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中医如何看待脱发?
大家好,我是孙医生。脱发问题想必困扰了不少人,而脂溢性脱发是很常见的一种类型。实际上,中医对于脂溢性脱发有不同的看法以及治疗方法,如果你也感兴趣,不妨一起往下看。
脂溢性脱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难治性损容性皮肤病,相当于中医学发蛀脱发、蛀发癣等范畴。本病多有家族遗传史,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发病时可伴有头部皮脂溢出过度、头屑多,头顶部及两鬂角毛发逐渐细软、脱落,最终秃顶。
本病虽然不会严重影响健康,但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外表的美观,故常常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生活。
一、中医认识
我国传统医学对脱发早有认识,且论述颇多。《诸病源侯论》指出: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其别络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强调毛发的生长亦需血液的濡养。
唐《外台秘要》指出:凡精极者,通主五脏六腑之病候也,若五脏六腑衰则形体皆极,目视无明,齿焦发落。《普济方》指出:夫足少阴之经,血所荣也,气盛则发长而美,若虚则发不长。
《冯氏锦囊秘录?杂病大小合参》亦指出病后疮后产后发落者,精血耗损,无以荣养所致也……然乌须黑发,无出乎滋补精血二者而己。均提示精血亏虚可致头发失于荣养而落。
二、病因病机
1.与经络的关系
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与足三阳经脉交会之处,与百脉相通。《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最早谈及了毛发与六阳经的关系,后世医家又补充了毛发与手足太阴经、少阴经以及冲任之脉的关系。
《简明医彀卷五》曰:盖足少阳胆之经,其荣在须,足少阴肾之经,其华在发。手太阴者,行气而温于皮毛者也……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足少阴者,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气绝则骨不濡……发无泽。
《诸病源侯论》指出: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其别络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
肝肾亏虚可致本病,故在治疗时多选取肝肾二经之腧穴以补益肝肾、壮火益精、行气通络。可以刺激手阳明大肠经以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效果。
从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一身之阳气的功能出发,认为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毛发得养,故对于脂溢性脱发患者应注意疏通局部气血、活血祛风以促进头发再生。
2.与体质的关系
体质分为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特禀质、气郁质、平和质九种类型,湿热质及痰湿质可致皮肤出油,气虚质可致毛发不华,阳虚质和血瘀质则易致毛发脱落。
对我国2014例脂溢性脱发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调查,发现居于前4位的偏颇体质类型分别是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的患者经络常不通,易致气血运行不畅,故毛发脱落。
痰湿质、湿热质及血瘀质是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但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体质与本病的关系。
3.与脏腑的关系
《外科证治全书头部证治》中提到蛀发癖,头上渐生秃斑,久则运开,千枯作痒,由阴虚热盛,剃发时风邪袭入孔腠,抟聚不散,血气不潮而成,明确指出了脂溢性脱发的病因病机。
现代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肝、肾相关,火、湿、痰、瘀是其发病的常见病因。肝藏血,主疏泄,发为血之余;肾藏精,发为肾之华认为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肝肾不足。
上述可知,众医家多认为脂溢性脱发与肝肾有密切关系,以肝肾亏虚为本,湿、热、瘀为标。治病之根本,切合病机。
三、中医治疗
1.内治法
治疗本病宜养肝肾之阴治其本,清热利湿治其标,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治疗脂溢性脱发从健脾祛湿、养血祛风、补益肝肾入手,达到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脂溢性脱发分为干、湿两个证型,分别从血热风燥和脾胃湿热两型分而治之,但总的原则仍是以填补为主,佐以祛风通络,活血化瘀。干性方用神应一号生发汤(紫河车、仙茅、淫羊藿、女贞子、墨旱莲、桑椹子、夜交藤、鸡血藤、红花、木瓜、石菖蒲、生黄芪、炒白术、侧柏叶);
