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自古以来的忧伤叫做谢顶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杜甫
近日,广西南宁一位医生小哥哥分享了一段当患者质疑医生医术时的视频,医生小哥哥拿出了自己的法器——发箍,往头上一戴瞬间气质就不同了。后退的发际线与闪亮的额头,瞬间就让患者增加了几许信任,一下子就从小年轻转变为颇深资历的老专家了。
俗语说,聪明的脑袋不长毛。在国人心中,谢顶绝对与高智商是挂钩的。再加上,程序员等一批掉头发专业户"职业的出现,谢顶更是被看成对事业兢兢业业的表现,成为资历的象征。
所以,谢顶不必自卑,特定的符号有着特别的意义。更何况,中国古代名人谢顶的也不在少数。
春秋时,大名鼎鼎、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的孙叔敖就是谢顶。《荀子·非相》: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后世袁枚对孙叔敖的突秃即为今之髮秃也。,解释得多直白,就是秃了。值得一提的是,孙叔敖去世时才38岁,这顶谢的为国为民,也是够早的。
孙叔敖为国殚精竭虑导致掉头发,被后世完美地继承下来。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便是展现。长安沦陷,国家破碎,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四十来岁的杜甫,这头发稀疏的真是惨不忍睹。
白居易也有同样的痛苦,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早上也脱发,晚上也脱发,这心态都崩了。此时,白乐天一定乐天不了了,求大诗人的心理阴影面积。
而作为忧国忧民的典型,陆游那必须也是谢顶的。偶因束带悲腰减,常为梳头感发稀。,这人也瘦了,头发也掉了,怎一个愁字了得。
看来古代谢顶问题也是十分严重,从古至今已经形成了传承。而这更是一部与谢顶相抗争的血泪史。古人对于谢顶的解决方法可谓五花八门。
第一种,强取豪夺型。假发的产生由来已久,不过这古代有些人对于假发的索取,却是血淋淋的。《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卫庄公在城墙上看到戎州人己氏的妻子长发乌黑亮丽,竟然命人把她的头发强行剃掉,给自己的夫人吕姜制作假发。
而成语陶母邀宾说的就是说陶侃的母亲,卖自己的头发,换饭钱的故事。真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
第二种,遮羞型。谢顶问题是公平的,就算是皇上也不例外。新朝王莽做皇帝时也被谢顶所困扰,所谓王莽秃,帻施屋。有一种叫做帻的头饰就应运而生,类似如今的头巾,而据说王莽还进行了改进——在帻的上面加上了一个盖子,把头顶全部遮上。不过怎么有点欲盖弥彰的感觉呢?
第三种,治标治本型。以上两种都是在外形上下功夫,这第三种则是针对协定病因进行根治了。苏轼在诗句中提及,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这就变相地说明了谢顶的原因,思乡太过,情绪低落,头发哗哗往下掉。所以说,开心最重要,最起码不会谢顶!
实际上,在古代医理中,有完整的一套对脱发症状的分析与解决,比如阳气不足、外邪入侵等等。而应对方法也是种类繁多,古代典籍里有芝麻叶、木槿叶、草木灰等配方制成的洗发水;也有劝人生活规律,心情舒畅的建议。
总之,谢顶是千百年来的抗争,愿您我都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