秃的系统性治疗,是国内首个且唯一用于系统性治疗重度斑秃的创新靶向药物。同时该药品于2022年 6 月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是美国首款批准用于治疗斑秃的口服疗法。除此之外,目前经FDA批准上市的JAK抑制剂还有托法替布、芦可替尼等。
据各种临床研究显示,使用JAK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上呼吸道感染,头痛,痤疮,疲劳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上少数患者可出现肝酶异常、脂质异常,白细胞计数减少等,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是停药后复发是目前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预防疾病复发可予药物的维持治疗,可以选择口服药物维持,或者改用外用药物,但目前尚缺乏明确具体维持治疗方案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佳丽,程丹彤,罗娜娜等.斑秃的免疫发病机制与靶向治疗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3,30(01):83-88.
[2]安佳旭,王雅清,张洲等.斑秃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0,14(04):333-336.
[3]邱学军,龙俊茹,韩亮等.斑秃非手术治疗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激光生物学报,2022,31(03):208-214.
[4]王晓红.巴瑞替尼治疗斑秃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6):129-131.
[5]钟清梅,陈佳雯,张婧等.巴瑞替尼治疗重度斑秃[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2,51(12):735-737.
[6]张旭冉,唐宇,谢君等.巴瑞替尼治疗重度斑秃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4(01):83-86.
编辑:niya
撰文:niya
声明:本文由梅斯医学原创,仅用于学习交流,非营利性目的,喜欢本文章可以关注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梅斯医学APP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