湿性方用神应二号生发汤(紫河车、仙茅、淫羊藿、女贞子、墨旱莲、丹参、赤芍、藿香、佩兰、白花蛇舌草、木瓜、秦艽、生黄芪、炒白术、防风)。
该病病程长,见效慢,久治不愈易使患者焦虑难安、心神不宁,故在补肝肾的同时重视养心安神,多用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欢皮、远志安魂定魄;
女性生理上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故对于女性患者,治疗时多配伍柴胡、香附等疏肝解郁之品;对于久治不愈的患者,多加丹参、红花、桃仁、蒲黄、五灵脂等活血化瘀之品。
2.内外合治
中药内服能够调节机体脏腑气血功能,中药外治可直接作用于脱发皮损区,具有疏经通络,调理气血的作用。正如《理瀹骈文》所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在治疗本病时,除内服药物外,联合中药外洗往往能收到更好的疗效,可取透骨草除湿活血之功效,外洗脱发处,若皮损为鲜红或深红,表明热势明显,可加马齿苋、蒲公英、黄柏、苦参等清热利湿药物;
若皮损色浅或正常,头发千枯、易脱落,加当归、人参、首乌、鸡血藤以补气养血、润泽毛发。
3.外治法
有部分医家考虑到患者依从性的问题,会单用外治法治疗脂溢性脱发。局部外用药物可提高患处的药物有效浓度,改善头皮微环境,促进毛发生长。
中药外治脂溢性脱发多以祛湿止痒、凉血活血为法,常用药物为透骨草、侧柏叶、苦参、丹参等。透骨草辛苦性温,归肝、肾经,有祛风除湿、解毒止痛之功。现代研究提示透骨草含有生物碱、有机酸、挥发油等成分,水煎剂外用有抗炎、杀菌、收敛创面等作用。
侧柏叶味苦、涩、寒,归肺、脾、肝经,现代研究提示侧柏叶含挥发油、黄酮类以及鞣质类、维生素C等,叶中还含钾、钠、氮、磷、钙、镁、锰、锌等微量元素,水煎剂可有抑菌作用。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为临床常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药。苦参含有苦参碱、苦参醇等成分,水煎剂对多种皮肤真菌可有抑制作用,还有抗炎、抗过敏、镇静等作用。
丹参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祛瘀,推陈生新,解毒凉血等功效。丹参含有丹参酮、丹参素、铁、锰、锌、铜、铬、砸等成分,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还可改善微循环血流,加强毛囊营养,促进毛发再生。
其有效成分丹参酮具有缓和的雌激素样活性,有抗雄激素及抗菌祛脂的作用。
4.针灸治疗
《医宗金鉴》记载:油风毛发干焦脱,皮红光膏痒难堪,毛孔风袭致伤血,养真海艾砭血痊,提示了针刺可以治疗脂溢性脱发。单纯针刺、叩刺以及联合使用对改善脱发,促进毛发新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采用头皮针刺激头部穴位,促进毛囊周围气血流畅,改善毛发区的血液循环,刺激萎缩的毛囊使其恢复生长功能,从而使毛发新生。在此基础上还可配合梅花针叩刺的方法来直接刺激脱发区,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目的。
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擦姜汁治疗脂溢性脱发,发现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我们在治疗脂溢性脱发时,若是患者的新发开始生长,要停止使用梅花针叩刺治疗。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热敏灸结合针刺以及温和灸结合针刺对肝肾不足型脂溢性脱发患者的治疗均有效,但热敏灸治疗的疗效优于温针灸治疗,其中中脘穴是最明显存在的一个热敏点。
四、结语
脂溢性脱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易诊难治,病程较长;中医治疗以补益肝肾为主,兼养血、化瘀、利湿、清热,同时还需注重日常生活养护,正所谓三分治七分养。
虽然目前中医疗法在临床上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大部分的文献中研宄设计不够严谨,未标明随机和盲法,且疗效评价受主观性影响较大,缺乏客观指标。
此外,中医药对脂溢性脱发疗效的实验研究较少,多偏向于临床疗效的观察。因此,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从分子水平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验证中医药的确切疗效,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所有内容,看完后是否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如果你有关于这篇文章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们一起探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